分享

2018年最后一个节气“冬至”,了解一下!

 nathan_sha 2018-12-22

12月22日06点22分38秒

2018年最后一个节气——冬至来啦!

冬至

2018年12月22日

农历日期:冬月(大) 十六

戊戌年(狗年)


   别    名 :数九、冬节、长至节、亚岁


   代表寓意:寒冷将至


   风俗活动:享祀先祖,官放关扑


   冬至假期:汉代5天假期、唐代7天假期


   三    侯 :蚯蚓结;麋角解;水泉动


   隐含意蕴:阴阳交割、万物亡寂、生机禁闭


祭/扫/最/新/情/况

今天上午,本市迎来2018年冬至祭扫出行高峰,上海交通广播派出多路记者前往各大墓园,现场了解出行流量情况


为确保冬至祭扫活动安全、有序,各区交警部门提前对各自辖区内的祭扫场所周边道路进行实地调查摸底,并与民政、墓区管理等有关部门进行了协调、沟通,制定了周密的工作措施和应急疏导方案。

公安交警部门在通往墓区的高速公路及主干道、岔道口等增设了引导标志,同时在墓区周边道路、祭扫班车站点增加了警力投入,强化现场管理,维护车辆通行有序,加强墓区周边临时道路停车场现场停车秩序管理。


2000多前的“冬至”是新年?

据现存文献上说,人们早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就开始过冬至了。


| 周秦

周秦时代的正月,是夏历的十一月,也就是说,周代正月等于如今公历的十一月,所以拜岁和贺冬并没有分别。


| 汉代

到汉朝汉武帝采用夏历后,把正月和冬至分开。也可以说单纯的过“冬至节”是自汉代以后才有,盛于唐宋,相沿至今。

汉代以冬至为“冬节”,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官方例行放假,官场流行互贺的“拜冬”礼俗。

《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这天朝廷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 六朝及唐宋

魏晋六朝时,冬至称为“亚岁”,民众要向父母长辈拜节;宋朝以后,冬至逐渐成为祭祀祖先和神灵的节庆活动。

唐宋时期,冬至就是祭天祀祖的日子,皇帝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则要向父母尊长祭拜。


| 明清

明、清两代的冬至日,皇帝要举行祭天大典,谓“冬至郊天”。宫内有百官向皇帝呈递贺表的仪式,而且还要互相投刺祝贺,就像元旦一样。民间在这一期间同样有祭祖、家庭聚餐等习俗。故而冬至才被称为“小年”。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十一月中,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冬至这天是一年中白天时间最短的一天,而且从今天起开始“进九”。此时节,阖家团圆,杀鸡宰羊祭祖,饺子汤团祈福,或寒中取暖,闲话今年往事。

冬至·三候

一候蚯蚓结

冬至之日“蚯蚓结”,蚯蚓感阴气蜷曲,感阳气舒展,六阴寒极时,纠如绳结。


二候麋角解

鹿属阳,山兽,感阴气而在夏至解角。麋属阴,泽兽,感阳气而在冬至解角。


三候水泉动

水乃天一之阳所生,此时节一阳初生,所以,水泉已经暗暗流动。

冬至诗意

今日日南至,吾门方寂然。

家贫轻过节,身老怯增年。

毕祭皆扶拜,分盘独早眠。

惟应探春梦,已绕镜湖边。

宋·陆游


辛酉冬至

六阴消尽一阳生。暗藏萌。雪花轻。九九严凝,河海结层冰。二气周流无所住,阳数足,化龙升。

归根复命性灵明。过天庭。入无形。返复天机,升降月华清。夺得乾坤真造化,功行满,赴蓬瀛。

元·尹志平


江城子·龙阳观冬至作

春来冰未泮,冬至雪初晴。

为报方袍客,丰年瑞已成。

唐  杨凝式


雪晴

冬至食俗

由于冬季尤其是冬至后以寒冷天气为主,故进补偏于温热、补养阳气以抵御寒邪,以养生。都说“药补不如食补”,冬至常吃的一些饮食就有很好的补阳防寒作用。冬至一到,家中炉火温暖,水饺扑腾腾下了锅。母亲总守在桌旁,翘首企盼着游子的归来。

汤圆

冬至吃汤圆在江南较为盛行。做汤圆常用的材料如糯米、芝麻、红豆等亦是温热性味,有较好的健脾作用。脾胃和健,饮食营养才会被身体吸收利用,提高机体的抗寒防病能力,最适合在冬天食用。


饺子

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妈妈说:“冬至,记得吃饺子,要不冻耳朵”,其实这种说法来源于医圣张仲景,他看到严寒中百姓耳朵被冻坏,故用面包了驱寒药材,煮熟做成“娇耳汤”治好了百姓的耳朵。

如今,冬至吃饺子不再是为了治冻耳朵,不过其面、菜、肉的合理搭配使饺子成为了一种营养全面且易消化吸收的美食。冬至吃饺子可以用羊肉、白菜、大葱、韭菜、萝卜等做馅,这些菜均偏温热性,对人体能起到一定的温阳作用。


八宝粥

热腾腾的八宝粥很适合冬天饮食温热软的要求。中医认为食粥可健脾温胃,且有一定的滋阴作用,正好对抗冬季干燥的特性。为发挥御寒作用,我们在煮粥的食材上可以选用偏温热或平和健脾胃的食物,如薏米、大枣、 核桃、花生、鸡肉、羊肉、糯米、桂圆、山药、银耳等。


萝卜

民间有言:“冬至萝卜夏至姜,适时进食无病痛”,又说:“冬季萝卜赛人参”,所以冬至吃萝卜最滋补,在冬至夜,正适合炖上一锅热乎乎的萝卜排骨汤,补充营养,滋补身体,又能增强抗寒能力。


馄饨

北方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燕京岁时记》云:“夫馄饨之形有如鸡卵,颇似天地混沌之象,故于冬至日食之。”除了形态相似,“馄饨”也与“混沌”谐音。冬食馄饨,有利于寒冷季节热能的储蓄。


羊肉

不少地方有冬至吃羊肉的习俗,中医认为,羊肉有壮阳补体的功效。羊肉味甘性温,有补肾壮阳的作用,历来作为补阳佳品,是冬至进补的重要食物之一。寒冬常吃羊肉可益气补虚,补血助阳,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御寒能力。


冬酿酒

冬酿酒是一种米酒,加入桂花酿造,香气宜人。百姓在饮冬酿酒的同时,还会配以卤牛肉、卤羊肉等卤菜。在寒冷的冬天,冬酿酒不仅能够驱寒,更是寄托了大家对生活的美好祈愿。


麻糍

麻糍是浙江,江西的特产,也是福建人的传统小吃、福建人祭祀时的供品。麻糍阴干后蒸、煎、火烤、砂炒皆宜。

麻糍也是闽南著名小吃,其中又以南安英都出产最为出名,其原料为上好糯米、猪油、芝麻、花生仁、冰糖等。麻糍香甜可口,食后耐饿,有着甜、滑的口感,且软韧、微冰。成品色泽鲜白,滑韧透明。


赤豆糯米饭

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

相传,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编辑: 鸣   鸣

监制: 刘   婷

审核: 徐   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