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科书为何要删掉《卖油翁》中的最后一句?平白的失去了其中韵味

 静草青苑 2018-12-23

文/喜哥读历史

相信大家都在课本上看到过卖油翁这首诗吧,反正小编小学的时候就经常听到有人念这一首诗了。因为这一首诗比较的短,而且押韵好背诵,意思也很好理解。这一首诗是欧阳修所写,也从侧面上说明欧阳修文底深厚。

《卖油翁》就是一个很简单的故事,讲的是一个名叫陈尧的人善于射箭,并因此耀武扬威。卖油翁可以从钱眼大的洞里往壶里滴油的绝技,都说明熟能生巧,《卖油翁》作为中学生的一篇文章,能让读者明白只要努力就会有结果这个道理。

但是在很多的教科书中,欧阳修的这篇《卖油翁》全文基本上是收录在里面的,没有改动一个词,只是最后一句话被删掉了。一般来说,中国古代注重文章的结构,一般最后一句是标题的要点,最能表达作者的观点,为什么要删掉呢?“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意思是,这和庄生所谓的“解牛朱伦”有什么区别?说起牛我们就想起了庄子的典故。首先,我们熟悉的是包丁厨师切牛肉,其次是相对陌生的一轮平切牛肉。

庖丁解牛出自庄子写的一本书,这句话的意思是指一个厨师名叫丁,通过向国王解释杀牛的技术,解释说面对复杂多变的事物,只要客观规则是清晰的,然后反复练习,可以自由使用,方能成为各领域的专家。庖丁解牛的故事也被选入中学课本,作为了必学的课文,并赢得了普遍的好评,并由此衍生出了很多词语,比如说目无全牛等等。

这是一个叫轮扁的工匠说的。他没有把轮子做好,专心自己的工作。相反,当桓公在看书时,他发出了叹息,他的意思是,他不是通过阅读或教授儿子来学习这门手艺的,而是在70多岁时继续练习,以便更容易掌握这门手艺。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国王,他们读书不是为了亲身体验,而是为了读已故圣贤的书,而这些书对他们没有什么帮助。这个故事纯粹是庄子编的。它主要讲的是实践通向真知的道理。同时,这也意味着我们不应该固守古老的律法,而应该灵活变通,理解心与手相对应的真理。

为什么大部分教科书都删去了最后一句话?其实,这篇文章是来自民间流行的“笔说”。当然,原来的语言并不那么优美,欧阳修会对原文进行润色和补充并补充了“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这句话后,一起收入欧阳修的《归田录》里。然而,删除的原因可能是由于中国古代理解的差异。庖丁解牛,大家理解的意思应该是熟能生巧,但是庄子认为是要活得幸福长寿,就必须融入天道,中学生就会不理解意思,另一方面,轮扁斫轮有一种解释是不注重书本知识。这很容易被持有教科书的中学生误解。你觉得最后一句应不应该删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