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何《卖油翁》最后一句在教科书上被删掉了?

 kanglanlan 2019-02-21

《卖油翁》是我国古代宋朝时期的文学家欧阳修先生的佳作。欧阳修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文采必定斐然,所写的东西一定富含哲理,《卖油翁》这篇文章所写的就是古代陈尧咨被卖油翁嘲笑,并且让陈尧咨恍然大悟的故事。卖油翁为了展示自己的买油技巧,可以把油从钱孔中滴过,但有不粘钱,压让人明白了熟能生巧,只要用心去做,没有什么不可能。

为何《卖油翁》最后一句在教科书上被删掉了?


也正是因为样积极向上,鼓舞人心的寓意,我国很多教材中都包含这篇文章,想必很多网友也都学过。但大部分不知道的是,《卖油翁》的最后一句并没有出现在教材上,也就是课本上的《卖油翁》是不完整的。这是为何呢?为何《卖油翁》最后一句在教科书上被删掉了?只因学生知道后不学。

为何《卖油翁》最后一句在教科书上被删掉了?


这最后一句究竟是什么呢?其实很简单,是“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这句话是全篇的点睛之笔,也是主旨所在,它其中包含两个典故,首先第一个是大家都十分熟悉的”庖丁解牛“,而另一个则是”轮扁斫轮”,这个典故知道的人可能不多,它所表达的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为何《卖油翁》最后一句在教科书上被删掉了?


首先来给大家说一下“轮扁斫轮”这个典故。轮扁是生活在春秋齐国的一个工人,他十分会造车,而“斫轮”则是古代用刀斧砍木头所制的车轮,也是在说轮扁的造车技艺高超,跟“庖丁解牛”多表达的意思差不多。而这最后一句话,欧阳修先生所表达的意思则是嘲笑,说陈尧咨还不如庖丁和轮扁这样的人。再加上“轮扁斫轮”这典故很容易让人产生学习还不如学手艺好,学这么多知识也无用的想法,综合考虑,这最后一句话才在最后被删除了。不然学生知道后就不学习了。

为何《卖油翁》最后一句在教科书上被删掉了?


欧阳修当时写这片篇文章的目的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喜欢学习,参加科举,成为文官才是正途,其他骑马射箭只不过是雕虫小技,多此一举而已。其实欧阳修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想法,跟当时宋朝重文抑武有着很大的关系。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希望,他们心中怀有抱负才能更好的走到自己人生的位置,为国家做贡献,所以课本中也应该传播积极向上的内容,《卖油翁》的最后一句明显不符合这一要求,因此删除也是情有可原,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