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理财咨询那么久,见过太多的金融骗局,也见过很多投资者因为贪图高利息,买错理财产品而亏掉了本金。 之前有一位客户,非常信任我。每次她一有闲钱就会让我每天帮她推荐一些合适的理财产品。去年的某一天,她跟我说自己有笔100万的固定类收益产品快到期了,让我帮她再推荐一个。我斟酌再三后选了一款以消费信贷为标的,年化7.8%的产品。 谁知几天后她却告诉我,她买了三方公司推荐的另一款产品,因为觉得我这次给她推荐的产品收益率有点低。 我研究了一下她买的这款产品,发现这是一个两年期的房地产信托项目,年化10%。从收益率来看,这款产品确实比较高,但是我仔细查证之后,对这款产品的安全性有些担心。也许还没到期,这个客户的本金都会损失不少,更别提10%的收益了。 其实,投资的很多风险都源于信息不对称。很多投资者就是因为不知道如何判断理财产品本身的安全性,所以买错产品,损失惨重。 今天我就分享4个诀窍,让大家能够拨开层层迷雾,学会自己判断固定收益类产品的好坏。 当有人向我们推荐固定类收益的产品时,不论推荐的人是谁,我们首先要确认的就是这款产品是否真实存在。 这个查询非常简单,只要登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网站http://gs.amac.org.cn/,输入产品名称就可以。一般有在基金业协会备案的产品,都是合法合规的而且受到证券业协会全程的监管。 这个查询,主要帮我们确认三点: ①该产品是否合法合规且受监管 ②推荐人给你的产品信息和公示的是否一致 ③该产品管理人是否有不良历史或者违规记录 确认产品真实存在后我们就要查一下基金管理人和托管人的资质。了解他们过往的业绩和口碑,看看他们到底是小公司还是大企业。 现在查企业的APP不少,比如企查查,天眼查等等。下载了这些APP后输入私募基金管理人的公司,看一下该公司是否在存续期,有没有负债,有没有失信。 如果想了解地更深一点,还可以点击股东信息,看看私募基金管理人的股东结构。查询完这些信息,你就会对该基金的管理人心中有数。
第三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我们需要明确地知道我们投的钱去了哪里,也就是业内常说的底层资产。所谓底层资产是指借款的投资标的或借款抵押物。我们需要了解所投资的这些底层资产是集中的还是分散的,是长期的还是短期的,价值是否稳定。 虽然现在市面上的固收类产品琳琅满目,但是正规固收类产品的底层资产,无外乎各种房地产项目、政府工程款、供应链上的货款、各种信贷和金融产品的收益权,还有近期崛起的消费分期信贷。 那么多类型的底层资产,那一类表现最出色呢?我们一起看下这张表格: 通过这个表格,我们很容易就可以看出消费分期信贷的底层资产最优质。 做过消费分期的人都知道,一般消费分期的金额区间是500元-20000元,周期都是一年以内的。这种贷款金额不高,信贷周期短,而且每个人的消费时间、分期周期各不相同,资产的流动性非常好。 而且相比现金贷,消费分期能够控制资金用途且不能套现,知名平台违约也都是直接上征信的。这样的底层资产与房地产、股票相比,受行业周期的影响很小,即使发生了系统性风险,也不会有太大的波动。 总之,一个优质的底层资产必须具备分散性、流动性好、价值稳定等特征。 在这里给大家两个鉴别底层资产的诀窍: ①尽量不要碰底层资产不明的产品和资金池业务,比如P2P; ②要小心底层资产过于集中或者明显泡沫化的产品,比如房地产、股票等; 确定底层资产安全后,这款固收类的产品的安全性基本就在九成以上了。我们还需要再看一下风控措施和有无第三方担保。 其实这一步大家就比较熟悉了。比如很多人在买固定收益类产品的时候都特别在意是否有上市公司回购,是否有抵押担保等等。这些措施都会在产品出问题时起作用,是风险的化解方式。 总之,鉴别一款固收类产品是否有风险,有四个步骤: 1. 确认产品是否真实存在 2. 查询管理人的资质和实力 3. 判断底层资产是否优质 4. 了解风控措施和有无第三方担保 今后大家在购买任何理财产品前,都可以按照这4步认认真真地查一下,以此来判断这个产品是否安全。毕竟,风险管理要放在理财的第一位,我们首先要保证自己本金的安全。 今天就分享到这里了,如果你想学习理财知识,识别金融陷阱,让自身财富保值增值,欢迎扫码订阅我《左手花钱,右手赚钱》的理财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