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农村土葬全过程!胆小勿入……

 鸿运当头万事兴 2018-12-23

农村丧葬习俗

丧葬礼仪按照民俗学的说法,既是人生最后一项“通过礼仪”,也是最后一项“脱离仪式”,它表示一个人完成了其一生的全部行程,最终脱离了社会。
中国历来重视丧葬礼仪,特别是长辈的丧葬礼仪。早在春秋时期,丧礼就已经形成一整套礼仪。从初终到大殓、殡葬、葬后,约有40余项。以后历代传承,虽有简化衍变,但主要程序却一直相沿未改。闻喜各地也大体遵循着这一套程序。­

尽管国家提倡花葬,在农村,“入土为安”还是大多数老人们的心愿,尤其是子女多,家族大的老人,土葬过程不仅是一种风俗,也逐渐演变成为炫富的途径之一。










农村传统土葬,嫡系长子是要抱老人相框的,为之引路,嫡系长孙一般打花圈,旁系的子侄有可能还会安排上“拉棺”的活。总之,到坟地去的,不能空手。










棺木在下葬之前,有的地方用红色盖棺布掩盖。据说有两种说法,一种是预防野猫惊尸,还有一种说法是换世,是喜事。也可能每个地方,习俗不已,说法更多。










农村里有专门的“先生”,会剪制一种黄标的“纸钱”,也有的是白纸钱,先生一路走,一路随手抛洒纸钱。










传统里,抬棺人有“八抬”和“十六抬”两种,根古代抬轿子有些相似,最主要的是要看路途怎么样,山区山坡小路,“十六抬”根本没法通过。










抬起棺材之后,一般来说路上是不能停下休息的,最辛苦的就是最前面的几位,俗称“杠头”。现在农村劳动力减少,许多年轻人肩膀娇嫩,“杠头”已经逐渐职业化,有的地方已开始收取费用了。










捆绑在棺材两侧的“大杠”,路上起到支撑“小杠”的作用。










掩埋墓穴的第一掀土,往往都是嫡子嫡孙,之后才是打墓人和帮忙的亲戚朋友。山区农村人情债比较多,坟头上往往都有好多人帮忙。










子侄们带到墓地的花圈之类,当时是不能燃烧的。据说要等百日之后,故去的亲人往往舍不得家里,时不时会趁机回来看看,那些花圈,不仅是生人的哀思,也是故人通行的大门。








初终





亡人气绝后,农村人讲究趁其身体未僵硬时,以最快的速度为死者换上预先特制的“寿衣”、即“送老衣”。有些地方是在绝气之前就提前换好了。这是因为死者身体僵硬后,替换衣服会更难。“寿衣”包括单衣、夹衣、棉衣、棉袍或棉大衣,其件数用单数不用偶数,忌用兽皮、毛料及灰色布料。在给死者穿好寿衣后,还要理发、洗涤,进行整容。





招魂





一般是在确定人去世之后,家人请来风水先生,由风水先生为死者剪“招魂幡”悬挂于大门之外。招魂幡是用白纸剪成条状扎在一起做成的,一条白纸代表一岁,外加天地两条。招魂幡悬挂方向依照男左女右的习俗,若死者为男性,则挂于大门左边;若死者为女性,则挂于大门右边。这样别人依照悬挂位置就可知道死者性别。





饭含





死者绝气后,口中还要放入一枚古铜钱,叫做“口含钱”。这一习俗由古代“含玉”的丧礼衍变而来。死者的亲属不忍死者空口而去,在其口中放入玉石一类物品和谷物。后来一些地方直接把饭放在死者口中,则名为“ 含饭”。都是认为死者口中含钱 、含饭入殓,这样到阴间才不会挨饿。­





为位





给死者装束好以后,家人即将其从床榻上移置到一块木板上,逝者身下竖铺谷杆安置之后,要有一块布盖在死者脸上,闻喜一带用白布,有的地方覆盖死者面部的是一张麻纸,俗称“打善面纸”。


在为死者穿寿衣时,各地讲究不能哭。认为死者正在绝气之际,哭迷了路,死者的灵魂就无所归宿;或者认为泪水落在死者身上,会出现走尸、僵尸等不祥事故。在给死者穿好寿衣,安放停当后,全家男女老少这才大放悲声,嚎啕痛哭,并烧化纸钱,俗称“烧倒身纸”、“下炕纸”。





大殓




若死者是在凌晨到上午十点之间去世,则大殓的时间在当天举行;若去世时间是在十点之后,则在第二天举行大殓仪式。


在死者入棺前,要在棺材底部洒石灰,上铺干草。干草上面铺黄绫子绣花的棉褥子,俗称“铺金”,褥子上锈海上江牙、八仙过海等图案,意思是超度死者灵魂升天成仙。褥子上洒用纸做的金元宝,者入棺之后,要盖上银色的毯子或被子,俗称“盖银”。之后要在尸体两侧放木炭、雄黄、神曲、朱砂、丝麻、岁钱。





叫庙





当地人认为在停丧期间,亡魂会去到自己的家庙里,因此,出殡前要“叫庙”接魂,把死者的魂灵接回来,同时要向已故先人说明情况,请祖先的魂灵跟着回家享受贡品。这一仪式在下葬前一天天黑之后举行,由孝子抱着牌位,打着招魂幡,提着灯,带领鼓乐队到家庙请魂,孝子大呼“请亡人魂,外请祖先”然后一路哭着回家。近代家庙没了以后,这一仪式一般在村里朝向祖坟方向的路口进行。





取瓦





通俗地说,这一仪式是为了向土地爷求的一块地方,以求死者有安身之所。它在“叫庙”仪式完成之后举行,由孝子拿着风水先生画的符,提着灯,由鼓乐队陪同前往土地庙。近代土地庙没了以后,这一仪式一般在村子的一个约定俗成的地方举行。





三进饭





取瓦仪式结束之后,要举行隆重的“三献礼”仪式,俗称“三进饭”。第一次献三碗面,第二次献五碗菜,第三次献馍,均要有乐队在场。





书写灵


亲人去世以后,要做“灵位牌”供在祠堂或家中神龛。灵位牌在正面书写“某某老大人之灵位”。


出殡


出殡当日早上要举行“家祭”,俗称“一进饭”,即为死者最后一次献礼。之后就要辞灵。其步骤是首先装“馅食罐”,就是把最后一次祭奠的饭食装到瓷罐里,出殡时由长子抱着,最后埋在棺材前面,摔碎。起杠前,送葬的队伍要做好一切准备。一般是长子打招魂幡在前,次子以下的亲属们都持裹着白纸穗的“哭丧棒”,儿媳女儿则持柳条制的“金山”“银山””。


伴随起杠的还有两个仪式:一个是把死者生前所用的枕头拆开,然后将里边的荞麦皮和枕头套一起在灵堂烧掉;另一个是“摔盆”,即把先前准备好的瓦在棺材上摔碎。摔瓦的是死者的长子或长孙。摔瓦讲究一次摔破,越碎越好。俗说这瓦是死者的锅,摔得粉碎才好带到阴间去。瓦一摔,就如一声号令,杠夫迅速起杠,前往墓地。





出殡次日清早,寿阳讲究家人送饭至墓前浇奠,表示清死者同家人再次共进便饭。





下葬





到达墓地之后,在棺材下葬之前要先祭奠土地神位,目的是请求土地神保佑死者能够得到妥善的埋葬。之后就要埋葬死者,要先将墓坑再次整理,把随葬的馅饭罐、长明灯放在墓坑壁上的龛内,扫去脚印,然后将棺木徐徐放下,再由阴阳先生矫正方向,填土埋葬。


墓坑填满后,要堆坟丘,向南的一面要垒墓门,以后亲人祭扫上坟,纸钱都在墓门口烧化,带来的祭品也放在此处。招魂幡要栽在墓上方中央。接下来是将带到墓地来的纸制明器烧掉。这些纸制明器也叫作“冥器”,俗称“纸货”,其中有仿实物而造的,如盘盏碗碟、衣服鞋帽、被褥枕头、桌椅床铺乃至书童婢女、住宅院落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