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超声新手福利:小儿先天性斜颈

 RG冷暖自知 2018-12-24

作者 / 张科

单位 / 汉中市超声医学工程学会 

             三二〇一医院超声医学科

 

头部倾向于一侧,同时下颌向对侧旋转的畸形统称为斜颈,可分为先天性斜颈和后天性斜颈。前者包括肌性斜颈和骨性斜颈,后者包括神经性斜颈、炎症性斜颈、外伤性斜颈、特发性斜颈。临床以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较为常见。

 

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CMT)是由于一侧胸锁乳突肌纤维性挛缩,导致其缩短,颈部向一侧偏斜畸形(图 1A),同时可伴有影响脸部发育,严重者可导致颈部活动受限、颈椎侧凸畸形。临床常以颈部无痛性质硬包块(图 1B)或斜头就诊。


 

图 1 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示意图

 

超声表现

 

超声可分为肿块型(局限性增厚,图 2)和非肿块型(梭形增厚,图 3)。


  • 肌肉厚度:对比两侧胸锁乳突肌厚度、质地。病变侧胸锁乳突肌增厚,可呈均匀性梭形增厚、局限性增厚或局限性膨大;


  • 内部回声:病变部位内部结构模糊,肌束纹理紊乱或消失(图 4A),呈不均匀高、低混合性回声,但肌外膜保持连续;


  • CDFI:早期较丰富(图 4B),以后血流信号逐渐减少或消失。

 

图 2 肿块型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


图 3 非肿块型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梭形增厚)


图 4 肿块型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图 A 示肿块内肌束纹理消失;图 B 示内部血流信号分布

 

鉴别诊断

 

颈部神经鞘瘤(或纤维瘤):主要与肿块型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相鉴别。前者瘤体两端的「鼠尾征」与斜颈肿块连接的肌肉容易混淆,但「鼠尾征」没有肌肉纹理样强回声( 图 5A)。

 

图 5 肿块型先天性肌性斜颈(A)和颈部神经鞘瘤(B)。前者肿物与正常胸锁乳突肌相延续,其内见条状肌纤维(白色箭头);后者肿物与正常神经相延续,其内为均匀的低回声(白色箭头)

 

骨性斜颈:系由于颈椎骨质发育畸形所致,胸锁乳突肌无挛缩增厚,X 线检查可鉴别。


颈部淋巴结肿大:有压痛及全身症状,胸锁乳突肌无挛缩增厚,而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通常为颈部包块,无压痛,胸锁乳突肌增厚。


治疗

 

6 个月以内患儿采取非手术治疗可获得满意疗效,一旦确诊,应尽早治疗,包括局部热敷、按摩、卧床固定和手法牵引等。患儿年龄超过 6 个月,且存在持续颈部活动受限、明显斜头、面部不对称等,需外科评估。


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看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