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毕业了,你给我等着》| 男子20年后,竟狂扇自己老师耳光!然而背后的原因值得我们深思……

 zzhclcq 2018-12-24

前段时间上映的电影《悲伤逆流成河》将“校园暴力”推到众人眼前,引起了各界的重视。


记得上学时,有种恐惧叫“放学后,你给我等着!”,然而,还有种如出一辙的可怕,叫“毕业后,你给我等着!”


这几天,这个视频火了:


视频来源于优酷



33岁,已毕业多年,街头偶遇老师,仍对当年老师的管教耿耿于怀,毫不犹豫地上前拦住老师,连扇数个耳光,言语粗鄙不堪。


来源于腾讯视频


同行伙伴录制视频,发至网上,配文:毕业后,他用耳光“报答”老师。


师生之间是有多大的仇恨?


我们不清楚当年到底发生过什么,这个老师也早已忘了学生的姓名。


可是,隔着屏幕似乎都能感受到他浑身的戾气,口口声声的“你还记不记得我,你以前怎么降我的?”,“都过去了十几年了,知不知道!”


老师年事已高,在强壮的学生前,连连道歉,“对不起”,回应他的仍是数个耳光。


这段视频看得我深感悲哀:我当年管你,管错了,是么?


这绝不是个案,我记得我上初中时,教导主任简直就是“全校最可恨的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他每天中午都不睡觉,巡视各班的学生有没有在教室午休,不论男生女生,说话的同学一律会被拎到教室外站着,偶尔有别班的同学经过,会看见人家一脸的嘲笑。


绝大多数人都这样站过,提起主任都是一脸恨,后来,在某个晚自习后,几个刚拿到高中录取通知书的男生,趁着夜色拦住了准备回家的主任,将主任套了个麻袋,痛打了一顿。


从那以后,主任不再严管我们,我们也没再睡过安稳的午觉,每届初三要毕业,主任都会提前请假离校。


如今站在教育者的角度,我不禁替当年的主任心酸,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你的良苦用心,就像视频中这个男子,人已中年,记住老师的竟只有仇恨。


毕业后,你给我等着!


我能想到学生报复教师的理由就是:这个老师伤害过他。也许打过他,也许骂过他,也许是有心的,也许是无意的。



说话是一门学问,有时候只言片语,足以将孩子的自尊心千刀万剐。


永远不要低估语言对学生的影响力,寥寥数语,真的会影响他们一生。


我读高中时,班上有个女同学,人很聪明,理科学的特别好,可是,有一次月考,她的语文没及格。


图片来源于网络


语文老师看着她的方向,意有所指地说过这样一句话,“连语文都学不好,你配做中国人么?光知道学数理化,看你将来能出息到哪儿去!”


几乎全班同学都知道老师说的是她,我那个女同学脸皮很薄,立马低下头,整节课都没敢看黑板。


以后的日子,她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怎么办啊,我可能天生就不是学语文的料啊!


反复消极的自我暗示,致使她看见语文老师就犯怵,明明背熟的诗词,老师一提问,就莫名其妙地磕磕巴巴,语文老师慢慢也嫌烦了,很少提问她。


后来,她宁愿在数理化上拼尽全力,也不愿在语文上“浪费一分钟”,语文真的没再及格过,她也不再为此难过和焦虑,直到高考,语文都是她的短板。


讲真,如果当年语文老师不这么“咄咄逼人”,委婉一点,耐心一点,也许对她来说,结局就会不同。


说出的话,有时就是抛出的雷,指不定丢在谁心头,就会炸出一片四分五裂。


我记得我大四时,在吉林市的某个中学实习,教实验班的是个性格沉稳、不苟言笑的女教师。


有一次,她叫了个尖子生背写一个化学方程式。男生明显课后没复习,到黑板前,磨蹭半天后还是写错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众学生纠正答案后,她不置一词,就那么淡淡地看着那个尖子生,那个眼神,有毫不掩饰的失望,有呼之欲出的愤怒,冰冷的一瞥,让那个学生浑身一激灵,继而羞愧地满脸通红。


一秒钟的注视,无声胜有声,让学生觉得一世纪般漫长。


再精彩的演讲,下方也有会分心的听众,长篇大论般夸夸其谈,有时只是场用力过猛的自嗨。有时候,一个冰冷的眼神,胜过万语千言。



某一年,我教初中时,一个同事在课堂上丢了个粉笔头,打醒了一个睡着的学生,学生在众目睽睽之下,揉揉惺忪的睡眼,看了她一眼,又睡了。


她大怒,到学生面前,用课本拍了学生一下,“叫你睡!”


GIF来源于网络


未曾料到,那个学生立马站起来,不客气地伸手还击了她一下。


全班都目瞪口呆,记住的都是,老师被他打了!


同事20多岁的人了,参加工作第一次落泪,索性课本一摔,夺门而出。


最终班委去叫来班主任收拾烂摊子,后果就是,当天全校都知道了这件事。


尽管最后学校出面,处理了这件事,暂时保全了她的面子,但是,她不善处理师生矛盾的人设,却再也撤不下来了。


有过相似经历的老师会说,我没使劲啊,我就轻轻拍,学生至于那么激动么?


至于,因为你打他的场合错了。


你私下里批评他时,拍他一下,他可能会不置一词,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但在课堂上,你拍他,不是疼,是丢人,是受不了同学看戏的目光,是受不了周围的窃窃私语。


图片来源于网络


众目睽睽,孤立无援,像只小兽,竖起一身尖刺,去防御,去攻击。


换位思考一下,你上学时,大庭广众下,一个粉笔头丢在你脸上,你什么感觉?


打疼的不是身体,是自尊。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每个学生都有颗“玻璃心”。


我原来教高中时,有个学生很聪明,脾气也很暴躁,总喜欢和各科老师对着干,一次,他公然在我的化学课上睡觉。


我建立一年的威信,不是为了这一刻坍塌的。


权衡利弊后,我叫了两遍他的名字,他才懒洋洋地站起来。


我说,“站几分钟,什么时候觉得自己清醒了,再坐下。”


他直了直腰,尽管没站几分钟就坐下了,但是打扰一场清梦,再也睡不着了,站过几次后,他再也不挑战我的底线了。


尊重他,也是尊重他人的课堂时间。永远不要在课堂上和学生发生“肢体冲突”,打赢了,学生惧怕你,不是敬畏你;打输了,颜面扫地,威信尽失。



师生之间本不该有隔夜仇,可是我们每天一对多,难免“照顾不周”,出现多种“纰漏”。


教师在明,学生在暗,某些我们不以为然的瞬间,不置可否的话语,偏偏落在了学生眼里,听进了学生心里。


半根粉笔高度的讲台,做老师,何必困住自己,迈上去,就下不来了?


在文理分班前,我的最后一节课;在中高考,离校前的最后一节课,我从来不争分夺秒地指望再多讲一道题。


我干什么呢?


我要“炫富”:


向学生汇报一起取得的成绩,让他向这段青葱记忆、这段峥嵘岁月、这个努力的自己,致敬。


我要道歉:


天天见面,属我最能说,言多必失,我不烦人谁烦人?


你省下三五分钟,他恨你三五年。


最后一节课,我会放下所有的架子,诙谐幽默地和他们谈谈心,讲讲生活,郑重地为自己的不完美、无形中的失职致歉。


我从来不觉得,自己说句“对不起”,会亵渎“师道尊严”。相反,勇于承认错误,得到原谅,是种收获,是种被成全。


我要“送祝福”:


谢谢你来过,充盈我的人生,惊艳我的岁月。谢谢你,让我邂逅年少时的自己,重走一遍青春,一程陪伴,车已进站,未来,愿你似锦前程。


人生太长,师徒一场,我不需要你感恩戴德,更不希望你恨之入骨。一笑泯恩仇,握手言和后,挥一挥衣袖,天高水长,就此别过,不做仇人,最差不过陌生人。


总要低次头,才能更好地区别,我们是有温度的血肉之躯,不是冰冷神坛上的雕像;才能更好地明白,让步是一种谦让,是对不完美的接纳,是与世界的和解。



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来到某所小学,夸奖了一部分同学,并表明期望,几年后,这些被赞美过、被寄予厚望的同学各方面都更为出色。


心理学上管这种现象叫“罗森塔尔效应”,是指热切的期望与赞美能够产生奇迹。



罗森塔尔告诉你的是,期望能创造奇迹,没告诉你的是,期望其实是有适用范围的,是局限的。


一些孩子因为某些先天或者后天的原因,学习障碍,没办法好好学习,其实,是你多少赞赏都弥补不了的。


我身边有太多的老师被“赏识教育”绑架,盲目跟风,一味夸赞,不切实际的期望,罗森塔尔在“欺人”,而他们是在“自欺”。


学生时代,不管你承不承认,都有不适合念书的孩子。


李镇西在《爱心与教育》里提出:对学习完全提不起兴趣的后进生,我们可以培养其爱好,发展其长处,而暂时没发现兴趣的,可以抄写名著,积累文学素养。


真真叫人举双手赞同。


学不好习,注定考不到高分,但不代表,过不好这一生。



教书五年,我发现个很有趣的现象:在街上吃饭,满眼惊喜、兴高采烈地和你打招呼的,大多是那些调皮捣蛋的孩子。多次返校回来探望你的,也是那群曾让你特别头疼的“熊孩子”。


这些孩子,大多仗义,正义感爆棚,人缘好,即使没有上大学,在社会上某个领域,也能做到如鱼得水,独当一面。


比教知识更重要的,是树立正确的三观,是教会他们如何做人。


这两天,因吸烟不服管教,疯狂砍母亲20刀的12岁少年,昨天轰动全网怒扇老师耳光的中年男子,道德的沦丧,人性的冷漠,如出一辙。


我们不一定能多教出个精英,但至少可以努力,少教出个败类。


不是所有的孩子都会上清华,他们也许只读到高中,让他们在擅长的领域发展,在他们能接触到的,为数不多的老师中,我们做个最宽容,最有爱心的,会有多难?


学校可以多个“学渣”,但社会,不要再多个“人渣”了。





———— / END / ————



声明:本篇文章转自教师枕边书(ID:jiaoshizhenbianshu),作者:一梨老师,一个游走于课堂和实验室会做炸药的暴躁白羊女。内容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校长视野尊重原创,如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告知,我们立即处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