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平安夜快乐

 城北十五里666 2018-12-24

今天是平安夜,就要迎来充满节庆氛围的圣诞节啦。圣诞节在西方可是最重要的节日之一,除了我们耳熟能详的那些圣诞文化习俗之外,在英国有其特有的圣诞节文化传统。下面就让uni将来带大家感受一下那些身在英国才知道的圣诞节传统

平安夜快乐!

装扮圣诞节不可忽略

英国的圣诞过节传统始自维多利亚时代,女王的德国夫婿阿尔伯特王子给英国带来了延续至今的传统圣诞风俗。

平安夜快乐!

庆祝圣诞节的第一步,就是在居住的生活环境里,营造出圣诞的气息。就如同春节之于华人,圣诞节是西方人家人团聚的年度节日,在这样的大日子,当然可不能马虎!

家里最主要的的位置,一定是留给圣诞树的。不像亚洲国家各式各样的塑料圣诞树,在英国,你可以看到路边摆放着可供人购买、真实活生生的圣诞树们。一般,他们会使用杉柏之类的常绿树,象征生命长存,首选树种是冷杉属,其针形叶干燥以后叶不易脱落。

平安夜快乐!

树上装饰着各种灯烛、彩花、玩具、星星,树顶的星星则表示基督的荣光。金色彩带表示荣耀,银白色彩带表示圣洁,红色彩带表示基督为人所流的血。除了圣诞树,还能看到有些会在前门放了用树枝叶做成的花环,冬青和槲寄生是传统采用的装饰材料。

英国人有个有趣的习俗——站在槲寄生下的人不能拒绝亲吻,而在槲寄生下接吻的情侣将会幸福终生

平安夜快乐!

这样的习俗是来自美国作家华盛顿·欧文1820年出版的著作《英伦见闻录》,书中详细描述了英国人的传统圣诞习俗,其中就提到说,如果青年男女在悬挂的槲寄生下相遇,女方就可以得到对方的一个亲吻,而男女若是情侣,榭寄生会祝福两人共度余生

平安夜快乐!

累积期待感的倒数日历

Advent calendar

圣诞节的传统从12月1日前收到圣诞日历开始,每天开一个,累积满满的期待感。最普遍的Advent Calendar指的是上有25个小门的纸盒装巧克力,从月初开始照着日期一天打开一个,小纸门后方印刷着不同图案,盒里摆有不同形状的巧克力,一天吃上一个,不仅提醒着佳节将至,也让每个寒冷早晨充满精力。

平安夜快乐!

Advent从字面意思说就是降临节,它不是一个特定的日子,而是一段时间,严格来说,从每年距11月30日最近的一个星期日开始,一直到12月24日圣诞节之前,这大约4周的时间都是降临节。这段时间是基督徒们准备和等待基督复活的日子,也就是圣诞节。

Advent Calendar,即“降临节日历”。这份日历固定从12月1日开始,每日翻开一篇倒计时,直至最后一篇为24日,圣诞节前一天为止。

平安夜快乐!

也有人使用可以挂在墙上重复利用的布面挂袋装上25个小礼物,当然啦,现在商人脑袋动的很快,如今我们有更多富有创意的商品,象是彩妆保养品、香水、茶叶糕点等也都以这样的圣诞礼盒形式推出。

平安夜快乐!

圣诞晚餐拉炮,戴纸帽子

在英国只要和当地同学过节,相信你一定玩过圣诞拉炮

平安夜快乐!

圣诞拉炮是用硬纸板做的纸筒,再用色彩鲜艳的彩纸包裹在外面,两端拧紧。在拉炮里会有一个爆竹,当两个人拉动拉炮两端时,拉炮里的两条浸渍纸就会发生摩擦,发出“嘣”的响声。

平安夜快乐!

穿上一件丑丑的毛衣

Christmas jumper就是“圣诞毛衣”,在寒冷的圣诞节前,许多母亲都会给家人制作手织毛衣,尽管过去青少年总是抗拒这类型很拙的孩童式礼物,过去多年来英美却在圣诞节期间流行起这样复古而应景的毛衣。

据说是柯林弗斯在电影”BJ单身日记(bridget jones’s diary)”里的圣诞毛衣所带领的风潮。最正宗的Christmas jumper是织有圣诞应景图案的针织毛衣,图案多为圣诞老人、雪花、雪人、麋鹿、企鹅等,颜色也以醒目的红色、绿色、蓝色为主,造型越是愚蠢越能博得众人喜爱

平安夜快乐!

从几年前开始,不管是公司或学校机构,开始跟风凑热闹, 呼吁员工或学生在特定的一天,一起穿上这丑丑的毛衣开Party,然后参与者每人捐款一英镑,再将钱送到慈善机构,达到结合联谊与公益的目的。

平安夜快乐!

享用丰盛的圣诞大餐

拉完炮、戴上纸皇冠,就可以开始享受诱人的圣诞大餐了!

平安夜快乐!

一般,英国家庭会自己制作圣诞大餐,正宗的圣诞主餐会有烤火鸡,通常还搭配了以下几种应景配菜:Roast potatoes──与火鸡一起烤的马铃薯块;Nutty stuffing──炸肉球形状的配菜;Parsnips──欧洲的白色萝卜;Gravy──淋在烤肉和所有配菜上的深咖啡色调味肉汁;Cranberry sauce──是酸果蔓调味汁,用来搭配烤火鸡肉。

平安夜快乐!

传统的圣诞甜点中有圣诞布丁(Christmas pudding,由干果、红糖、朗姆酒和香料做成的圆形蛋糕)、圣诞蛋糕 (Christmas cake,配料跟圣诞布丁差不多,上面覆盖着一片糖霜)和百果馅饼(Mince Pies)配着白兰地奶油(Brandy Butter,由黄油、白糖、切好的橘皮和白兰地做成的)。

根据维多利亚时代初期的菜谱显示,圣诞节必吃的Mince Pie过去原先里面装的是肉馅。后来,改良后的Mince Pie被了填进许多种类的坚果,受到上流社会的青睐,也越来越普及。

平安夜快乐!

传统上,英国人认为在圣诞季节吃Mince Pie会为新年带来好运,有人会在圣诞节期间吃第一块Mince Pie时许愿。还有一说,为了带来好运,主妇们制作 Mince Pie 时,必须以顺时针的方向搅拌果仁馅

给圣诞老人留一杯雪利酒和肉馅饼

记得小时候听的那个故事吗?圣诞老公公会在24日圣诞夜,从烟囱里爬进来给我们送礼物,因此将收礼物的大圣诞袜摆放在床边或是火炉旁也是绝不可少的必做事项!

平安夜快乐!

这个时候,有些人会在烟囱或者壁炉边留一杯雪利酒跟胡萝卜,给千里而来的圣诞老人和他的驯鹿,而另一些人留下白兰地或一杯牛奶,也有些家庭也选择饼干而不是肉馅饼。

午夜上教堂做礼拜

圣诞节是宗教节日,因此信仰天主或基督的家庭,通常会在24日平安夜的午夜去教堂做礼拜,或者在圣诞节当天早上到教堂。

平安夜快乐!

平安夜的晚上,许多教会会组织圣诗班在街头唱颂圣诞歌,这样的活动也叫“报佳音”,以重现当年天使向牧羊人报告耶稣降生喜讯的盛况

唱完圣诞颂歌后,大家可能会相约去喝几杯温暖的Mulled Wine(由红酒,红糖,肉桂粉,豆蔻粉,丁香粉,橘皮片,姜等配料做成的热饮)~这也是圣诞节的标配。

关注英国女王的圣诞演说

吃完圣诞午餐,许多家庭会一起看电影,或玩一些桌游。到了英国时间的下午三点,大家就会聚集在电视前面收看(或透过广播收听)英国女王的圣诞贺词,这是伊丽莎白二世女王登基之初就建立的惯例,现在已成英国人民习以为常的圣诞节目之一。

平安夜快乐!

从猎狐到猎物的Boxing day

在英国,圣诞节的次日称为 Boxing Day。传统上英国的乡间村庄,会在 Boxing Day 的一大早进行猎狐(Fox Hunting)的活动,以保护隔年的农作物和家禽不被狐狸侵害,但为保护动物,2004年圣诞前就已立法通过禁止猎狐。

国定假日的这天是拜访亲友的好时间,这个日子也有很多足球比赛或其他的体育赛事,让喜爱看球赛的英国人喝着啤酒看球消磨假日。

平安夜快乐!

至今,Boxing Day也成为众所皆知的折扣大日子,各个商家都祭出年度最大折扣,因此一早商业街道上就挤满了抢购人潮。




母亲这辈子

​改革开放40年· “我(家)的岁月故事”征文作品

作品编号:019



  每当想起母亲忙碌的身影,日渐消瘦的膀臂,明显苍老的脸庞,我不禁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母亲已是年过花甲之人了,但她却依旧像年轻时那样,为了我们这个家而永不懈怠,日夜不停地操劳着。我们姊妹三个时常劝她说:“忙碌了一辈子,总该歇下来了吧。'儿女自有儿女的福’,不要替我们操劳了。”可母亲却微微地一笑,说:“能歇下时自然就歇下了,趁着现在我身子骨硬朗,还能为你们帮衬着,怎好甘心歇下呢?”你看,母亲就是这样一个好强的人,总不服老,总认为自己能做的事还很多,谁如果说母亲老了,这无疑对她就是一种无情的伤害。的确,在我的心目中母亲从来没有老过,她永远是那么年轻,永远是那么勤劳,永远是那么能干。


  早在三十多年前的生产队里,母亲就多次被评为村里、乡上的“劳动模范”和“先进个人”,至今,我家保存的一个带盖的特大号搪瓷缸子就是她当年获得的奖励,也是母亲光荣历史的见证。待到农村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母亲的信心就更大了,干劲就更足了,在那个地里什么劳动都要靠双手刨挖的年代,母亲常常身体力行,带领我们全家人起早贪黑地劳作,她的心劲很大,时常恨不得一块地能当两块地用,恨不得一年能打上四料的粮食,可惜我们渭北旱塬一年只收两料庄稼。她从不肯错过每个播种的季节,不是种玉米、小麦,就是栽辣椒、栽红薯、栽蒜,或种土豆、种豆子、种萝卜,有时候还挑着担子去邻村卖葱,或者收鸡蛋。反正,母亲一年四季闲不下,每天从早忙到晚。直到现在,我们姊妹几个回想起来也要翘起大拇指对母亲啧啧称赞一番了。


  每到割麦时节,五黄六月,酷热难耐,我们时常畏首畏尾,不敢顶着烈日下地。此时,年富力强的母亲却毫不畏惧,她让我们姊妹仨在地头树荫下凉一会,她却头戴一顶草帽,脖子上搭一条毛巾,手握一把镰刀,满脸笑容地向着金黄的麦子走去。那时,烈日当空,地里没有一丝风,麦田上不断蒸腾着一股股热气,如果把当时的麦地比作大蒸笼一点都不为过。就这样,一顶草帽似乎就是母亲最好的庇护。你看,母亲弯下腰,左手轻轻扶着麦子,右手中的镰刀在她面前翩然飞舞,眼前那些金灿灿的麦子似乎突然变得乖巧起来,顺势一片片倒在母亲的怀里。母亲一边割,一边向前慢慢移动,等到麦子聚拢成一合抱时,母亲从中抽出两把来,娴熟地在手中打个结,随之把它们绾成一条“腰带”,接着,用“腰带”把麦子们扎成一个捆,这时,一个硕大的麦捆就站立在母亲的身后了。母亲之所以割麦子这样快,是因为母亲使用了称之为“撒镰”的技法。这种割法要手脚并用,协调运动,方可安全有速,如果协调能力差,手上没力气是很难做到的,弄不好,不是伤了手,就是割破脚。等到母亲在麦地里割通一条小路之后,我们全家人才一字摆开,从这边地头一起割起。但往往是,不大一会儿,母亲又已经从麦田的这头割到那头去了,而我们却还在地中间晃悠着呢。抬头看着母亲渐割渐远的背影,真叫人望尘莫及,钦佩不已。无论是地里割麦,还是麦场上摞摞子(搭草垛)、扬场(给麦子戗风),母亲样样都是行家里手。不光是我们家的麦草垛由母亲搭,邻里搭草垛时都要请母亲过去帮忙。因为母亲搭建的草垛又大又结实,顺风顺水,往往可以安全使用到来年,不像有些人家的草垛,一下大雨,草垛就塌陷了,雨水不停地灌进去,过不了一个雨季麦草就全腐烂了。正因为母亲样样农活都是行家里手,又肯乐于助人,村里的男人女人无不夸赞母亲,称赞母亲是世间少有的女能人。


  1982年,改革的春风吹遍了三秦大地,母亲听说农村人也可以进城务工了,她便瞅准了摆摊卖面皮的生意。从此,寒暑不避,风雨无阻,一干就是整整十八年。这十八年里,母亲没有睡过一次长明觉,她每天回家都已是晚上9点、10点了,第二天4点多钟又要起床蒸面皮。母亲每早起床后没有一丝歇息的时间,先是帮父亲过滤面水(即淀粉),然后和父亲换着蒸面皮。面水是父亲昨天下午已经洗好的,经过一夜的沉淀便生成了淀粉,凌晨,父亲和母亲抬起大铝盆过滤掉上面的清水,只留下盆底的淀粉液,淀粉液在倒入蒸锣之前一定要搅拌均匀,这样,蒸出的面皮才软硬合适,薄厚均匀。冬季在灶台前忙乎倒也暖和,可是一到夏天,那份罪就不好受了。你想,烘烤了大半个早晨的灶房简直成了一个大蒸笼,可想而知,父亲和母亲要蒸五六十张面皮,在大盆、锅台和案板之间来回走动,反复不停地蹲下,起来,弯腰,舀面水,盖锅盖,揭面皮,在蒸锣里抹油,在灶膛里搭煤等等,他们仿佛一只只陀螺旋转不已,灶房里、锅台上不知要洒下多少汗水呀。两大盆的淀粉需要两个多小时才能蒸完,两蒸锣的面筋搭上笼需要蒸半小时,当面筋蒸熟后,天也大亮了。接着,母亲在自行车后座上绑好一筐的面皮,装上一桶炝熟了的油辣子和一罐捣烂的蒜泥,然后,把它们牢牢地系在自行车车梁上,等这一切忙完之后,也顾不得吃早饭便骑上自行车赶往15里外的县城。由于母亲做的蒸面皮薄、光、亮、筋道,加入佐料调配之后,入口醇香,回味悠长。很快,母亲的蒸面皮在县城就卖出了名气,只要她的摊子一摆开,顾客们便络绎不绝。


  母亲去城里来回要经过一段虢凤坡,虢凤坡长约5里,坡面陡立,母亲早上骑着车下去,晚上又推着车上来。在曲折漫长的虢凤坡上,不知留下了母亲多少跋涉的足迹,洒下了母亲多少辛劳的汗水。十八年如一日,母亲骑着自行车常年奔波于农村和县城之间,一辆永久牌自行车和一辆凤凰牌自行车都经不住鞍马劳顿而先后寿终就寝了,可母亲依旧风里来雨里去,数十年如一日,把生意做得红红火火,蒸蒸日上。用邻居的话说,母亲走过的路都已经超过二万五千里长征了,细细一算,果真如此,这怎不叫人惊叹不已呢?


  皇天不负有心人,母亲的勤劳终于换来了我家的富裕生活。1995年,在几年前才翻新过的三间厦房旁,我家又新建起一座三层高的楼房,房内铺上了鲜亮的地砖,房外贴上了洁白的瓷砖,这样的楼房在村里也算是数一数二的。这时,母亲又成了全村的致富模范。


  时间如白驹过隙,再一晃三年过去了,姐姐出嫁了,我做了一名教师,弟弟学厨师也手艺有成。母亲看弟弟的手艺的确也练得不错了,才最终放弃自己多年来苦心经营的老本行,为弟弟在城里开了一家不小的饭店。如今,弟弟的饭店在母亲的照料下日渐兴旺,我们姐弟仨陆续都已成家立业,过上了不错的日子,母亲大可高枕无忧,放心歇下,安享晚年了。然而,母亲却仍旧没有歇下来的意思。用她的话说:“只要我干活就觉得舒坦,病也没了,如果哪天歇下来,反倒觉得浑身是病不舒坦,与其这样,还不如让我继续干着。”唉,我们怎好再说什么呢,只要她老人家身体好,心情好,我们就放心了。


  不做生意的母亲在家始终闲不住。这不,几年前,母亲通过农村信用合作社提供给农民的小额贷款,在自家地里又建起了一座小规模的养猪场,和父亲一起干起了饲养母猪的养殖业,从此,母亲大刀阔斧地开始了她人生的第二次创业历程。说实在的,母亲完全有理由歇下来,她一生含辛茹苦的积蓄总能让她过一个衣食无忧的晚年,可母亲却从没这样想过。我们也心知肚明母亲为什么仍然坚持着往日的操劳,只因为,目前的我们还没能做到让母亲完全满意、完全放心的地步,为此,我感到了深深地自责与惭愧。


  母亲倾其一生对儿女的付出让我们姐弟仨有目共睹,备受感动。先是姐姐和姐夫前几年要做服装生意,是母亲时常雪中送炭,给予了姐姐诸多应急的周转资金,才有了生意的日益兴旺。再是弟弟开饭店,若没有一个殷实的家底,恐怕饭店也很难说要开就开吧。现在,母亲最放心不下的又是我,一个成了家,又做了父亲的人,虽说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但一直买不起房子,居无定所,这怎能不让母亲日日惦记,时时牵挂呢?唉!母亲其实总可以完全歇下来的,可是,为了这个家,为了我们,她老人家怎能坦然地说歇就歇呢?我们总要劝母亲歇下来的,一是为母亲的身体担忧,毕竟她的一生比别人劳苦得多;二是也让我们能为她尽尽孝道,让母亲能活几天轻松自在的好日子,别再那么辛苦了。可仔细想想,母亲会心甘情愿地就此歇下吗?她怎能不盼着儿女们个个过得幸福,人人过得快乐呢?毋庸置疑,从我们降世为人的那一天起,母亲何尝不是打心眼里以儿女之乐为乐,以儿女之福为福呢?这样的爱,怎不让做儿女的感念至深,感激至切呢!


  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的心在儿女,儿女的心在外头。”而今的我,也为人夫、人父了,在岁月的磨砺中才渐渐懂得了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儿女的道理。“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亲,您为儿女操劳了一生,把长阔高深的爱无私地献给了儿女,做儿女的我们该拿什么献给您——我们平凡又伟大的母亲呢?!也许,儿子只有像母亲那样,一生诚诚实实地劳动,端端正正地做人,才聊以慰藉和孝敬您老人家吧!


  作者吴利强,曾用笔名田园、青叶、春云时雨,系陕西省青年文学协会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宝鸡市作协会员、宝鸡市职工作协会员、宝鸡市杂文散文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中国文化报》《中国教育报》《散文选刊》《教师博览》《教师报》《华商报》《西安晚报》和《宝鸡日报》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