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教学设计

 林姗的图书馆 2018-12-25

实验活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和性质教学设计

 

课题: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科目: 化学

教学对象: 九年级学生

课时:1

执教者:林姗

单位: 江桥镇中心学校

一、教学内容分析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是义务教育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安排的一节学生分组实验活动课。二氧化碳气体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是九年级继氧气之后要学习和掌握的第二种重要气体。无论它的物理性质、化学性性质还是实验室制取与收集、主要用途以及它在生产生活中的利与弊都是学生要学习和掌握的重要内,它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练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和向上排空法收集气体。

2)学会二氧化碳检验、收集和验满的方法。

3)加深对二氧化碳性质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组装和评价实验装置,使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分析、推理、解决问题;

2)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合作、表达与探究的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求实、创新、合作的科学品质。

2)从设计实验和制取气体的过程中获取成就感,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自信心和学习的兴趣。

三、学情分析

对于我们学校的学生来说,动手操作能力太弱,所以在实验前下发复习预习任务,以免在实验时手忙脚乱,课上也将整个实验流程以及注意事项再进行强调,同时,学生做实验难免会产生新鲜感,这时需要严格控制他的实验时间。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和制取方法,以及二氧化碳的性质。

难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细节操作以及二氧化碳的性质方案设计。

五、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引入】

我们已经学习过实验室如何来制取二氧化碳了,那接下来我们就以快问快答小组加分制的形式来复习下面几个问题?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是什么?原理是什么?

2、确定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应考虑哪些因素?

(学生回答后,加分,并作出适当评价)

学生抢答回答问题。

以加分制来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同时能起到复习的作用。

【学习目标】今天我们将在实验室自己动手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并板书课题)并出示学习目标。

学生观察。

虽然板书耗时,但是书写过程中也可以让其明确本节课内容。

【提出问题】在看到我们本节课的课题和学习目标后,你有哪些问题想提醒同学们注意的?看谁提的最快最好?发言同学都可以进行加分,比较有价值的可以加5分。(可以小组内互相补充后进行发言,讨论时间2分钟)

学生提出注意问题:

1)实验步骤如何?

2)有哪些注意事项?

3)如何进行检验和验满?。。。

这一环节设计主要是因为考虑到我们的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太弱,必须让其在实验前做好充分准备。让学生将每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都铭记于心。

【总结展示】:同学们总结归纳的已经非常全面了,老师也对本实验的注意事项进行了总结,同学们进行再次记忆。

  学生对注意事项再次进行记忆。

 

【实验活动】:通过以上的复习,老师相信同学们能又快又好的完成本次实验,在制取二氧化碳的基础上也请同学们利用实验桌上提供的实验用品来验证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在实验同时注意分工合作,记录实验现象,实验后将你们小组证明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方案以及现象结论作出汇报。(实验时间15分钟)

  学生实验,并填写实验现象记录。

(教师巡视指导)

不仅锻炼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也培养了他们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以及观察能力。

 

 

【总结汇报】实验结束,大家完成的都很不错,请同学们对你们组的实验进行总结,可以是怎样证明二氧化碳的性质,可以是成功与否,也可以提出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学生汇报实验成功与否,以及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的方案和现象。

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归纳总结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解决问题】对学生提出的困惑和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研究解决。

 

 

【课堂小结】你学会了吗?

通过学习目标,实验目的进行自我总结。

培养学生总结归纳,自查自纠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

实验活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教学设计

一、操作步骤:

1、   2、查    3、装    4、定   5、收集  

2、检验

3、验满

二、                                       

1、不燃烧、不支持燃烧                                   1、 无色气体

                       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

2  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CO2             

                               

3、能与水反应                                          2、能溶于水

 

 

 

 

七.教学反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