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机暇 | 宝鸡出土唐鎏金铜天王像

 RK588 2018-12-25

唐 鎏金铜天王像 局部 中国国家博物馆

1966年 陕西省宝鸡市出土


1966年,陕西省宝鸡市出土一对鎏金铜天王像。后分藏两处,一例存于陕西历史博物馆,一例存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并在1999年进行了除锈保护。保护后的天王像鎏金璀璨,气势威猛,光耀夺目,且保留了头发部分的黄色颜料,是金铜造像保护的优秀案例。目前此对造像的具体来源信息尚不清楚,可能与特殊历史时期有关。


唐 鎏金铜天王像 陕西历史博物馆

1966年 陕西省宝鸡市出土


唐 鎏金铜天王像 陕西历史博物馆

1966年 陕西省宝鸡市出土


其形体较大,两像高为70~71cm,重30kg左右。制极精工,錾刻细巧,其着黄金铠甲,衣襟翻飞,面做怒容,脚踏夜叉,虽未像力士般直接表现肌肉状态,但通过形体与姿态的设计,表现出天王的雄力庄伟,可趋避邪魔,护法正道。


夜叉,原为梵文yaksa/yakkha的音译,亦可做“药叉”、“阅叉”等。原为“能啖鬼”、“祠祭鬼”、“勇健”、“轻捷”等意。传入中国后,形象和含义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常以面目丑陋的小鬼形象出现,有凶兆意,多与天王像组合[1]。李凇在《略论中国早期天王图像及其西方来源》一文中系统的研究了早期的天王形象,认为:


“脚踩夜叉的形式在中国的南北朝造像中已经出现,至隋唐时成为天王图像系统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2]


唐 鎏金铜天王像 局部 示夜叉 陕西历史博物馆

1966年 陕西省宝鸡市出土


此对天王像的形象,亦多见于唐代墓葬使用镇墓俑中的“天王俑”。其具有一定的程式化情况,是非常成熟的中国化戎装天王+夜叉的组合形象。若以相近形象的镇墓俑来判断,铜像的制作时间应该在盛唐之后。


而戎装天王也是天王形象在中国逐渐本土化后出现的。李凇概括了天王形象在中国的发展,认为早期的天王形象应该来自于“四天王奉钵”的故事图像,在6世纪时,逐渐与本土的武士形象结合,发展为典型的戎装四天王形象。大约在北周至隋代时,门神类型的天王像出现,“尔后,戎装四天王与二天王成为中国佛教艺术中两种最主要的天王形式。”[3]


唐 鎏金铜天王像 局部 示戎装 陕西历史博物馆

1966年 陕西省宝鸡市出土


唐代镇墓俑中的天王俑,其形象虽直接来源于佛教,但延续的可能是自南北朝以来,使用铠甲武士俑的传统。其形象在唐代被完全的替换:


“初唐开始,武士俑开始模仿佛教造像中的天王形象(我们注意到在壁画和石墓门线刻图像中这种变化要更早些,在北朝和隋代就已经开始发生),面貌、服饰、姿态为之一变。双目圆睁,神情狰狞,孔武有力;铠甲的肩部出现兽首含臂,身体扭曲,一手置腰间,一手高举,不再执兵器;一脚抬起,双脚下踩踏夜叉。到盛唐初期,这种形象与同时代佛教造像中的天王像已经难分彼此。其实中国佛教造像中的天王造型在北朝至唐代一段时期发生的变化,也同样受到中国式武士形象的不断影响,两者之间的影响是一种互动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两者殊途而同归,盛唐时形成相同的模式。”[4]


唐代金铜佛造像中,尺寸较大的已为罕品,而这一对天王像,应该是目前仅见。虽来源信息已轶,然根据其造像风格与形态设计推测,应属于“门神”类的戎装二天王类型。其精工细制,鎏金厚重,面目细节丰富,神采飞扬,又根据造像身上的数处圆型空缺,如国博例天王的发额处空缺推测,可能原本还有其他嵌件,更增神采,其等级之高,不言而喻。相关研究目前还比较缺乏,可能是信息缺失的缘故,本文亦仅做简单介绍。



唐 鎏金铜天王像 局部 陕西历史博物馆

1966年 陕西省宝鸡市出土


此外的类似的独立天王像,除却石窟寺庙等建筑,就以陶制的镇墓天王俑为多见了。新疆吐鲁番市阿斯塔那M206出土一例彩绘木天王俑,则是目前国内仅见的木制天王像[5]


唐 彩绘木天王俑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

1973年 吐鲁番市阿斯塔那M206出土


此二尊造像少见于展陈,而国博藏例更是罕见于出版,近期展出于“大唐风华”特展,机会难得。该展阵容豪华,内容多为近年来重点考古项目中的“明星器物”,值得一游。其展期至2018年11月3日,然中国国家博物馆因展陈调换的原因,已于今日闭馆调整,开放日期尚未公布。建议欲往参观的朋友留意官方信息,错开闭馆时间,避免影响您的参观与旅行。



注释:


1.杨洁:《唐代镇墓天王俑的佛教世俗化因素考略—兼谈两京地区的差异》,《四川文物》,2009年第五期。

2.李凇:《略论中国早期天王图像及其西方来源-天王图像研究之二》,《麦积山石窟文化论文集》,P490~528,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2002年。

3.见注2

4.张建林:《 唐代丧葬习俗中佛教因素的考古学考察》,《 西部考古· 第一4.辑》,P462~472,三秦出版社,2006 年。

5.国家文物局:《丝绸之路》,P210~211,文物出版社,2014年。


声明:本文所用馆藏图片皆来自于官方图录,相关版权归原版权方所有,本文仅做学习使用;国博天王像为作者摄,版权保留,转载请联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