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狐狸精、魔鬼与爱情

 高山仙人掌 2018-12-25

 ●现实生活中有关“狐狸精”的评论,普遍充斥着谩骂、讽刺、谴责和呼吁……,反对者的一个共同声音是“第三者”—“狐狸精”缺乏道德、破坏别人的家庭伤害了另一个女人,使社会不安定,拥护者认为女人应该具备狐狸精的勇气,她们才是引导潮流的英雄。我想,首先是价值观念的不同,即婚姻和爱情是否该需要竞争?事实上狐狸精和被她缠身的那些人往往都是社会的精英至少不是窝囊废,如果他们追求的只是情感、至爱而不只是利益,这种竞争至少应该是纯洁的,物竞天择应是公平合理的,一些婚姻本身就是不道德的不公平的。追求“从一而终、天长地久”是令人向往的,然而不应是形式上的应该是实实在在的,内因才是关键,夫妻关系一旦被“狐狸精”冲破了,证明你们的爱情(感情)其实并不牢固,况且人性的弱点和本能就是对性的多项性追求呢。你一定会从社会学的层面反驳我,性的开放及第三者造成的社会的不安定怎么办?我认为这还是一个社会认同和价值观念问题,如果大家都能认同了,又何来纠纷之说?人类的进步都是伴随着思想的革命而递进的,家庭的存在意义有多大,建立在什么样的生产力基础上?文明、物质一旦达到某种境界,家庭的消极意义就会呈现出来。你或许又说“人性是自私的,爱也应是自私的,一夫一妻制以及家庭的存在正是为保证之”云云,那你为何不可以这样认为,狐狸精的价值并不是冲破家庭而是使家庭和爱情更加完美更有质量,核心就是看你能否成为自己男人(女人)的“狐狸精”或“魔鬼”。

●世上到底有没有真正的爱情?如果人类不是出于自我高尚的目的,我想爱情不过是人类为自己设计的一个永远也达不到的梦而已。根本的原因是,人类其实与其他动物没有什么两样。就像人类的本性是自私的一样。人之初性本善的前提是,如果一切都能达到衣食无忧,人类看淡了自己的高贵性。问题的核心是,人是一种自我教化了的高级动物,会主动劳动、有自我意识、会思考、有理性……,人类具备天性(自然属性)和自我认同(主观性)及社会认同(群体价值)三个方面,一个具体的人时时刻刻被这三种属性左右着,来自动物的天性使人的潜意识里流淌着自私的随意的或善意的有时是无目的的有时是多向性的类似条件反射的意识或行为,社会认同或者说群体价值或标准是你必须遵循的无奈的被动的具有责任感和不可逾越的一种公众尺度。自我认同说白了是所谓的自我修养自我价值观念自我认定自我选择尺度等等能够自我调节和监控的意识和行为标准。天性是一种未被驯化了的生理、生力源,是创造性的根,是潜意识和不作为,所以我们见了美貌的女性就动心就想占有,恨不能将天下俊女美男占为己有,我们的自私、嫉妒、排他性、占有欲甚至掠夺扩张的欲望等等就是基于这种天性的需求。然而我们从生下来的那一天起,脐带连着母亲,就要感受冷暖,取得社会的关注和认同(想象一下一个畸形儿或怪胎的命运吧)。随着我们一天天长大我们懂得越多烦恼就越多,我们的天性中所要求的那些欲望和动机在更加强大的个体面前不得不停止脚步,我们呐喊我们抗争。然而自然界的竞争是无情的,我们不得不收敛了我们原本设计的一切行动方案。我们开始把自己放于这个庞杂的社会大家庭中,重新审视自己和其他社会群体,我们发现,原来,这个世界通过无数次的斗争其实已经为我们设计了许多种相对可行的体制、制度和文化价值体系……,我们不得不静下心来学习人类历史、生存技能、社会常识……,所谓的努力充实自我、完善自我,然而,放弃那些原本属于我们自己的天性是痛苦的,我们开始苦闷、彷徨,一千个闹不懂,十万个为什么?有人甚至于选择自杀。在灵与肉、爱与恨、崇高与卑鄙、理想与现实、自我与社会之间,我们总是找不到平衡点。“妈妈,我的草帽丢了”“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她来寻找光明”“究竟是鸡生蛋还是蛋生鸡”……,于是才有了叔本华的《爱与生的烦恼>>、屈原的《离骚〉,尼采要做“超人”,基督教信奉上帝,佛教要普渡众生,邪教要毁灭一切……。人就在这种主观意念的支配下考核着自己的价值观和行为,所以,那抽象的爱情就只是存放在心底的一种向往而已,或者说是一种对情感自私占有的一种态度或肯定罢了,人,一旦放弃了这样的思维,爱情就只是一种短暂的愉悦,所以他不会持续长久下去。能让婚姻保持下去的是道德责任而不是爱情,注意,我并没有否定感情和认知……。我叫她男女之间的一种高尚情感,而婚姻的时间长短与高尚情感并不成比例……

【注释】:这是我数年前在日记里的感受,今贴上来,权当一种观点罢了。

我知道会有很多女人来骂我的,骂就骂吧,骂过之后,你也该为自己的婚姻找点理由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