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4)熊厚英:《阴符经》第六讲第三节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

 秦之过也 2018-12-25

熊厚英:《阴符经》第六讲 第三节 生者死之根 死者生之根

作者:熊厚音

 

《四维奇藏——阴符经讲解录》第六讲 第三节 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

 

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啊。恩生于害,害生于恩。

    1、生和死的概念不同而导致人的生存境界迥异,主观识神层次的划分是自然的,人识神的发达阻碍了道性的回归。
    凡人对于生死的概念与圣人的生死概念大相庭径。醒则为生,睡则为死,其妙在神。所以说,性命之说在于阴阳分类。“死”为阳性的物质停止活动,而“亡”则是阴性的物质丧失活动。阳性的物质就是命,阴性的物质则指性(神一类)。所以说,性命互为其根。
    性命在修炼的时候也就要利用阴阳关系,即互为其根的关系。人之生于世则生长死短,人之离于世则生短死长,其制约的因素也在于气。所以说,死与生也是互为其根。
    老子说:“死而不亡者寿”,就是指修道的人在修炼过程中只有生死的概念,没有亡失的过程。人的死亡主要是其神气的散失而不能归还于其根(命)上。而修真之人却神强形守弱,尽管形体相对静止的时间很长(静、定、睡、眠、死),其修出去的神却日益强大,并且始终都保持与命体的紧密联系,使命体的阳性物质结构得以改变,以此达到长期保持肉身的目的。有了肉体的长存,神就有了永久的房屋,性命的长寿就轻而易举了。其中对于命体的保持方法有很多的修炼形式,由此而分出人、神、仙三道。
    人道练阴神,捉有为之金丹,人虽延寿却到头来神去屋空,难免屋鄙破败。
    神道练元神,修有为之丹法,其觉性成功,然而其身形非无为而治,所以难以与其元神同存而全安,时间一长则屋漏房破,神失其根。
    仙道练体外之神系统,是阴阳的生化体系,体内修无为丹法,所以能做到形神俱能气化,冲虚升举,归于自然,显隐长存。
    修上仙的过程,无死则不能言生,有生就必然有很多的东西要死掉。所以说:“九死一生”,实际上是九失一生。神的抱一之道也就在此“存一”之中。存神而将命无为而治,很多的利害关系就体现出来了。照常人来看生命可能要受到威胁,实际上这种危害中含有天地和恩师的无限恩情。
    天地和宇宙无时无刻不希望有大量的世人修成上仙而使天清地宁,所以逢世人修真者则无不施以大帮助。然而,无害却不足以生恩。很多人由于这个生与死的传统观念不同,难以与天地之气保持同步。功亏一篑者则不足为奇。

    2、生化体系与恩与害间的关系。生为恩,化为害,其特征在难受、在痛苦。要想修炼有所成一定要吃苦受磨。
    在生命的过程中要体会生死之道。生死之道大也,是因为这个问题它太大了。这是常人搅破脑汁,都很难以理解的一个问题。总觉得人死如灯灭,灭了嘛,就没办法再点燃了。
    能不能再点燃呢?这个道理应该是很简单的。灯灭了,可以再点燃;人生命灭了,它同样也可以点燃,同样可以复苏。这是生和死之间的一种相互关系。百姓所理解的生和死,与圣人所理解的生和死是不一样的。圣人理解的生和死是醒的时候为生,睡着了就为死。其妙就在神的身上体现。神是说的整个存在,肉体的醒和睡都是由人的神在控制,这和西方的生理学、解剖学不一样,中国古代称之为性命之学。性命之学在于阴阳的分类,中国的阴阳学说它是比较符合于现状的,科学的,因为中国的性命学将生命看成一个动态的结合体。
    死亡在古人意境中有两个分类:死是阳性物质停止活动,亡是阴性的物质已经丧失活动的能力了。阳性的物质是命,阴性的物质是指性或者是精神的这一类。所以说性命相互就为根。从这一点我们就可以看出,生、死的概念不同,就导致人的境界不同。人的境界不同,就导致我们的意识层次的划分成一个非常明显的固守和创新的状态。而中国文化一直是个和谐的系统,很能容纳。自从有了西方文化概念方式的融入以后,原有的容纳量相反下降了。如:中国文字是可以独立成义的,随着东西方文化几百年的交融和白话文的习惯,我们的思维概念一般很容易囿于语言文字中“词”的概念,而对单字的延伸意境基本上就处于遗忘和丢失的状态。
    另外一个道理,人的外表心理,是有意识的一面。人心理的发达阻碍了人天心的开发,后天意识阻碍了先天意识的开发。削弱了这个人与天地之间的和谐,人的创造能力也就会下降了。
    《道德经》中说的“死而不亡者寿”是一种神强形弱的状态。神强是说人神的活动非常强烈,但是形体的活动非常非常的低。这就是“死而不亡者”。今天回过头再研究一下德是什么?我们的心、主观意识降低就称为有德。人主观意识越低的时候,越少干扰的时候,越主弱的时候,那么人的德就表现得越明显,越突出,越实在,甚至越高级。如果说人的主观意识发达了,那么可能说明人的德很欠缺。

    3、死而不亡是神强,德而不失是心死。要弄清楚生命静止和运动的关系在于修心。
    人对名利,对财富,对酒色财气的追求,都是后天意识。后天意识肯定是败德的,所以说德而不失是心死。人有德,而且不失德,是因为心死了,这个心死不是心如枯槁而是心如止水。心死了后天意识它不活跃了。不活跃,那一定有个事物在活跃,那是人的先天意识。先天意识要是活跃了,人就了不得,人就很容易发掘自己的潜能,无时无刻不体现出人的灵动灵活的灵气。无时无刻不处在创造性灵感的驱动中。所以要弄清生命静止和运动的关系,无非是在有意识和无意识、后天意识和先天意识两方面。
    要弄清人先天和后天的关系,然后配之以适当的静止和运动谐调。静止就配后天意识,运动就配先天意识。然后就能把这个阴阳之道扯平了。先天它要运动,后天它要静止,这是阴阳反之则动的道性。知而能反,你反过来了,你修炼就不是一个很难的事。接下来谈生命的努力,是说“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除此以外还有:“恩生于害,害生于恩”;人在修炼时候往往对生和死之间的状态不了解,以为生命靠平滑的过渡能够达到长生久视,这种想法是一厢情愿。
    人需要的是前面那句话:“天之无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风,莫不蠢然。”天道要摧枯拉朽地削弱人的一些存在,然后再扶植人的一些存在。先天的一部分在被扶起来之前是要受到一种伤害的,这个伤害实际上是人后天意识的伤害。有人对此不理解。说:唉呀,只要坚持下去,坚持修下去,不就能够成功吗?那不一定,因为人没有吃过足够的苦,要成功,,拿什么去代换呢?没有什么值得代换的。唯有是人的苦,需要拿出去代换。
    所以,人要求得道,人道也好,仙道也好,生存之道也好,这些个道无非是要掌握生命的生化体系,生化体系在掌握时要明白恩和害的关系。
    天地在施行不言之教的时候,有人以为只会给予恩,实际上要给人带来一点害,带来的害是要削弱人的有为一面,这个观念要从现实中看。要明白恩和害之间的关系。比方说,人的神修走了,身体留在凡间,这种状态后天意识怎么修?
    有听众答:放弃它。放弃!?连神都没有了,再把后天意识放弃,那个人就非常难了。
    因为人的身体物质存在,它必然有信号存在。这时信号已经不是像过去被包在身体里面了。它是解放、开放的一个体系了。这个开放的体系是说人的肉体和人的外在之间已经形成一个大系统了。这个大系统对人的后天意识还是本着玄德之道,还是本着大道之理,它“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
    它不会干涉你的任何想法。活在世间,怎么可能没有感受呢?感受了以后,你有想法以后怎么做呢?如果想岔了,老天爷还是会像刚才说的那个样:“至乐性馀”。乐过了头,有馀了,老天爷还是要给你损去,这是天道。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明白,这个损,在后来的存在时间里,人遇到这种损了也要知道,这是一种恩德。是一种恩,而不是一种害。
    恩与害之间这种关系,我们就要这样去看待。自己多吃一点苦,同时,要坚持不懈去俭啬。坚持不懈地俭啬也就是不断地积累;然后坚持不懈地树立公心,树立为天下为人类而存的大志向,要不然,人类怎么可能进化呢?这里面有这样一个意思:生为恩,化为害。
    天地创生了人,天地之情就为恩;人要想造化的时候,这个时候天地的作用就变为害了。要造化的时候为什么变为害了呢?因为他要打破你这个现有的状态,说通俗一点是“破坏”人的既得利益,这一破,人的习惯就不大容易适应了,也就是后天的意识不大适应。既定的观念,既定的念头,这些东西都是陈旧的。这些陈旧观念是人慢慢地在生长过程中积累出来的社会效应,这个效应不符合天道,不合道。这一点希望大家能够把这个观念想通。《阴符经》提出来生为恩,化为害。既要修炼要进化就要习惯于害里生恩的道理。修炼并不是什么事情都是享受。其结果和状态将很难受,其性质就是既“难”又要“受”,要受很多罪。难受本来是一个词,我把它分开。所以说,到时候不要说:唉呀,修炼没想到这么苦,要是早知如此,当初就不干了。你不干了,还是逃不了,你还非得去受它,除非我们从自身的矛盾中觉醒、解脱。

    4、生死互为其根,人靠识神心机是不能控制的,炼神还虚至道而看生死之机,则需要死去的人生之浊念多矣,故曰:心死则神活。
    现代人对家庭,对个人,对个性,都有一种无限的发展和滋彰,这对世界的安宁啊,和平啊,发展啊,它没有什么进步的意义!如果说让这个世界做一个自我选择,它一定选择“天下为公”的这一面。所以,“天下为公”的这一面它是社会必然的发展趋势。我们自己的思维中如果还树立不了“天下为公”的境界,我劝不愿朝此方向努力的人放弃修炼,过自己的个性生活,去享受自己的存在就行了,不要折磨自己!但是有的人不是这样想,他说:我能不能在其中保住自己性命的长久呢?让自己活得长一点行不行?这一点恐怕也不容易做到。
    为什么呢?因为“天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所以,天道肯定要破坏你的状态。过去提出来一个“存一”之道,修炼本身需抱元守一,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一个道理。抱元守一很难,我们也只有一个方法,是老子在《道德经》中反复说的“无为”。在人启动的时候,是利用气息导入的,启动以后是由神来引导。精气神这三点由气来导入,然后进入到由神来引导整个的修炼,这个就叫“神修”。
    神修与人修它是有些区别的,神修它有很多知识是书本中所找不到的,也是古人无法记载的,特别是有些操作的火候也是人没办法把握的,但是我们的内系统(神)它却明白得很,由于它是道性的存在,是符合进化过程要求的,所以有系统安全性。因为心神的智慧来自于天道,而不是来自于人道后天的积累。有为功法是因为需要翻书和资料,要参考古人的修炼经验,这个就叫人道的有为修炼方法。而我们现在提倡的是由气导神,由气导入到神的境界中去,由神再来引导整个的修炼过程,这个就叫神修。
    要明白神修就要先明白“存神”,存神是说把自己的意识放到心神的运动状态中去体会。我们的意识有时候并不一定去明白。比方说,有人他后天的一面丧失了,看起来他很可怜,好像很微弱,但实际上他的先天却很强大。不知道是因为我们对这个事物的性质没有了解。所以说,任何事情你一定要了解人的性质和了解事物的性质为基础地运作。
    人的性质是三宝,三宝是精、气、神。知道了精华的一面,比方说,我们喜欢吃细粮,这是精华,光吃细粮,你不知道精华的那一面它还需要粗粮,这就像营养学研究说的:有很多的粗粮、野菜相反要比那些人为地选择出来的好看的、好吃的东西有营养得多。所以说,三宝中的精与我们所说神的状态相互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呢?是个智慧的关系。人潜在的这一面,它所储存的智慧人是意 想不全的,它没有边际,也没有边界。
    有为的一面,人一辈子,天天看书,时时刻刻看书,一天24小时看书,你能够学多少知识啊?相对于天地自然来说是微不足道的一点知识。所以说,不要做那些勉为其难的事,应该怎样?应该直接进入到修道中去,进入到潜能的激发中去,掌握先天的智慧,掌握了沟通先天的智能通道以后,这时修炼就有了一定的保障了。但是,要记住,在这个保障的前提下,要明白害和恩之间的基本关系,没有害,人就都明白不了恩!所以说,要知道师父对我们的这种恩情,我们自己如果没有吃过足够的苦,就不可能去体会这个恩。
    人在生存的过程中,受到一点伤害以后,往往就耿耿于怀,甚至会记恨一辈子,他不愿意放弃这个仇恨。像这样的人,他能够修道吗?肯定是修不了道的,修道只能会修到他自己的乖戾之气越来越强的畸形状态,越来越破坏自己的生命存在。要修,就要不计较自己受过的苦难,所经历过的灾害。这些东西容易被人误解,误解是因为人这个特殊的存在。明白了以后呢,就觉醒了,就觉悟了本来。就皆大欢喜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