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素园石谱》看传统供石收藏(中)

 捂石斋 2018-12-25

明 文徵 


明 东园图


明代中晚期供石收藏进入顶峰期的最大标志,莫过于《素园石谱》一书的问世。此书共分四卷,图文并茂,描摹了自南唐李后主砚山至当时的怪石奇峰名品百余件,“所录皆取小巧足供娱玩”。这是传世至今最早也是篇幅最大的一本画石谱。
明代中晚期,江南地区由于文人学士对于闲情逸致的追求和对古董的搜求之风,出现了许多描绘“艺苑之闲情,山家之清供”的鉴赏类著作,一时间著书立说成为文人雅士的时尚追求,其茕茕大者有屠隆的《考槃余事》,高濂的《遵生八笺》,文震亨的《长物志》,计成的《园冶》,张应文的《清秘藏》,陈继儒的《妮古录》等。《素园石谱》正是在此背景下异军突起的。
林有麟,字仁甫,号衷斋,为国子生,因父荫授南京通政司经历,历任南京都察院都事、太仆寺丞、刑部主事、刑部员外郎、刑部郎中等职。他贵而能谦,富而好礼,有“翩翩佳公子”之称。洗好收藏品评奇石异峰,通古博积,善画山水。曾官至四川龙安府知府。案《龙安府志》(道光二十二年刻本)卷6载,林有麟系天启年间出任龙安知府,为政休养生息,颇得民望:“在官二载,百废具举,案无留牍,龙人呼为林青天。去之日哭泣奔送者三百余里。”

林有麟夫妇墓志铭迄今尚存松江区博物馆内,志盖、志石均为青石,60厘米见方,厚12厘米,志盖上刻“明故中宪大夫四川龙安府知府衷斋林公暨配诰赠宜人惠淑徐氏之墓”,案林有麟生于1578年(万历六年)卒于1647年(清顺治四年)。《素园石谱》一书,当其35岁时所作。其所居之素园,故址在松江镇景德路40号机关幼儿园。清初曾为处州知府周茂源的私宅,道光年间归山东道监察御史钱以同所有。1998年钱以同宅被公布为松江区文物保护单位。该宅庭院深深,有五进建筑,华庭尚存明代厅堂风格,宅园中有百年名木广玉兰等,部分湖石、异峰据云乃素园遗物。



奇石之有画谱,也是由来已久。史载宋徽宗就有《宣和石谱》,描摹了65块“艮岳”奇石的身影。明代画家文征明就曾亲眼目睹过这本画石谱,称之“奇怪古雅、种种秀丽、虽鬼工亦不能过。”并描摹了其中12种:蹲螭、月窟、排玉、玉玲珑、怒猊、雪门、曳烟、冰壁、日窟、立玉、停云、溜玉(见李日华《味永轩日记》)。后来这“宣和六十五石”名称是保留下来了,但画谱却失传了,作者并伪托成常懋或蜀僧祖考。清代光绪年间,王冶梅在《冶梅石谱》中也提到:“宣和故有石谱,原刻久亡,曾见老本,此则依其数而非摹其迹也。”另据《三希堂石谱大观》介绍,明代胡曰从曾临高秋父石谱,“穷工极变,米万钟曾见而称之。”可惜现在也无从得见。所以有一点是很明确的,《素园石谱》的许多画石,都是有根据有出处的,林有麟在自序中也提到,此书是自“宣和帝而后又绘图,哦咏者手绘辑之”,比如其有关明代供石底座的描摹,绮石(雨花石)的纹理描绘,乃至“宣和六十五石”的描写等等,均为不可多得的重要史料。当然,正像作者在“凡例”中指出的,此书虽有“目所到即图之”之亲身经历,但毕竟作者游历有限,入谱中所亲眼目睹的名山奇石,还不到十分之二,而且由于本身交游圈有限,是否能见到这些画石稿,也成问题,所以更多的还是“检阅古今图籍奇峰怪石有会于心者,辄写其形。”《四库总目子部谱录类存目》也提到,此书“以意写,未必能一一当其真也。”如卷之二中的“石丈”,系米芾当年所膜拜的山石,至今尚存于山东青州市博物馆的庭院之中,两相比照,《素园石谱》并非传真。即便是其中的文字记载,大都为述而不作,除了抄录的名家诗文外,不少也直接移录自他人的著述,但大都不标明出处。其中有相当部分是招照搬了宋代杜绾《云林石谱》,赵希鹄《洞天清录》的记载,也有的是引用了当代人的著述,如“灵璧石”(卷之二)中提及的檇李项氏(元汴)灵璧石一座,其描述就与同时代陈继儒的《妮古录》中描述的不差半字。此外,石谱中许多奇石只见图录,不见有关文字记载,更遑论石种大小介绍了,需要观者参考其他的著述方式才能搞清其原委。如有一方名为“钻云螭虎”的奇石,做峰峦起伏状,并有“子昂珍玩”字样,但不见文字介绍。案陈继儒《妮古录》卷三有段记载:“子昂得灵璧石笔格(即笔架),状如钻云螭虎。”两相比照无疑说明了问题。又如灵璧石中有一方“多峰峦洞壑”的奇石,上有“云卿”二字,案陈继儒《妮古录》卷三记载:“莫廷韩有米海岳石,……下刻云卿二字。”原来这块奇石是米芾的遗石,明代曾归书画家莫是龙(字云卿,廷韩)所有。但是,瑕不掩瑜,毕竟这本图文并茂的石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直观而全面地了解和研究古代供石收藏概貌的机会,特别是其中许多历代名石的风采,我们都是通过此书才得以一窥全貌的。


《素园石谱》卷二 钻云螭虎石 铭文:子昂珍玩


林有麟好友黄经在为《素园石谱》所作的小引中,提到该画石谱收录的名石最早为南唐李后主的研山,当然从供石的收藏史上看,这也无可厚非。这方“宝晋斋研山”的出现为奇石的搜玩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宋代以前,奇石的藏玩还主要以园林峰石为对象,宋代以后,奇石的藏玩才过渡到文房几案供石为对象,而唐宋之间的南唐研山的出现,正式可视作供石藏玩的开端。实际上该石谱收入最早的两块奇石英石东晋诗人陶渊明的“醉石”和唐代宰相李德裕的“醒石”。这块奇石至今尚存江西九江县涌泉洞(系陶渊明故居所在地),原是他后院中的一块小山石,当年每当陶渊明喝醉后,便醉卧其上酣睡,并取名为“醉石”,曾作诗咏道:“万仞峰前一水傍,晨光翠色助清凉。谁知片石多情甚,曾送渊明入醉乡。”这是最早被文人命名的一块奇石,有人据此尊陶渊明为赏石鼻祖。清代诗人袁枚曾作诗赞曰:“先生容易醉,偶尔石上眠。谁知一拳石,艳传千百年!”而李德裕的那块“醒石”,是当初他在洛阳城郊的平泉山庄中的一块山石,据说每当他喝醉酒之后,躺卧石上便有醒酒之效。这块山石“以手摩之,皆隐现云霞、龙凤、草树之形。”(康骈《剧谈录》)今人据此揣测为河洛石(历史上曾有人指摘为云南大理石)。它曾在该石上刻有一首诗:“韫玉抱清晖,闲庭日潇洒。块然天地间,自是孤生者。”这也是奇石上刻铭的最早记载。


《素园石谱》卷二 醒石与醉石


本文转自 供石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