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很荣幸邀请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罗定存教授直播授课!罗教授将从外科医生的角度谈甲状腺肿瘤血清标志物的应用以及检验与临床的合作沟通。 讲课主题是《甲状腺肿瘤临床检验的思考》。听课前检验君带大家回顾下甲状腺肿瘤检验的一些基本知识。 甲状腺肿瘤分为良性和恶性两大类。良性肿瘤包括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慢性甲状腺炎等,恶性根据病理可分为乳头状癌、滤泡状癌、髓样癌、未分化癌及淋巴瘤等。对于已经被诊断为具有包膜的滤泡型甲状腺乳头状癌,有学者认为该病已经不属于恶性肿瘤范畴。 其中,前两种肿瘤被统称为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约占90%,预后相对良好,但初治后10年内复发风险高。但患者的预后与年龄有关。DTC的术后评估与随访至关重要,除影像学外,临床需依靠肿瘤标志物对治疗效果进行动态监测,及时发现疾病的复发,实现早期干预和治疗。如果年龄超过45岁,生存率较45岁以下降低。 髓样癌(MTC)介于分化型和未分化型之间,5年生存率约80%,10年生存率70~75%。 未分化癌包括原发于甲状腺的大细胞癌、小细胞癌、鳞状细胞癌、肉瘤、癌肉瘤、纤维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以及分化较差的乳头状癌、滤泡状癌等,预后极差,多数患者在1年内死亡,5年生存率约5~15%。 TSH、FT3、FT4、T3、T4组成一般俗称的「甲功五项」,多用于体检、初筛、甲亢、甲减等。也有实验室把TPO(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GA(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加进来开展「甲功七项」检查。 除了常规甲状腺检测指标,本次直播课中罗教授还将详细讲解甲状腺球蛋白(Tg)、Ctn(降钙素)、CEA(癌胚抗原)、PTH(甲状旁腺激素)在甲状腺肿瘤中的应用。 甲状腺滤泡破坏、甲状腺机能亢进等甲状腺良性疾病以及DTC细胞增生、转移和有效治疗后短期内被破坏凋亡等,都可能导致血清Tg升高。临床上将Tg作为DTC手术后和清甲治疗后的主要判断指标,是随访监测DTC转移、预测DTC复发、选择后续治疗、疗效判断及预后评估的重要参考。 目前Tg和TgAb的概念多有混淆,不同检测方法检得出的Tg和TgAb结果差异较大,影响临床的判断结果。值得注意的是,10%-25%的人群血液内存有不同程度的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是目前干扰血清Tg检测的准确性的主要因素。 降钙素是由甲状腺滤泡旁C细胞或MTC细胞分泌的一种激素。临床上主要用于MTC的筛查、诊断与随访,是确定MTC转移最有效的方法。欧洲甲状腺学会(ETA)发布的《滤泡上皮细胞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管理欧洲共识》推荐使用 Ctn对甲状腺结节患者进行筛查。 好了,简单回顾完背景知识,一起来听专家的讲课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