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杏坛偶得】||“七步八法”:高考文言文翻译的一把金钥匙

 山湖微波 2018-12-26

  


七步八法”:高考文言文翻译一把金钥匙

 

渭南中学      陈鹏录

 

一、典题引导

 (1)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游褒禅山记》)

(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

(3)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

(4)客有吹洞箫者,依歌而和之。(《赤壁赋》)

(5)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

(6)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

(7)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触龙说赵太后》)

(8)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过秦论》)

二、援例说法

1.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立足点

立足原文,依托上下文语境。

2. 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基本标准

信,达,雅。

    信——译文要忠实原文。

    达——译文语句要通顺,表意完整明确,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雅——译文要文辞优美。

3.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基本原则

逐词理解,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4.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基本步骤

(1)读。反复阅读语句,把握句子基本大意。

(2)审。仔细洞察句子中是否含有特殊的文言实词(古今异义词、通假字、偏意复词),词类活用现象,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文言固定句型等。

(3)切。将句子以词为单位切分。

(4)译。立足文本,联系语境,运用相关方法把切分的词语对译成现代汉语,遇到拿捏不准的词语,一定要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断其意思。

(5)连。立足文本,联系语境,按照现代汉语语法规则,运用相关方法,把上面翻译的词意连缀成现代汉语语句,写在草稿纸上。

(6)查。确保连缀成的句子通顺,表意明确完整,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7)誊。把翻译好的句子誊写在答题卡上。

【注】以上七个步骤,其中前三步可同时进行,第(4)(5)两步是关键,关系着翻译的成败。

5.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基本方法

(1)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通过读、审,发现此句中出现了表示人名、地名和时间的专有名词,在翻译时,只需将其保留即可。

此句的译文应是: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录。

【明确】:文言翻译方法一:留——若句子中出现了古代表示朝代、年号、谥号、庙号、鸟兽、官爵、器物、礼制、典籍、度量衡等名称的专有名词,翻译时要将其保留。

(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通过读、审,发现此句中出现了助词“之”和语气词“也”,这两个词语只表示语法意义而具体含义较空灵,翻译时可以将其删除。

此句的译文应是:从师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

【明确】:文言翻译方法二:删——若句子中出现了表意空灵的语气助词、意义不实在的发语词、音节助词、结构助词、偏意复词中不表意的语素,翻译时可将其删除。

(3)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通过读、审,发现此句中“及”的宾语被省略了,翻译时要根据上下文,要将省略的宾语补充出来。

此句的译文应是:如今他们(君子)的才智竟然反而赶不上(巫医乐师百工之人),难道值得奇怪吗!

【明确】:文言翻译方法三:补——对于省略句,翻译时要根据上下文补出省略成分。

(4)客/(有/吹/洞箫/者),依歌/而/和/之。

通过读、审,发现此句中的“客有吹洞箫者”是古汉语中的定语后置句,翻译的时候要将后置定语“有吹洞箫者”调到中心语“客”之前。

此句的译文应是:有个吹奏洞箫的宾客,依照着歌曲的节奏应和它。

【明确】:文言翻译方法四:调——对于古汉语中的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宾语前置、主谓倒装句式,翻译时要按照现代汉语语法规则调整语序。

(5)范增/数/目/项王。

通过读、审,发现此句中的“目”活用为动词,意思为“用目示意”,但现代汉语中已很少使用“目”这个词语,翻译时应用现代汉语中与之相应的双音节词“眼睛”将其替换调。

此句的译文应是:范增屡次用眼睛给项王示意。

【明确】:文言翻译方法五:换——对于与现代汉语“同名异称”的古汉语单音节词,翻译时要用现代汉语中相应的双音节词将其替换。

(6)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通过读、审,发现此句出现了古汉语固定句型“奚以······为”,它的意思是“哪里用得着·······呢?”,在翻译时要固定翻译。

此句的译文应是:哪里用得着飞到九万里的高空而后才向南飞呢?

【明确】:文言翻译方法六:固——对于古汉语中的固定句型,翻译时要翻译成它的固定意义。

(7)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

通过读、审,发现此句中的“填沟壑”是古人对“死”委婉表述,本句运用了婉曲的修辞手法,翻译的时不能直译,要意译。

此句的译文应是:他(触龙的儿子舒祺)虽然年龄小,我(触龙)希望在我还没有离世前将他托付给您(赵太后)。

【明确】:文言翻译方法七:意——若句子用了比喻、借代、用典、婉曲等修辞手法,翻译时要根据上下文灵活意译。

(8)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通过读、审,发现此句中的“席卷”“ 包举”“ 囊括”“ 并吞”都是“吞并”的意思,“天下”“ 宇内”“ 四海”“ 八荒”都是“天下”的意思,翻译时可采用合并同类项的方法,将同意项凝结为一项。

此句的译文应是:(秦国)有吞并天下的野心。

【明确】:文言翻译方法八:凝——对使用了反复铺陈、重章叠句表现手法的句子,翻译时可采用合并同类项的方法,将同意项凝结为一项。

三、总结

文言翻译是历年高考文言文阅读的重点,也是考生的难点。只要考生立足文本,按照“七步八法”逐词理解,就能得到较高的分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