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群美育儿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很有趣的实验叫“糖果效应”,据说是能预测孩子长大后的个性。该实验实施起来非常简单,就是找十几名4岁左右的孩子,让他们单独的呆在只有一个张桌子和一把椅子的房间,然后在桌上放置一些零食,比如棉花糖、饼干等,接着告诉孩子说,这些零食可以直接吃掉,但是如果能等20分钟自己的父母回来再吃,可以得到双倍奖励。在等待的过程中,有2/3的孩子忍受不了零食的诱惑,还没过几分钟就直接吃掉桌上零食,甚至有些孩子根本就没有等,马上开吃。 经过12年后,研究人员追踪这些参与实验的孩子,发现那些2/3没有熬过糖果诱惑的孩子性格多表现为优柔寡断、神经质、经不住挫折,而那些1/3熬过诱惑的孩子则自信且勇敢、喜欢挑战并充满信心。 “糖果效应”主要反应自控力的重要性,因为每个人的一生都会遇到许多诱惑,如果没有强大的自控力,就会很容易被诱惑所吞灭,做出违背良心、违背道德的事,正如西汉文学家刘向所言,“嗜欲者,逐祸之马也”。而有强大自控力的人,能够轻松驾驭自己的欲望,不沉迷于世俗的花红酒绿之中,也不拜倒在金钱地位的铁蹄之下,他们更能坚守自己的初心,清楚的明白“有所为而有所不为”,即知道有些事能做,但是自己坚决不能做,所以那些1/3的克制住自己欲望的孩子长大后的个性都为积极乐观的。 个性的形成主要有两大因素:第一是遗传因素,第二是后天环境的影响。 虽然孩子的性格形成有部分是受基因影响,但是在孩子4-16岁这期间,坏境和教育将会发挥更大的影响,因此父母在此期间一定要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并以身作则教育孩子,不能一股脑的把所有责任都推给学校老师,父母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所以孩子的性格绝大部分都跟自己的父母息息相关,父母要多加注意自己平时的言行举止和教育孩子的手段方式。 约翰·米尔顿说过,“一个人如果能控制自己的激情、欲望和控制,那他就胜过国王”,3岁多的孩子虽然小,但是他们已经开始懂得自己想要什么,不要想要什么,并且在面对诱惑时很难控制住自己的欲望,所以大部分孩子都会无理取闹的要求自己父母给他们买零食或者玩具,如果父母一味的选择妥协,顺从孩子,那么孩子将会沦为那2/3孩子其中的一员,以后会轻易的沦为欲望的奴隶。 最好的做法就是让孩子用自己的劳动换取相应奖励,即让孩子干家务活或者给孩子制定一定高度的学习目标,这不仅能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激励孩子对学习的欲望,而且还能让孩子清楚明白“天下不仅没有白吃的午餐,也不会无缘无故的掉馅饼”,这样孩子不仅对减少对父母的依赖感,缺乏独立,而且以后孩子在面对诱惑时,就会深思自己是否“无功不受禄”,抵制住诱惑,同时会更努力的为目标所奋斗,争取自己想要并应得的。 世界上最强大的人莫过于在面对诱惑时,能够控制住自己欲望的人,所以诺贝尔文学获奖者萧伯纳会说,“自我控制是最强者的本能”。强者之所以会成为强者,就是因为他们懂得坚守本心。所以家长们如果想让自己孩子成为强者,那么从现在开始就要锻炼孩子的自控力,千万不要再“顺”着孩子了,因为许多嚣张跋扈、素质低下的孩子都是父母“顺”出来的,所以如果自己孩子长大后性格缺陷、道德素质低下、价值观扭曲父母不要怨别人,这一切都是自己自作自受,罪有应得。 现在的父母难免都会宠溺孩子,但一定要适当,过度的宠溺不仅会削弱孩子的自控能力,而且还会给孩子性格造成缺陷,孩子的价值观也会出现一定的偏差,致使孩子面对诱惑时只知道一味的向自己的父母索取,把父母的付出当成理所当然,一旦父母无法满足孩子的欲望,孩子不但会通过极端的手段去满足自己需求,还会埋怨自己父母无能,变成一个不懂感恩的白眼狼。因此父母一定要学会狠心,不要孩子一哭就妥协,该打该骂都不要耽误,现在惯着孩子,等孩子步入社会,谁会惯着孩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