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里的数据-王艳 徐国锋

 渐近故乡时 2018-12-26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里的数据

湖南省脑科医院  王艳  徐国锋




“三高”

发病率:

急性缺血性卒中占全部脑卒中的69.6~70.8%。

我国每年新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超过200万。

病死率:

我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发病后1个月内病死率2.3~3.2%,3个月时9~9.6%,1年时14.4~15.4%。

致死/残疾率:

我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发病后3个月时致死/残疾率34.5~37.1%,1年致死/残疾率33.4~33.8%。




时间就是大脑

脑梗死后,每分钟损失190万个脑细胞。

脑梗死后,人脑以每小时3.6岁的速度迅速老化。




急性期

一般指发病后2周内;

轻型1周内;

重型1月内。




病因

与西方国家不同,在亚洲,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史引起急性卒中的主要原因。

在中国,颅内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卒中占33~50%(西方国家8~10%)。




脑血流

正常脑血流量60~80ml/100g·min。

当脑血流量降至10~20ml/100g·min时,细胞电活动和离子通道功能停止,但仍可保持细胞连接。

当脑血流量<10ml/100g·min时,脑组织发生不可逆损伤,形成中心坏死区。




大血管闭塞

大血管闭塞占所有缺血性卒中的28~46%,预后不佳且死亡率高。




大面积脑梗死

大面积脑梗死:按Adama标准,梗死灶直径超过3cm,或者梗死面积达到20cm2,并累及2个以上解剖部位。

对于大面积核心梗死的体积及ASPECTS评分,目前仍无明确界定。




病情严重性

一项关于急性大动脉闭塞自然病程进展的研究表明:

如对患者发病早期不加以血管再通(包括溶栓和入取栓)的干预,在6个月的随访中,有56%患者预后不良(mRS>2分),有22%患者死亡。




病情严重性

直径>2mm的血管闭塞导致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死率达53~92%。




并发症发生率

脑梗死出血转化发生率8.5~30%,其中有症状的约为1.5~5%。

缺血性卒中后癫痫早期发生率2~33%,晚期发生率3~67%;卒中后2~3个月再发的癫痫,建议按癫痫超过治疗进行长期药物治疗。

约5.6%卒中患者合并肺炎,15~25%卒中患者死于细菌性肺炎。




并发症发生率

住院期间,40~60%中重度卒中患者发生尿失禁,29%发生尿潴留。




各指标异常的处理

应维持SPO2>94%。

脑梗死后24小时内应常规心电图检查,有条件者应持续心电监测24小时或以上。

T>38℃者,应给予退热措施。




各指标异常的处理

缺血性卒中后24小时内,若血压持续升高至收缩压≥200mmHg,或舒张压≥110mmHg,可予降压治疗。

静脉溶栓及桥接血管内取栓患者,血压需<180/100mmHg。

未接受静脉溶栓而计划进行动脉内治疗者,术前控制血压≤180/105mmHg(我国推荐)。

血管开通后,对于高血压患者需低于基线20~30mmHg,但不应低于90/60mmHg。




各指标异常的处理

血糖超过10mmol/L,应给予胰岛素治疗。

血糖目标值7.8~10mmol/L。

血糖低于3.3mmol/L时,应给予10~20%葡萄糖口服或注射治疗。




溶栓药物用量

rt-PA 0.9mg/kg(最大剂量90mg)静脉滴注,其中10%在最初1min内静脉推注,其余持续滴注1h。

小剂量rt-PA(0.6mg/kg)出血风险低于标准剂量,可以减少病死率,但并不降低残疾率,可结合本区严重程度、出血风险等因素个体化确定决策。

尿激酶用量100~150万u。




获益与风险

静脉rt-PA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获益是风险的10倍。

静脉溶栓每治疗100个病人,32个获益,3个转归较差(2个恶化,1个严重残疾或死亡)。

静脉溶栓致症状性出血率6%。




静脉溶栓再通率

有文献报道,静脉rt-PA对急性大动脉闭塞的再通率468%。

也有文献报道,静脉rt-PA对急性大动脉闭塞的再通率1318%。




静脉溶栓再通率

静脉rt-PA治疗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的再通率约30%。

静脉rt-PA治疗颈内动脉末端闭塞的再通率仅6%。




血管内治疗再通率

最初的机械取栓装置Merci在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血管再通率45%。

新一代支架样取栓器的血管再通率80%以上。




血管内治疗再通率

取栓次数超过3次以上,不仅无益于提高开通率,也会增加血管病出血及其他并发症的风险。




预后

梗死体积<50ml与预后良好(mRS≤2分)高度相关。

梗死体积>90ml与预后不良高度相关。




预后

脑卒中病人静脉溶栓治疗NIHSS评分下降在24小时内>10分或在2小时内下降>4分,是提示临床预后良好的重要因素。

根据闭塞血管部位,预后良好者所占比例:远侧大脑中动脉52%,近端大脑中动脉25%,颈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连接处21%,颅内大脑动脉末端18%,基底动脉25%。




预后

血管内治疗患者中发病至再灌注时间越短,则预后越好。

血管开通前的任何延误都会导致预后的恶化;开通速度越快,预后结局越好

每延误15min,预后良好的概率下降10%。




预后

发病至再灌注时间超过347min时,静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的获益并不优于单纯静脉溶栓。

对于年龄<55岁、NIHSS评分>15分的群体而言,提前1min的血管内治疗可以带来7d的不伴残疾生活。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中华神经科杂志,2018,51(9):666-682.

2.李光硕,毕国荣.侧支循环评估在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中的应用.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17,25(10):928-933.

3.王岩,张雪芳,李杰,等.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中国老年学杂志,2018,38(15):3597-3600.

4.杨东,郝永岗,资文杰,等.可回收支架尺寸对于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治疗效果的影响.中国卒中杂志,2018,13(4):350-352. 

5.皮成慧,王君,张荣举,等.颅内侧支循环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影响的研究进展.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8,15(4):212-215.

6.温宏峰,涂隽,贺大权,等.血管内治疗前循环不同部位及原因血管闭塞导致的急性脑梗死5例分析.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7,34(4):356-358.

7.王安荔,陈智才,史飞娜,等.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时间就是大脑.中国卒中杂志,2018,13(2):159-166.

8.中国卒中学会,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中华预防医学会,等.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影像评估中国专家共识.中国卒中杂志,2017,12(11):1041-1056.

9.Meretoja A, Keshtkaram M, Tatlisumak T, et al. Endovascular therapy for ischemic stroke: save a minute- save a week. Neurology, 2017, 88 (22): 2123-2127.

10. Gadhia J, Starkman S, Ovbiagele B, et al. Assessment and improvement of figures to visually convey benefit and risk of stroke thrombolysis. Stroke, 2010, 41: 300-30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