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凡心觅诗

 笑嘻嘻1 2018-12-26
作者:千里冰封 日期:2011-5-18 10:34:00

凡心觅诗

历史上,我们曾经是个诗歌的国度。从诗经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到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从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到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从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到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或表达爱情,或抒发志向;或寄托人生感悟,或向往故国情怀;或思乡,或怀人;诗歌曾经是那样的贴近生活,明白如话,朴实亲切,流畅自然。或许那个时代,诗歌就如同我们身边的清风细雨、秋月春花那样自然而然的成为了当时知识分子生活的一部分。

写到这里,忽然想起了白居易的小诗《答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该诗短小自然,毫无雕饰痕迹,信手拈来却回味无穷。士大夫情怀中的淡然和闲适,文人墨客特有的生活情趣;小饮御寒,促膝夜话,酒逢知己,身心俱醉。此诗只有20字,细品却胜于醇酒——读者也禁不住陶醉其中了!

但那个时代已经距离我们远去了。今天,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诗歌吗?

当代上世纪80年代是一个是诗歌相对兴盛的时期,出现了北岛、顾城、舒婷等诗人和很多诗歌流派。因为那个时期,年轻人有理想,理想主义和逐渐放开的思维观念让人们充满激情,诗意大发。随着90年代经济大潮的汹涌而来,人们越来越趋向功利和现实,诗歌也随之被淹没在商业潮流中。89年海子的自杀成为诗歌消失的标志性事件。所以有人认为,海子是最后一个浪漫诗人。

真正好的诗歌,不在于它语言多么高深,而在于它给人们的那种心灵的震撼和共鸣,简洁的语言,却能打动一个人心灵最深处,才是诗歌。诗歌应该融入理想、信念、宗教和生命的最真实的东西。在目前这样一个商品经济占据主流,人们疲于追名逐利的时代,我们缺少了信仰、也缺少了精神支柱,诗歌显示出前所未有过的寂寞和萧条。诗人呢,恐怕早不堪冷落,改行卖烤地瓜去了。

但令我欣喜的是,身边还有爱好写诗的人找我交流。其实我不会写诗,也不懂诗歌理论,只好凭感觉说说,但说的恰恰是发自内心的惺惺相惜的感觉。

爱好写诗是一种很美好的追求,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有写诗的才气,所以我希望能够珍惜自己的爱好和心灵的需求,同时还要给自己创造一个展示能力的平台和相对宽松的环境。把写诗当做自己一种生命中的需求,心灵的流淌,不要带有任何功利目的。我写我心,我写我快乐。

我们有了越来越多娱乐方式,却没有了娱乐的心情;网络电信把人与人的距离越拉越近,但心与心的距离却越来越远;我们紧张,我们忙碌,每个人都脚步匆匆,每个人都身心疲惫。这一切,都让诗歌距离我们越来越远。稍稍放慢一下脚步,静静的倾听一下自己心灵的声音。可以不会写诗,但我们心中需要一点诗意。                              摘改自诗友花落的学生寄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