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十珍——清代尤通制犀角乘槎①(chā平声)杯

 国民一员 2018-12-26

【类别】犀牛角雕 
【年代】清代
【文物原属】清宫旧藏
【文物现状】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简介】高:11.7cm,长:27cm,宽:8.7cm。

    杯由材形狭长如舟状的广角制成,材质晶莹纯净,琢磨光滑圆润。作品利用犀角的天然形状巧做为槎,采用圆雕、浮雕等多种技法,巧做成仙人乘槎形杯。槎首如同灵芝花瓣,槎中后部以梅花、牡丹、荷花相拥,似为舟篷;内雕一仙人背倚篷帐,敛服端坐,手持如意,面露笑颜,架腿翘足,昂首向天。老人身前为杯口,口不甚圆,有一圆洞与杯口相通;槎首船身下部雕有浪花飞溅的水波纹,显示出这艘“仙人槎”正在破浪而行。杯腹中镌刻楷体乾隆御题诗及“比德”、“朗润”2方印;槎首前面刻篆文“再来花甲子”和“尤通”字款,下有“雨源”小印。“仙人乘槎”这一题材古老有趣,反映了先民成仙升天的美好愿望和奇思遐想。整件器物雕刻层次分明,主题突出,形神兼备,线条流畅,为明清犀角雕刻品中的佼佼者。

    此槎杯制于明末清初时期,是尤通众多犀角作品之一,光洁莹润,色如浅栗。由于犀角形长,两边色黄淡,中间微暗,作者便以汉使臣张骞通西域的故事为题材,巧妙地将犀角制成“槎”形,在船上刻出树干,沿船边轻轻刻出浪花,并雕出人物悠然、自信、冲波迎浪的形象。此杯收藏传承脉络清晰,这件犀角槎杯深藏清宫内,1783年,乾隆皇帝在古物箱中发现这件作品,对尤通的雕刻技术大加褒扬,多次亲笔御题诗句赞誉,并作注,对尤通的作品进行考证。这件形制自然、角质莹润的犀角仙人槎杯,在艺术设计、雕刻技巧上均有独到之处,确为明末清初时期犀角器皿中的珍品,属于见诸记载传承有绪的名家犀角杯。

    中国自古以来将犀角视为“物之珍”、“国之宝”。犀角为珍贵药材,具有广泛的药用疗效,更兼有辟邪镇凶护平安的作用。相传用犀角杯饮酒可清热解毒,所以,早在汉代人们就用犀角制成饮酒器皿用以强身祛病福寿延年。传统角雕与牙雕、玉雕、竹木雕在古代属于宫廷和有钱、有闲阶层享用的艺术品,而角雕所用材料主要为犀牛之角。犀牛是世界的稀有动物,其角禁止入药,警戒级别为一级保护;其中亚洲犀牛角最为珍贵,可惜已在亚洲大陆板块绝迹于江湖。由于犀角得之不易,受到历朝政府的控制,甚至犀角制成的药物和饰物都成为等级尊卑的标志。犀角较象牙更为稀有,因此,明清时期的犀角雕刻艺术品更是稀世之宝。明代中叶至清代中叶是犀角雕刻发展的高潮,匠作主要集中在苏州、扬州、南京、杭州、广州等地区。清代宫廷大约自雍正朝起开始制作犀角器,至乾隆朝达到鼎盛。因受犀角形状的限制再加之其珍稀的药用价值,这一时期,犀角杯成为清廷犀角器雕刻的主要器型。

    雕刻匠师刀法精细,尤通以其擅长的勾勒繁复之山水人物的风格特点,在此件作品中得以充分体现。此杯缜密构图,采取浮雕、圆雕、镂雕等诸种技法的组合,刻画出一幅圆转立体的山水画卷。其画面饱满,层次清晰,各状其形,画面效果如工笔山水人物,细腻精微。上面部分以圆雕、浮雕为主,给玩赏者感觉画面之上景外有景,天外有天。船浮荡在长天浩水间,浮云飘动,波澜起伏;仙者注目远视,其悠悠恬静之态与四周的花团锦簇配搭饱满而立体感鲜明强烈。此杯外表以深蜜腊色作皮色,材质晶莹润泽,加强了大型材质的质感。整件器物琢磨光滑圆润,线条流畅。整件作品显示出明清牙雕更易于吸收它种雕刻技法,集众家所长,毕其功于一役。一醉生死

    此杯结合犀角杯形式里的人物杯、花形杯的技法和造型,因材施艺,角尖做流以供吸酒用,中心穿孔后将其变曲至杯口,角尾做板,雕琢工艺考究。由于随形雕琢不能立稳,酌酒非饮毕不能离手,迎合了达官贵人、文人雅士最好此道,怡乐自得、嗜酒陶然的意趣。铜章作者妙在假手原作犀角杯,移花接木,巧手施材,以犀角杯的图案装饰,借用其阴线、阳线、平凸、隐起、起突和镂空等雕法二度创作。铜章采用中高浮雕技法雕刻成型,具有很好的体量感和起伏感;形态上压缩小,起伏大,写实性效果的浮雕明暗对比强烈,视觉效果突出。

    犀角雕浮槎杯1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铜章雕刻也可称室内陈列的架上雕塑,因此尺寸一般不大。以其创造一种舒适而美丽的生活环境,可净化人们的心灵,陶冶人们的情操,培养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既有艺术效果,又满足一定的实用装饰功能。为了让铜章鉴赏者在生活的细节中以一分放松的心态享受生活美,铜章设计以国宝雕塑为主体,创造性地运用铜章为艺术载体完成了一件另类艺术空间的杰作。

    犀角雕浮槎杯2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利用文人文化,匠人们在犀角上创造出种种活色生香的异样乐趣。铜章表现的这座犀角杯上,可以看出当时士子文人放诞自适追求享乐的风气,骨子里折射出来的是一种闲散安逸洒脱自恃的人生态度。他们把玩着可供案头陈设的清供,玩味“不贵丽而贵雅”的情操,一付闲情雅兴自得其乐悠游林下的感知和品味。众乐乐不如独乐乐,今天的人们面对现实生活忙碌的心态,无由得以寄托和安顿,大可借助对高品质艺术品的欣赏,感受日常生活中那份原本就存在的味美人生,激活精神味蕾,提高生活情趣,从而营造艺术的人生氛围,打造一方属于自我空间的精神领地。

    注释①所谓“槎”,是古代人们用竹木编制的筏子,传说天上的银河与大海是相通的,每年八月都有槎往来。曾有人因好奇乘槎而去,发现一处世外桃源,织妇和牵牛人皆悠闲自在,怡然自乐,一派田园气象。这是晋代张华《博物志》中记载的一个故事。后来人们把《汉书》中所记载的“张骞穷河源”的故事与之混同,所以又有张骞乘槎之说。唐代诗句中常有述及浮槎者:“宾至星槎落,仙来月宇空”,可见古人赋予了槎深刻的内涵,将酒杯制作成乘槎的形状,且上乘一人,可能意为祝愿饮酒人官运亨通,或表达“有朋自远方来”,与之畅饮,不亦乐乎的心情。

本稿刊载于《钱币》报2010年8月下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