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雁门关诗词文》

 惊涛拍岸849 2018-12-26

《饮菊》

      

《昭君怨》

(词/南山)

 孤傲赢得身价。翠辇尘烟长嫁。揖首向南天。雁门关。

 幽咽琵琶春夏。婚子着貂血歃。胡汉事一肩。解戈干。

注:《昭君怨》又名《宴西园》、《一痕沙》。此用别格。              

 

《台山杂咏三首路心佛》

 

 《雁门关》

 (七律/南山)

谁将天险化心裁,造就神功不自哀。

无数轩昂腾地去,一天灿烂下凡来。

如今关隘迎宾客,自古贤良抗虎豺。

秋雁年年经此处,评弹故事岂悠哉!

 

  出塞  

 七绝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雁门关诗词文》
                                
                          
 
                                        《雁门行》
 文/南山     
    
   在中国千千万万重要关隘之中,雁门关可以算得上屈指可数之最重要关塞之一了!俗语称:“得雁门得天下,失雁门失中原。”雁门关不仅地势险要,听说绝代佳丽王昭君远嫁塞外,从雁门关而出,历经漫漫征途,饱受旅途之苦,最后与单于完婚。这不由促使我们更要一睹雁门之实景,亲身感受“三边冲要无双地,九塞尊崇第一关”之伟岸与俊雄,并幻化昭君路经于此时的皇辇生尘,华盖蔽日之盛大场景!于是,我们决意要登雁门关!
    汽车从云冈石窟一路风尘,离雁门关尚有四五里地时,突然有人指着左侧山峦上一段残垣断壁说:“你们看,那是战国时期残存下来的赵国城墙!”我们不由自主地立身投眼,似乎都要把它一揽怀中,仔细审视。战国,多么遥远的一段历史啊,想到它,群雄纷争,硝烟四起,贤才事主,各尽其能的局面历历在目!看城墙,往事如昨;想历史,启发在今。于是大家纷纷拿起相机留下其伤痕累累的身影。汽车又行了约两里地,拐了一个山弯,眼前一巨大的山石突兀而立,“雁门关”三个很有特色的大字闯入眼帘。说它“特别”,是因为很有象形的味道,雁如行飞,门似城洞,关同人守。可惜的是,车子疾驰而过,绝没有留给我们仔细赏读的余暇,更没有扫一眼落款,一会儿就停靠在了雁门关山脚之下了。
    当我们走下车时,扑眼而来的是一尊尊杨家将石像雕塑一字排开。他们无论男女,皆身着盔甲,手执长戈短剑,个个英姿勃发,气吞山河,大有“江山唯我”的气概。不过这些石像全都是新制的,缺乏历史的沧桑感。然而,杨家一门,为保卫宋代江山所付出的代价与创建的功绩,时时刻刻铭记在老百姓的心间。正如我在《天波杨府》一诗中所写道的一样:“轻便精神的小堂鼓,走村串乡,叙说着你的忠烈;精彩喧闹的大舞台,白天黑夜,演绎着你的历史。”“为国而忠,矢志不渝;画戟对敌,谗言不挫······匈奴膻血茂春草,西夏王陵掩悲哀,多亏杨家出将才——明月照关山,关山无狼烟!”是啊,石像其实是一种符号,缺乏沧桑是人的审美意识浅表层的直观,而人物本身具有的一种历史的厚重,那才是沉甸甸的东西,值得我们去品尝,去借鉴,去弘扬,从而来推动着历史前行!同伴的一声召唤,把我从沉思中惊醒,于是大家缘溪而上。溪流淙淙,水质清冽。沿溪新建了石栏,溪畔有三两人家,茅檐土墙,破败不堪,据说这里仍住居着不愿迁居的牧民。山路越来越陡,稍不留神,你可能会因脚下石子的滑动而重重地绊个跤。这时,一阵“杭育杭育”的号子声和叮叮当当的金石声随风传来,循声望去,只见城墙逶迤,人影憧憧,不用问,便知这是修复工程的正在进行。导游把我们集中在第三道关门介绍说:雁门关,其实有三道关口,即东关西关与北关,我们现在的位置为北关,是最下面的一道关,也是最后一道关!站在城下,仰望城上,大有“危乎高哉”之感!初入城门时,我有意低首,发现光滑的青石板中央留下了深深的车辙沟槽,我想,这是历史的记忆,也是古人的曾经!尽管今天的我们没有与古人扺掌言笑,但在这历史大舞台上,我们都在出出进进地扮演着各自的角色,共同演绎着一部永远也没有结局的历史大戏!其实,雁门三关,相互间隔并不远,东雁门与西雁门不过三百米,西雁门与北雁门最多也只有百米。东西雁门依山势而建,可北雁门出于何由,我就不得而解了,也许是为了更有效地防御需要吧。不由多想,我们即刻就到了雁门第一道关隘——东雁门。登上东雁门城楼,放眼望去,群山连绵,四方在朝!众山俯首在我的脚下,我又在两山的挟持下。白云随着劲风倏乎而过,我想伸过手扯下一片作为返程后对我心爱之人的馈赠,可白云由不得我;大雁一字排开从头顶款款而来,我想借雁翅而飞,可大雁匆匆向南!极目天际,山河表里,我觉得自己在逐渐放大,快速升腾,这时我绝对不知道,到底山河是我的主人,还是我是山河的主人了!当我回过神,我不得不为这天然屏障而惊叹,不得不为这宏大的工程而服膺!难怪明代学者顾炎武曾描述:“雁门古勾注,西陉之地,重峦叠嶂,霞举云飞,两山对峙,其形如门,而蛮雁出于其间。”在冷兵器时代,拥有如此冲要,不能不说是上苍对一方子民的垂青;从另一面来讲,鹰隼与虎狼又是最为饱食的天然猎场!面对这“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雁门关,我的思绪不由又牵往于过去的岁月:多少个寒暑春秋,多少个朝晨暮晚,将士们历经严寒酷热,餐风露宿,迎面杀敌,浴血鏖战。唐朝的诗鬼李贺曾这样描述:“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这是多么不堪忍睹的血腥场面啊!他们的事迹真可谓:“惊天地,泣鬼神!”他们是在用自己的一腔热血书写这人生的壮丽,他们是在用不死的精神,演唱着直冲九霄的歌声!
    走下城楼,我们瞻仰了依城而建的“镇边祠”。相传它是为纪念战国守关名将李牧而建的一座祠堂。原祠已毁,只留下石狮石旗杆各一对,我们所见的新祠还正处在建设之中,据说是李氏海外后裔捐款修建的。李牧镇关,那是两千多年的事,如今后裔不惜重金仍为其修祠,我想,这不仅仅是朴素的宗族意识的驱使,更重要的是民族大义的透射!人的生命是短暂的,可伟大的精神却千古不死。弘扬可贵的精神,寻求物化的寄托,这是人类常用的形式,也是有效的形式。为此,在瞻仰李牧塑像时,我一直怀着一份虔诚而凝重的心情,叩首三拜,算是我对人间正道的尊崇吧!
    下山时,我又一次回头瞻望城楼和长城,气宇轩昂的关门:“直插云霄三千尺”,蜿蜒游动的长城:“跃上苍穹八百旋”!我在心底默念着:雁门关,英雄的关,不死的关——我心中的关!
 
                              
                             南山摄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