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妈妈把6句话常挂在嘴边,孩子情商将高出同龄人3倍!

 Pinglixi 2018-12-27

文章 / Gloria

「妈妈网亲子原创作者」

很多妈妈会疑惑,为什么总感觉自己带孩子特别累,孩子爱哭爱闹爱发脾气,而有些妈妈带孩子却特别轻松愉快?

差别或许就在于,这些妈妈掌握了和孩子沟通的技巧。

沟通专家曾说,语言最大的力量在于一颗心触动另一颗心,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高情商的妈妈善于用语言,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的教育孩子,更让自己的育儿生涯轻松愉快。

来,看看高情商的妈妈常挂在嘴边的话。

“我爱你”

很多父母爱孩子,但并不习惯把爱挂在嘴边。

更不合时宜的爱还在于:我爱你,但恨铁不成钢,所以我需要收起爱,对你严厉苛刻。

这样的结局往往是父母都希望听到孩子向自己说声谢谢,但孩子却期待父母向自己说一句对不起。

父母子女当然是彼此相爱的,但长年累月的“我为你好”的高标准成为了父母子女之间交流的最大阻碍。

“我爱你”亲子关系最好的润滑油,是创造奇迹的秘诀。

四个月大的Charly,有重度听力损失,当她第一次打开助听器时,医生说孩子很难会对外界作出反应。

但当妈妈说出“我爱你”时,奇迹的瞬间发生了,Charly的眼睛一下子明亮起来,她笑着,并努力睁大眼睛忍住激动的泪水。

播放GIF

抱住孩子,告诉他:我爱你,你就是你,不管你做错什么,你就是独一无二的你。

在善于说爱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会更自信乐观,被父母无条件爱过的他们,具备什么环境下都无所畏惧的能力。

“对不起”

朋友以为儿子打碎了自己的香水瓶,对着孩子一阵批评指责,事后才发现是爸爸不小心打碎的。

孩子非常委屈,叫嚷着要妈妈道歉,朋友却说:“我是你妈,我要给你道什么歉?要不是你平时粗心大意,我会怀疑你么?”

亲子关系最大的敌人就是父母的居高临下,我是你妈我做什么都是对的,你必须无条件听我的。

美国一项调查表明:

孩子会将父母的道歉当作爱的表达,如果父母做错事情不道歉,孩子不但学不会“知错能改”的道歉能力,更会误会父母不爱自己。

陈小春脾气爆,《爸爸去哪儿》时常向儿子发脾气,但他意识到发火给儿子带来伤害后,他的态度很谦虚:“我很抱歉,你可以原谅我吗?”

爸爸道歉后,jasper也会抱抱爸爸,和好如初。

所以即便有两个暴脾气的父母,但jasper依旧长成了个小暖男,因为他从小就被当成一个成人来尊重,享受着来自父母平等的爱。

在善于道歉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会更温暖善良,得到过父母的正面引导的他们,内心没有太多的压抑和委屈。

林志颖在《世界青年说》中提出议题:坚持父子之间说谢谢的我,是不是正常的?

这个议题很有趣,在我们的常规意识里,我们往往对陌生人周到有礼貌,对亲密的人却很难说出感谢的话,总觉得生分,对孩子就更说不出来。

有一次我对帮我倒水喝的孩子说谢谢,朋友很感叹:

“我一直觉得该教育孩子说谢谢,但爸爸总觉得父母和孩子说谢谢太刻意,既不愿意教孩子说谢谢,更从不会对孩子说谢谢。”

美国有一条黄金定律:我对别人如何,需要别人同等的对待。

父母想培养孩子感恩的美德,其实就从向孩子说谢谢的良好习惯开始。

朋友圈曾被一个二年级的小姑娘刷屏,每天放学,孩子总会为还未下班的父母做好饭。

谈到育儿秘诀,妈妈回应:

“我们家从没有金钱激励,我们就是很认真向孩子说谢谢。

从第一次她洗米煮饭到现在她熟练的一餐三道菜,我觉得孩子是在我们的真心感谢里,学会了心疼我们,学会了感恩。”

在常说谢谢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自然而然就会长成会感恩懂得体谅的人,被父母尊重感谢过的他们,擅长与周边的世界为友。

“我知道你一定很伤心/很难过”

很多父母不愿意孩子哭,孩子一哭,总觉得如临大敌。

《妈妈是超人》里面,我们就发现不同的妈妈应对孩子哭的方式是不一样的。

包文婧的方式是你哭我也哭;

伊能静的方式是你一哭我就不断的哄;

马雅舒的方式则是不断的妥协;

冉莹颖的处理方式是强硬的制止:“不许哭。”

其实哭也是情绪的一种,情绪无好坏,学会正常表达情绪的孩子,才能很好的发展自己的情绪力。

育儿专家尹建莉的女儿圆圆曾在超市为了一瓶饮料撒泼打滚,她没有斥责孩子不许哭,只是默默陪在边上等孩子发泄完,再告诉孩子:“我知道你很难过,很想喝饮料,但我们说好了只可以喝健康果汁。”

孩子有情绪,尤其是负面情绪时,父母一定要先接纳孩子的情绪,当然也要明确孩子的界限。

在能够接纳情绪的家庭长大的孩子,才能具备管理情绪的能力,而情绪管理是现代社会评判成人是否具备成功条件的必要因素。

“我们试试吧”

孩子天性好奇,对很多事情都充满尝试的兴趣,遗憾的是,很多父母或考虑安全或嫌麻烦阻止孩子尝试。

而有些父母甚至会因为孩子尝试失败而打击挖苦孩子:“看你瞎捣鼓啥,什么都做不好。”

泰国公益片《豆芽引发的梦想》讲述的是一位卖菜妈妈鼓励孩子种豆芽的真实故事。

妈妈没有学问,也不认识几个字,女儿看到菜市场豆芽卖得特别好,也想种,妈妈就鼓励她“我们试试”。

尽管她们屡次失败,但妈妈永远陪着女儿想办法解决,永远鼓励孩子:“我们试试?”

现在,片中的小女孩早已长大,学业优异,在瑞典做科研工作。

贫穷的家境并没有阻止孩子的成长,而妈妈说的“我们试试”就像神奇的肥料一样管用,滋养着孩子好奇的根基,让孩子对未知抱有学习和研究的热情。

在鼓励尝试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会保持对世界的热情天生具备旺盛的创造力和求知欲,被父母激励引导过的孩子,永远对生活抱有强大的学习力。

“你很努力”

很多父母也一直很努力的学习鼓励孩子,经常事无巨细的对孩子说“你很棒”。

我就曾在幼儿园看见一位接孩子放学的家长,不过从孩子背书包换鞋子几秒钟的时间,就对孩子说了无数次你真棒。

这是育儿中最常见的误区,总觉得激励就是夸奖,夸你真棒,孩子就真的能很棒。

科研证明,比起“你真棒”,夸奖孩子“你真努力”才是最好的鼓励。

斯坦福Carol Dweck教授曾做过一次“称赞方式与思维模式发展”的实验,最后发现:

● 带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孩子,认为努力和困难让他们感到自己很蠢;

● 而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孩子则认为努力和困难能创造新的神经元连结,能让大脑越来越聪明。

研究证明,成长型思维模式能使孩子拥抱学习和成长,理解努力对智力成长的作用,拥有面对挫折的良好适应能力。

最重要的是,它是可以被教育和培养的。

最强大脑的DR魏认为,“你很努力”是鼓励孩子具备成长型思维的非常有效的方式,父母需要表扬努力,不表扬聪明;需要表扬过程,不表扬结果;需要表扬成长,不表扬表现。

在善于鼓励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往往拥有更多勇往直前,永不妥协的勇气!

播放GIF

情商大人蔡康永曾解释,情商高的人有什么过人特质?

● 对外,更能应对挑战与挫败,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 对内,做自己情绪的主人塑造良好的性格与态度。

高情商妈妈的六句话不但能自己的育儿之路轻松愉快,更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孩子的高情商。

育儿专家王人平说:最好的教育是“不教而教”,父母通过好的榜样示范和环境营造,让孩子在自然的气氛中潜移默化的接受熏陶。

天空不曾留下痕迹,鸟儿却已飞过。

就像高情商的妈妈,在日常爱的表达里不自觉的就给了孩子最好的教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