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博古】忘却悲情,我们的端午节还剩下什么

 昵称4705243 2018-12-27

随着大街小巷的粽香飘飞,我们即将迎来又一个端午节。端午节是农历的五月初五,作为我国的传统节日,它的由来有很多种说法,流传最广的一说是纪念屈原。

屈原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然而在四分五裂的战国时期,他的忠君报国却不可逆转地成为了历史的悲剧。一心报国而身遭不幸,这在五千年的长河中并不是小概率事件。每一个以天下为家国的人,都必然会遭受蝇营狗苟为名为利之徒的排挤诽谤。但正义者永远正义,不会因为别人的不正义而放弃正义。屈原就是这样,他的“美政”理想最后只沦为理想。于是,在他心心念念的楚国郢都被秦攻破后,屈原悲痛地写下《离骚》,自沉于汨罗江,落出一声绝响。

传说当地百姓见到屈原投江后,奔走相告,纷纷往汨罗江中投放食物,祈求大鱼去吃食物而不要吞食屈原。也有很多百姓划上小舟,在汨罗江苦苦找寻这位心中的好官。这些食物和小舟,便是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的最初模样。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北宋诗人张耒的这首《和端午》,让我们感受到作者深沉的情感背后,除了悲悼屈原,也试图力挽狂澜,拯救人心。

1953年,也就是屈原逝世的2230周年,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多年后回观此事,不知是可贺,还是可悲。

战乱的时代、昏庸的君王,以及当道的奸臣,孤独了一位有宏大志向的政治家,却成就了一位有灵魂的诗人。他的一生、他的诗文、他的格调,统统被后人轻巧地定义为浪漫主义。

更戏剧化的是,统治者对屈原的爱国情怀不以为意,却在他离世后,生生为他贴上忠君爱国的标签,造出了一个节日。也许,统治者别无他意,其实无关爱国,只在强化忠君。

200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端午节成为了我国第一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今天,当我们顺理成章地享受着端午节这个国家法定节假日时,还有多少人记得当年的悲情呢?纷纷乱乱的节日,更多的是休闲消遣。都说忘记历史等于背叛,若如此论,我们又有几人还有信仰,称得上忠诚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