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热者寒之什么意思?它现在被分为六小类

 海阔天空邓兴明 2018-12-27

清热药,凡药性寒凉,以清解里热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清热药。清热药药性大多寒凉,少数平而偏凉,味多苦,或甘,或辛,或咸。主能清热、泻火、凉血、解热毒、退虚热,兼能燥湿、利湿、滋阴、发表等等。要用于热病高热、痢疾、痈肿疮毒、以及目赤肿痛、咽喉肿痛等呈现各种里热证候、即是《内经》所说「热者寒之」的意义。

第一、 清热泻火药

能清解气分实热,清热作用较强,适用于高热烦渴、神昏、脉洪实有力、苔黄或燥等里热炽盛的症候。

对于体质虚弱的患者使用本类药物时,当考虑照顾正气,勿令伐太过,必要时可与扶正药物配伍应用。

主要用药:甘草

甘草

【性味归经】甘,平。归心、肺、脾、胃经 。

【功效】清热解毒,润肺止咳,调和诸药;炙甘草能补脾益气。主治咽喉肿痛,咳嗽,脾胃虚弱,胃、十二指肠溃疡,肝炎,癔病,痈疖肿毒,药物及食物中毒。

第二、 清肝明目药

能清肝火而明目,常用于肝火亢盛、目赤肿痛等症。

有清肝火、退目翳的功效,适用于肝火亢盛、目赤肿痛、目生翳膜等症、其中有些药物尚可用于肝阳上扰的症候。

主要用药:决明子

决明子

【性味归经】甘、苦、咸,微寒。归肝、大肠经。

【功能】清热明目,润肠通便。用于目赤涩痛,羞明多泪,头痛眩晕,目暗不明,大便秘结。

第三、 清热凉血药

专入血分,能清血分热,对血分实热有凉血清热作用。

常用于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血热发斑疹及温热病邪入营血、热甚心烦、舌绛神昏等症。热邪入于营分、血分,往往伤阴耗液。本节药物中,如鲜生地、玄参等兼有养阴滋液的作用,故在热病伤阴时,应用此类药物有标本兼顾之效。

主要用药:生地

生地黄

【性味归经】甘,寒。归心、肝、肾经。

【功能】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于热病舌绛烦渴,阴虚内热,骨蒸劳热,内热消渴,吐血,衄血,发斑发疹。

第四、 清热解毒药

凡功能清热邪、解热毒,适用于各种热毒病症的药物,就叫清热解毒药。

由于各药性能不同,所以在应用上又各有特长,在应用于时必须作适当的选择与配伍。若热毒在血分,可与凉血药配合应用;火热炽盛,可与泻火药配合应用;挟湿者,可与燥湿药配合应用。

主要用药:蒲公英

蒲公英

【性味归经】:甘、苦寒,胃经、肝经。

【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用于疔疮肿毒,乳痈,瘰疠,目赤,咽痛,肺痈,肠痈,湿热黄疸,热淋涩痛。

第五、 清热燥湿药

药性寒凉,偏于苦燥,有清热化湿的作用,可用于湿热病症。

用于湿热内蕴或湿邪化热的症候,如心烦口苦、小便短赤、泄泻、痢疾、黄疸、关节肿痛、耳肿疼痛、流脓等病症。清热燥湿药一般不适用于津液亏耗或脾胃虚弱等症,如须使用,亦应分别配伍养阴或益胃药同用。

主要用药:

黄芩

【性味归经】苦,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

【功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用于湿温、暑温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

第六、 清虚热药

能清虚热、退骨蒸,常用于午后潮热,低热不退等症。

具有凉血退虚热的功效,适用于骨蒸潮热、低热不退等症。

主要用药:地骨皮

地骨皮

【性味归经】甘,寒。归肺、肝、肾经。

【功能】凉血除蒸,清肺降火。用于阴虚潮热,骨蒸盗汗,肺热咳嗽,咯血,衄血,内热消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