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药学知识|考点(8)清热类中药.小结

 瑯琊居士 2022-06-16 发布于安徽

、清热类中药

概述部分

一、含义:

凡以清泄里热,用治里热证为主要功用的药物,称为清热药。

二、药性分析:

1.味多为苦,次为甘,性寒或凉

2.归经:

三、功用与分类:

清热泻火药功效能清热泻火用治气分实热证

清热燥湿药功效能清热燥湿用治湿热证(湿热泻痢、湿热黄疸、湿热下注之带下病等)及火热证                    

清热凉血药功效能清热凉血用治营、血分实热证

清热解毒药功效能清热解毒用治热热毒证(疮痈肿毒、丹毒、瘟毒发斑、痄腮、热毒咽喉肿痛、热毒下痢等)

清虚热药功效能清虚热用治虚热证阴虚内热证温病后期,邪热未尽,夜热早凉

四、配伍:

1.兼表证者,配解表药。

2.兼积滞便秘者,配泻下药。

3.气血两燔者,清热泻火药与清热凉血药同用。

4.清虚热药,常配清热凉血和清热养阴之品。

5.体虚者,配补虚药。

五、使用注意:

1.辨清虚热、实热后辨证选药。

2.寒凉(尤其是苦寒性大者),易伤脾阳,脾胃虚寒者慎用。

3.苦燥伤阴,阴虚患者,慎用苦燥之品,或配养阴之品同用。

4.甘寒助湿,有湿者慎用甘寒之品。

.阴盛格阳之真寒假热证禁用清热药。

现代药理研究:

1.抗菌、抗病毒。2.解毒。3.提高免疫力。4.抗炎。5.解热等

清热药【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及章内各节概述部分的学习

掌握清热药、清热泻火药、清热燥湿药、清热解毒药、清热凉血药、清虚热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及各节药物的性能特点。
通过本章具体药物的学习
1.
清热泻火药

掌握石膏、知母、栀子、夏枯草、天花粉的性能、功效、应用、特殊的用法用量及特殊的使用注意。

熟悉芦根、淡竹叶、决明子

了解莲子心、熊胆(引流熊胆 猪胆 蛇胆)

参考寒水石、竹叶、鸭跖草、密蒙花、青葙子、谷精草

2. 清热燥湿药

掌握黄芩、黄连、黄柏、龙胆

熟悉苦参

了解白鲜皮

参考椿皮

3.清热解毒药

掌握金银花(附:忍冬藤)、连翘、板蓝根、蒲公英、鱼腥草、射干、白头翁

熟悉大青叶、青黛、野菊花、白花蛇舌草、山豆根(附:北豆根)、穿心莲、土茯苓、土牛膝、胖大海、肿节风

了解蚤休、紫花地丁、败酱草、红藤、秦皮、铁苋、马勃、马齿苋、鸦胆子、千里光、金果榄、余甘子、橄榄

参考拳参、白蔹、金荞麦、地锦草、半边莲、绿豆、贯众、三丫苦、木芙蓉叶、四季青、半枝莲、山慈姑、漏芦、秦皮、朱砂莲、木蝴蝶

4. 清热凉血药

掌握生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

熟悉紫草、水牛角(附:水牛角浓缩粉)

5. 清虚热药

掌握青蒿、地骨皮

了解银柴胡、胡黄连、白薇

掌握相似药物的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重点】

1. 清热药、清热泻火药、清热燥湿药、清热解毒药、清热凉血药、清虚热药的含义、功效、主治病证、主要性能特点、配伍应用与使用注意。

2. 石膏、知母、栀子、夏枯草、天花粉、芦根、淡竹叶、决明子、黄芩、黄连、黄柏、龙胆、苦参、金银花、连翘、板蓝根、蒲公英、鱼腥草、射干、白头翁、大青叶、青黛、野菊花、白花蛇舌草、山豆根、穿心莲、土茯苓、土牛膝、胖大海、肿节风、生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紫草、水牛角、青蒿、地骨皮等药物的主要性能、功效、应用及特殊的使用注意。

【难点与关键】

难点:相似药物石膏与知母、黄芩、黄连与黄柏、龙胆与苦参、金银花与连翘、大青叶、板蓝根与青黛、生地黄与玄参、牡丹皮与赤芍、青蒿与地骨皮等药物在性味、功效、和应用的区别。

关键:以中药的性能理论来说明石膏、知母、栀子、黄芩、黄连、黄柏金银花、连翘等药物的性能特点,结合中医基础理论说明功用。

【教法】

1.分析法――从五味和归经的作用,分析本章药物的性能特点;从具体药物的药性分析药物的功效。

2.比较归纳法――本章功效相似的药物进行比较归纳,并与已学过的清热药的药物进行比较;

3.启发式教学――通过五脏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功能特点启发学生理解清热药的性能,通过中医基本理论知识让学生由功效掌握主治证

【教学内容与过程】

由感冒发热不愈而向里发展,该如何治疗引入,或由发高烧的痛苦引入清热药的重要性而介绍清热药的含义。

第一节  清热泻火药

【性味】:多甘,次苦,性寒。

【归经】:多入胃、肺、肝经,次入心、肾经。

【功效】:清热泻火。

【应用】:气分实热证,症见壮热、口渴、汗出、烦燥、脉洪大。

 

石膏(CaSO4·2H2OVS知母 (根茎)

石膏:生用或煅用;知母:生用或盐水炙用

【共性】:

【性味】:甘寒

【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

清热泻火(清肺胃实热)

治肺胃实热,发热烦渴等

除烦止渴    气分实热证。

常相须为用,如白虎汤

治咳喘、热病烦渴、消渴病等

【个性】:

石膏

1.寒凉性大于知母(性大寒),味辛善于解肌退热。

清泄肺热:肺热咳嗽,可配麻黄(用量多倍于麻黄)

2.清肺胃实热要药      

清胃火:用治胃火()之口渴、牙痛等

3.煅用收敛生肌:用治疮疡久溃不收口,湿疹,水火烫伤等。

4.用量用法:煎服,15-60克,打碎先煎。内服宜生用,外用宜火煅用

5.使用注意:脾胃虚寒、阴虚内热证忌用。

 

知母

1.质润多液能滋阴润燥    清肺之中,亦能润肺-用治肺阴虚之燥咳

润肠燥治肠燥便秘

生津止渴-治阴虚消渴

2.滋阴降火:用治肾阴虚火旺之骨蒸潮热,常配黄柏,如知柏地黄丸。

 

芦根(地下茎)VS天花粉(块根)

 【共性】:

【性味】:甘寒

【功用】:清热、生津――治热病津伤口渴及肺热咳嗽

个性:

芦根

1. 清热力较胜,善清肺热,兼能祛痰排脓,还治肺痈;

2.除烦止呕:用治胃热呕吐。

3.兼利尿――治热淋(小便短赤,尿道涩痛)

4.兼透疹――治麻疹透发不畅。

天花粉

1.味兼微苦,生津作用胜于芦根,多用于肺胃有热阴津不足及消渴证。天花粉鲜品研碎沉淀所得粉(玉露霜,生津力优,消渴者服食效佳。)

2.清肺润燥――治肺热燥咳。

3.消肿排脓:用治疮痈肿毒。可促进消散(初起),成脓后可排脓。

【使用注意】:孕妇忌服(中期引产率高),反乌头。   

 

栀子(山栀子、焦栀子、栀子炭)

【性味】:苦寒

【功用】: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清热、解毒

1.泻火除烦:入心、肺、胃、三焦经。上清心肺胸膈之热,中除胃经之火,(行三焦达内外),尤善清心除烦。用治热病烦闷(热郁胸中,心烦、烦燥不安或火毒扰动神明之高热烦燥,神昏谵语。)

2.清热利湿:用治湿热黄疸(如急性传染性黄疸性肝炎、胆囊炎等),常配茵陈、大黄,如茵陈蒿汤。

3.凉血:用治血热出血(如吐、衄血)。

4.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治疮疡肿毒,跌打损伤。

 

夏枯草

 全草或果穗入药,以色紫褐、穗大效佳(此草夏至后即枯)

【性味】:苦、辛、寒

【功用】:清肝火、散郁结

1.清肝火,平肝阳――治目赤肿痛,头痛眩晕。善治目珠疼痛  配菊花等。现代发现其有降压作用,用治高血压属肝热或阳亢者。

2.散郁结:治肝郁化火,痰火互结之瘰疬、瘿瘤。(治瘰疬:+玄参清火散结;连翘解毒散结)(治瘿瘤:+昆布、海藻消痰软坚)目前,根据其散结作用,临床常用本品防治淋巴结炎、淋巴结核、淋巴系统肿瘤及单纯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瘤。

 

熊胆(胆汁)

【性味】:苦,寒

【功用】清热解毒、息风止痉、清肝明目

1. 清热解毒——用于疮疡、咽喉肿痛

2. 息风止痉——用于肝风抽搐等

3. 清肝明目——用于  肝热目赤肿痛、眼生翳膜。

【用量用法】:1~2.5g,多入丸、散剂。

 

决明子(成熟种子)

 【性味】:甘、苦、咸,微寒

.清肝明目――治目赤目暗,清肝热、益肾阴,虚实目疾,均为佳品。

.润肠通便――治肠燥便秘。对高血脂、高血压均有一定作用,尤宜老人饮用。炒后有香味

 

   (淡竹叶的叶)

【性味】:甘、淡,寒

.清热除烦――治热病烦渴

.通利小便――治心火及移热于小肠的口疮尿赤,水肿尿少,黄疸尿赤等

 

小结

清热泻火

石膏         善泻肺胃火和透解肌热,兼止渴,收敛生肌

知母            滋阴润燥    

芦根                止呕,生津,利尿

栀子             清热利湿,凉血止血,解毒,消肿止痛

竹叶          生津

     淡竹叶       清心火利小便

     天花粉      清肺胃生津力优,兼解毒消痈  

     夏枯草        散郁结      长于清肝而明目,降压

     决明子       润肠通便

     谷精草       疏散风热

     密蒙花       明目退翳

     青箱子       兼清肝

     寒水石   

鸭跖草      兼解毒,利水消肿

 

第二节  清热燥湿药

 

【性味】:味苦,性寒

【归经】:

【功用】:

1、均能清热燥湿,-用治湿热证。

2、多兼能清热泻火解毒-治火毒证。   

【使用注意】:苦寒多能伤胃阳,苦能伤阴,故脾胃虚寒、津液亏损者应慎用。

 

黄芩(根)VS黄连(根茎)VS黄柏(树皮)

质坚,色黄者佳   质坚,色黄者佳   皮厚,鲜黄者佳

【共性】:

【性味】:苦寒,均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功用】:湿热证         (如湿热泻痢、黄疸)

                           气分实热证(如壮热烦渴)

                           热毒诸症(如疮疡肿毒)

【个性】:

黄芩:(1)苦寒性三者中最小

      (2)善清中上焦湿热――多用治暑温,湿温及胃肠湿热证(枯芩多清上,条芩(子芩)多清胃肠湿热)

      (3)善清上焦热及肺火(枯芩、片芩体轻达上,善清肺经之火;酒炒其性上行善清上焦之火)――治肺热咳嗽多用。兼解少阳热,用于邪在少阳往来寒热。

   也用于咽喉肿痛,上焦热盛的壮热烦渴

      (4)凉血止血(黄芩炭,炒炭存性)――用治血热出血。

      (5)清热安胎――用治胎热不安。

 用法: 清热多生用,安胎多炒用,止血多炒炭用,清上焦热多酒炒。

        枯芩善清肺,条芩善清大肠、下焦。

 

黄连:(1)苦寒性最大,    清热、燥湿力胜

      (2)长于清中焦湿热,为除胃肠湿热,治湿热泄痢呕吐之要药

(3)清热泻火力强,善清心、胃之火,兼能清肝火,用治

心亢盛之高热神昏,或心烦不眠,

吐血衄血及胃热呕吐、牙痛、消谷善饥 

肝火犯胃、肝胃不和引起胁肋胀痛、呕

吐吞酸,常配吴茱萸同用,如左金丸。

      (4)清热解毒力强――常用治痈疮疔毒、皮肤湿疮、耳目肿痛等,尤善治疔毒。

用法:姜汁炙用清胃止呕,酒炙清上焦火,猪胆汁炒清肝胆火。炒用降低寒性。

 

黄柏:(1)善清下焦湿热――多用于湿热带下(+苍术)、淋浊(+车前子)及下肢肿痛、阴部湿疹(+苦参)

      (2)善泻肾火,泻火以坚阴(存阴),除热退蒸――用治肾阴虚,相火妄动之阴虚发热、盗汗、遗精等(常配知母)

用法:清热燥湿解毒多生用,泻火除蒸退热多盐水炙用。

 

龙胆草(根) 苦参(根)

共性:

   1.苦寒

   2.功用:

   (1)清热燥湿用治下焦湿热黄疸、带下、阴肿阴痒,湿疹等。

   (2)苦寒性大,脾胃虚寒者慎用。不宜多服久服。

个性:

龙胆草:  主入肝胆,善清肝胆湿热,长于清泻肝胆实火,无论肝胆有热之目赤耳聋,或肝经热盛,热极生风之高热、手足抽搐,或肝火之头痛眩晕均有良效。

苦参: 1.长于祛风杀虫止痒,擅治疥癣、湿疮、脓疱疮、妇女阴痒。  2.且能利尿:用于小便不利。

      黄芩-善清上焦湿热、肺火;凉血止血,除热安胎

         

      黄连-善清中焦湿热,泻痢要药;善泻心、胃火,兼清肝火

         

        黄柏-善清下焦湿热,除热退蒸

  龙胆草-泻肝胆火

    秦皮-解毒止痢,止带,明目

湿  苦参-杀虫,利尿

    白鲜皮-祛风解毒

    椿皮-收敛止带、止泻、止血

第三节   清热解毒药(120分钟)

 味多苦,(其它甘、辛、咸、酸等均有)性均寒    

                         痈肿疔疮,丹毒

                  虫蛇咬伤、烧伤

     清热解毒-治热毒证  温疫、温毒

    (清解热毒、火毒)   咽喉肿痛、痄腮

                         热毒痢

                         其它发热性疾病

配伍及使用注意:

针对上面不同的病因、症候而选药。

根据病情及兼证适当配伍,如热毒在血-配凉血药,火热炽盛-配清热泻火药,挟湿-配利湿、或燥湿、或化湿药,热毒血痢里急后重-配活血行气药,疮疡属虚-配补气养血托疮药物。

凡阴证、寒证不宜服用。

金银花(花蕾)银花、忍冬花、   连翘(果实)青翘:佳宝花。花蕾有黄白 果实两色,故名黄翘

共性:

性味:寒         

功用:清热解毒  痈肿疔疮,常用

             风热表证

    疏散风热       温病初起    如银翘散

      有广谱抗细菌、病毒、抗炎等作用

个性:

金银花:

    .味甘。

    .清热解毒力强,为治疗一切疮痈阳证的要药。内外痈均可用,如肠痈、肺痈等,单用煎服,或外敷,配配伍用,均有效果

    .还能凉血止痢-治热毒血痢。单煎浓服,或配白头翁等。

    银花露-清热解暑。

    附:银花藤(忍冬藤):冬割嫩枝入药,性味功用与金银花相似,力稍弱,还能祛风通络,治疗风热痹证。

连翘:

    .味苦。

    2善消痈散结,有疮家圣药之称,用治疮、瘰疬、痰核等。

    兼能清心利尿——治热淋涩痛

    (尤连翘心)       热入心包

蒲公英(全草)

苦、甘,寒。       痈肿疔毒,如五味消毒饮

清热解毒      乳痈,良药    

消痈散结 治肺痈    

     兼通经下乳    肠痈       

                   咽喉肿痛,毒蛇咬伤    

.清热利湿  热淋涩痛

   利尿通淋  湿热黄疸  单用也有效

.清肝明目    目赤肿痛

野菊花

苦、辛,微寒

                 痈疽疔疮、丹毒

清热解毒,     咽喉肿痛

                 目赤肿痛

外洗可用于湿疹、皮肤瘙痒

临床新用:宫颈炎,再生障碍性贫血,高血压,中心性视网膜脉络膜炎,流行性腮腺炎等。

      大青叶    板蓝根      青黛

       叶片    根茎、根     色素

共性:寒

     清热解毒      痄腮,丹毒

                 热毒疮疡

       凉血        热毒发斑

肺热咳嗽

个性

大青叶 1.味苦、咸,性大寒

       .消斑-用于热入血分

温热病,热入气分

       .清热中也用于 外感风热

                       温病初起

板蓝根 1.味苦

       .善清利咽喉-常用于热毒咽喉肿痛

 

青黛  .味咸

      .在清热解毒中尤善治痄腮、热毒痈疮

      .并消斑

      .还清肝泻火定惊,用治惊风抽搐,暑热惊痫

         清肝泻肺:用于咳嗽痰血

穿心莲(全草)

                 外感风热,温病初起

  清热解毒      肺热咳嗽

  (善清肺)    咽喉肿痛

                肺痈

  燥湿消肿     痈肿疮毒

               毒蛇咬伤(斩蛇剑,日行千里)

               湿热泻痢

               热淋涩痛

               湿疹瘙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