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毕淑敏:4个孩子的教育方向,90%的家长都不知道

 半个春秋0709 2018-12-27

身为家长,自然希望孩子拥有幸福、成功,能实现自己的梦想,一生平安。

但是现实是社会上有太多人不能兼有人生的成功和幸福的细微感受,假如我们看到并承认这种“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状况,你是否愿意让你的孩子做一个幸福的普通人呢?

关于这个问题,著名作家毕淑敏是这么说得很巧妙有趣:尊重孩子的梦想,让孩子一生幸福,就是最大的成功!

今天我们要介绍的,就是毕淑敏关于孩子教育问题提出的四个方向,对于这些教育理念,并非所有人都能意识到,我们来理性学习一下。

以功利为导向的成功准则会损耗幸福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一些浮躁的风气逐渐显现,人们对成功的理解越来越功利,乃至于一些人把成功的标准简化为物质的获取能力,或者说,赚钱的多少决定成功与否。

这种偏颇的观念如果折射到子女教育和后代发展上来,事情就开始变得非常畸形,是过去的人想都不会想到的。

在教育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不少孩子从幼儿园甚至更早就开始被动接受教育的轰炸,这个激烈的过程持续到小学、中学、大学,甚至出社会也被不断比较、筛选。

在大范围、长时间跨度的竞争体系下,一些极端的“成王败寇”思想变得流行起来,这种观念它诞生的条件和意义,但是也对后代教育的领域带来一些不可估量的不良影响。

人们应该停下来反思一下:我们要的成功是什么?我们怎么定义这种大家都在追逐的东西,我们自己的想法是什么?如果“成功”了,之后又将如何?

其实这些问题经不住几次追问,事实上,毕淑敏认为,每个人尽己所能、把自己的能量发挥出来就是成功。

在中国最重要的是把“成功”二字破解掉,建立起这样一种观念:让孩子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不为外界的评价所困扰,产生自给自足的幸福感。

让孩子从小就思考幸福、感受幸福

自给自足的幸福感从何而来?幸福对于每个人的意义是什么?

女孩子长得漂亮才是幸福吗?最好的教育才等于幸福吗?最赚钱的工作等于幸福吗?

这当然是不能画等号的,幸福就像哈姆雷特,一千个人有一千种获得幸福的方法,但有的人偏偏喜欢把外界的、大众的标准套在自己的人生模式上,追逐大家认为好的,忽略自己关注的。

但世界上的“第一”是没有穷尽的,真正的幸福应该是有意义加上长久的快乐。

因为快乐是一种停在表层、比较短暂的人生体验,吃喝是快乐的,但还不等同于幸福,不等同于有意义。

怎样让孩子体验到幸福?一定要让孩子在特别小的时候就有感知幸福的能力。

世俗的标准不会天生地加在一个婴儿身上,父母的视野才会决定孩子是怎么认识世界和世界的规则。所以父母有坚定、温和、正确地人生观首先是关键。

并不是出类拔萃的人才有资格享受幸福,并不是只有最优秀的人才能被社会认可,甚至有时候追求社会认可都不是人生的目的……并不是凡事都要比别人更“好”,才会更幸福。

信息发达的社会,一些直白的人生问题被太过粗暴地展现在孩子的面前,以至于孩子对“幸福”产生了诸多困惑,十一二岁的孩子甚至也会问“人活着是为什么”。

许多问题并非孩子自己的思考,而是接收了外界的灌输。这些问题的答案本该要孩子自己慢慢去寻找,人生是一个过程,忍耐和等待是它的必修课,撒下一粒种子,不懂得等待,是不会看到它开花结果的那一天的。

爱孩子,请给他更多可能性

生活中不乏对应试教育中技术化、程式化的东西掌握得很好的学生。

但是真正的本领才是使人立足于社会的核心竞争力,真正的本领,脱离不了做事情的热忱。人如果失去了对自己所做的事情的热爱,又怎么会想要精益求精?

因此,父母要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真正的才能和兴趣所在。与孩子朝夕相处、观察他的言行,了解他的个性和爱好,做到这些并不算难。不要带着功利心去评价孩子的意愿,因此反而限制了他的勇气和表达的欲望。

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他的人生之路不能像机器一样被设计。提供适当的引导,但绝对尊重孩子的选择,才不至于让家庭环境恶化到无药可救的地步。凡事涉及到孩子自己,就一定要尊重孩子。

孩子的生命 自有他该有的轨迹

一天,毕淑敏和儿子面对面坐着剥豆。当翠绿的豆快将白瓷盆的底铺满时,儿子忽然站起身,新拿一个瓷碗放在自己的面前,将瓷盆朝妈妈面前推了推。

毕淑敏问:“想比赛?”

“对。”儿子眼动手剥,利索地回答。

“这不公平。我的盆里已有不少了,可你只有几粒。”毕淑敏说着,顺手抓一把豆想放到他碗里。

“不,”他按住我的手,“就这样,才能试出我的速度。”

毕淑敏感到喜悦,她欣赏儿子这种自信和大气。

一时,原本很随意的家务劳动有了节奏,只见手起豆落,母子都敛声息语。

“让儿子赢吧,以后他会对自己多一些自信。”这样想着,她的手不知不觉地慢了下来。

“在外面竞争靠的是实力,谁会让你?要让他知道,失败、成功皆是常事。”剥豆的速度又快了起来。

儿子手不停歇,目光却时不时地落在两个容器里。见他如此投入,毕淑敏心生怜爱,剥豆的动作不觉又缓了下来。

“不要给孩子虚假的胜利。”想到这些,她的节奏又紧了许多。一大袋豌豆很快剥完了。一盆一碗,一大一小,不同的容器难以比较,但凭常识,她知道儿子输定了。正想淡化结果,他却极认真地拿来一个碗,先将他的豆倒进去,正好一碗,然后又用同样的碗来量妈妈的豆,也是一碗,只是凸起来了,像一个隆起的土丘。

“你赢了。”他朝妈妈笑笑,很轻松,全然没有剥豆时的认真和执著。

“是平局,我本来有底子。”毕淑敏纠正他。

“我少,是我输了。”没有赌气,没有沮丧,儿子的脸上仍是那如山泉般的清澈笑容。

这样的小事中,她有了不小的感悟——觉得自己瞻前顾后,实在是小心得过分了。孩子的生命,自有他该有的轨迹,该承受的,该经历的,他都应有完整的体验。

失望、失误、失败,伤痛、伤感、伤痕,自有他的价值,不必人为地营造一片虚假的生存空间,因为生活是实在的,生命也要经过磨难才真实。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