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案例详情

 昵称42715024 2018-12-27

WD是一种常染色体隐形遗传性病,铜蓝蛋白合成障碍是本病的主要病理机制,肝脏铜蓝蛋白合成减少,排泄减少,肠道对铜吸收增加,导致过量的铜析出沉积在肝脏、脑组织及角膜等引起损伤。有研究表明该病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主要累及豆状核、尾状核、丘脑及小脑齿状核。目前WD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铜生化检测、角膜色素环和影像学等其他辅助检查手段。在影像学的检查手段中,常规磁共振检查最为常用,主要表现为双侧基底节区豆状核对称性异常信号(长T1长T2),俗称“熊猫眼征”。铜在眼角膜弹力层的沉积产生K-F环。表现为:

(1)铜代谢相关的生化检查:①血清铜蓝蛋白降低:正常为200—500mg/L,患者<200mg/L,<80mg/L是诊断WD的强烈证据。②尿铜增加:24h尿铜排泄量正常<100μg,患者≥100μg;③肝铜量:正常<40一55μg/g(肝干重),患者>250μg/g(肝干重)。

(2)血尿常规:wD患者有肝硬化伴脾功能亢进时其血常规可出现血小板、白细胞和(或)红细胞减少;尿常规镜下可见血尿、微量蛋白尿等。

(3)肝肾功能: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改变,如血清总蛋白降低、球蛋白增高,晚期发生肝硬化。肝穿刺活检测定显示大量铜过剩,可能超过正常人的5倍以上。发生肾小管损害时,可表现氨基酸尿症,或有血尿素氮和肌酐增高及蛋白尿等。

(4)脑影像学检查:CT可显示双侧豆状核对称性低密度影。MRI比CT特异性更高,表现为豆状核(尤其壳核)、尾状核、中脑和脑桥、丘脑、小脑及额叶皮质T1加权像低信号和T2加权像高信号,或壳核和尾状核在T2加权像显示高低混杂信号,还可有不同程度的脑沟增宽、脑室扩大等。

(5)基因诊断:WD具有高度的遗传异质性,致病基因突变位点和突变方式复杂,故尚不能取代常规筛查手段。利用常规手段不能确诊的病例,或对症状前期患者、基因携带者筛选时,可考虑基因检测。

临床表现

血清铜 89 μg · dL -1, 24h小时尿铜  873ummol/L 血清铜蓝蛋白降低

鉴别诊断

1、感染    部分病毒性脑炎可表现为典型双侧 基底节区对称性异常信号 ,一般无明显强化, 基底节 轮廓可勾画分明 。 T1WI 上呈低信号, T2 WI 上呈高 信号 ,有时尚有丘脑受累 。临床病史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基底节区 的脑炎痊愈后遗留一些痕迹, 表现为该区域较小的 病灶 ,形状欠规则。

2、 中毒    引起基底节区异常信号的中毒 情况不少 ,主要有一氧化碳中毒、霉变甘蔗中毒 、大 量硫化氢(H2 S)吸入 、甲醇中毒 、氰化物中毒 、药物 中毒等,其中以前两者文献报道稍多,其他则有零星 报道 。CO 中毒主要表现为基底节区以苍白球为主 的对称性异常信号改变, 病灶呈类圆形 ,重者可有脑 内其他区域广泛的异常信号改变, 对称性分布 ,额叶 为著;急性期病灶边界不清,以后可遗留长 T1 长 T2 信号病灶 。霉变甘蔗中毒表现为双侧基底节区异常 信号 ,苍白球内为类圆形 , 壳核内为带状, 豆状核内 为扇形,尾状核头部也可受累 , 2 月内边缘模糊。 

3、营养缺乏性脑病 主要指维生素 B1 缺乏性 脑病 。M RI 上表现为双侧基底节区对称性异常信 号,以豆状核最多见, 其次为尾状核及丘脑, 少数在内囊、外囊和脑室旁白质区;也呈对称性 

治疗经过

药物治疗

以驱铜药物为主,驱铜及阻止铜吸收的药物主要有两大类药物,一是络合剂,能强力促进体内铜离子排出,如青霉胺、二巯丙磺酸钠、三乙烯-羟化四甲胺、二巯丁二酸等;二是阻止肠道对外源性铜的吸收,如锌剂、四硫钼酸盐。

(1)D-青霉胺(D-penicillamine,PCA):是本病的首选药物,为强效金属螯合剂,在肝脏中可与铜形成无毒复合物,促使其在组织沉积部位被清除,减轻游离状态铜的毒性。青霉胺与组织中的同类子络合成铜-青霉胺复合物,从尿中排出。本要口服易吸收。药物副作用有恶心、过敏反应、重症肌无力、关节病、无疱疮,少数可以引起白细胞减少和再生障碍性贫血。视神经炎、狼疮综合症。剥脱性皮炎、肾病综合征等较严重的毒副作用。另外,当患者首次用药时应做青霉胺皮试,阴性者才能使用。本病需长期甚或终生服药,应注意补充足量维生素B。

(2)二巯基丙磺酸(DMPS):DMPS 5mg/kg溶于5%葡萄糖溶液500ml中缓慢静滴,每日1次,6天为1疗程,2个疗程之间休息1-2天,连续注射6-10个疗程。不良反应主要是食欲减退及轻度恶心、呕吐。可用于有轻、中、重度肝损害和神经精神症状的肝豆状核病患者。

(3)三乙烯-羟化四甲胺(TETA):药理作用与D-青霉胺相似,是用于不能耐受青霉胺治疗时的主要药物。副作用小,但药源困难、价格不菲。

(4)锌制剂(zinc preparations):常用有硫酸锌、醋酸锌、葡萄糖酸锌、甘草锌等。在餐后1 h服药以避免食物影响其吸收,尽量少食粗纤维以及含大量植物酸的食物。锌剂副反应较小,主要有胃肠道刺激、口唇及四肢麻木感、免疫功能降低、血清胆固醇紊乱等。对胎儿无致畸作用。锌剂的缺点是起效慢(4~6个月),严重病例不宜首选。

(5)四硫钼酸盐(tetl.athiomolybdate,TM):能促进体内的金属铜较快排出,改善WD的症状与PCA相当,副作用则比PcA少得多。本药在国外仍未商品化,至今国内未有使用的经验。

(6)中药治疗:大黄、黄连、姜黄、金钱草、泽泻、三七等由于具有利尿及排铜作用而对wD有效,少数患者服药后早期出现腹泻、腹痛。使用中药治疗WD,效果常不满意,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会更好。推荐用于症状前患者、早期或轻症患者、儿童患者以及长期维持治疗。

【病理结果】

Wilsonsdisease,W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