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钱币中的秦始皇

 国民一员 2018-12-28

 经过多年的战争,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终于把战国七雄中的“韩、楚、齐、燕、魏、赵”灭掉,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实现了中国的大一统。   

  “创业难,守业更难。”秦始皇明白,灭六国,统一七国,只是形式上的统一,要想国家达到真正意义上统一必须是政治、经济、文化上最终的统一。于是,秦始皇颁布了一系列法令:统一货币、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由此奠定了中华民族大一统的基础。

  秦始皇统一中国前的500多年里,各个诸侯国政治、经济上相对独立,货币形制的多样性除了说明文化的多样性之外,更说明了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在政治上的严重分裂的状况。诸侯国之间为了利益,战火不断,生灵涂炭,民不聊生,“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就是那个特定时代的产物。

  秦始皇统一后的法定货币叫“半两”,“半两”钱币颁行的同时,禁止原来“战国七雄”以及其他小国自行铸造的货币流通,私铸或使用以重罪惩处。“半两”外圆内方,没有外廓和内廓,背面平整,没有文字。钱的正面篆书“半两”二字,分列钱币穿孔两侧,钱文凸起,笔画刚健,深峻雅卓。外圆内方,阴阳平衡,刚柔相济,具有匀称均衡的艺术美。

  “半两”钱的形制极具政治色彩和传统道家思想的文化色彩。

  《吕氏春秋·圜道》篇:“天道圜,地道方,圣王法之,所以立天下。何以说天道之圜也?精气一下一上,圜周复杂,无所稽留,故曰天道圜;何以说地道之方也?万物殊类殊形,皆有分职,不能相为,故曰地道方。主执圜,臣主方,方圜不易,其国乃昌。”秦统治者崇尚道家,道家认为“圆”象征 “天”,“方”代表 “地”,“君为天”,皇权所辖就是“地”了。把钱做成外圆内方的形状,象征“君临天下,皇权至上”,“半两”钱流通到哪里,皇权威仪就到了哪里,所以,“半两”钱是秦朝“天命皇权”的象征。

  传统道家思想认为:人生天地之间,人的生命有两部分组成:身体和灵魂,身体受之于父母,“灵魂”来源于“天赋”。所以,作为“天地之灵”的人,小了说必须孝敬父母,因为父母把我们带到了这个世界上,恩重如山;大了说应该敬畏天地,因为天赋予了我们灵性,没有“灵性”的人,是行尸走肉。古人把“天地”的信息输入在“半两”钱币上,就是告诉人们对钱币也要有敬畏之心。几千年来,敬畏天地,孝敬父母,敬畏钱币,逐渐形成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从这个角度看,秦始皇颁行的“半两”钱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财为养命之源”,人生在世,追求钱财,追求富贵不是坏事,因为有了富裕钱财,生活才能够丰富多彩。但是,在钱财的获得上,必须遵守“天”的规则:“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个“道”就是“天理”,对钱币获取要有必须的敬畏之心。纵观古今中外,为了追逐钱财违背“天道”、不择手段者,哪个能够逃脱惩罚?消费钱财呢?也是同样的道理。我们老祖宗提倡“勤劳节俭”“物尽其用”也是体现着对钱财消费过程中对“钱”的敬畏之心。

  自古以来人们对钱的想法非常多,有了钱就大手大脚,随心所欲地花费,认为钱是自己的,想怎么花就怎么花,和别人无关。傲视“天地”,唯我独尊,结果让钱“伤”了自己。

  秦始皇已经作古2000多年了,其是非功过后世褒贬不一。就他统一货币这件事来说,的确是为中华民族作出了巨大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博古通今”“古为今用”是文化传承。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铸造的“半两”钱虽然早就退出了流通的平台,但是,它的历史意义没有消失,至今仍然具有深刻现实意义。

  我喜欢古钱币收藏,我更喜欢古钱币中的“秦始皇”。

  (  齐同民,别号:小雅斋主人、闲云居士,文物收藏家。所收藏品曾被中国联合国协会、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公益主题活动———中国周”组委会评为“民间收藏十大国宝”之一,其本人也被评为“中国十大收藏家”之一。)

  来源:中国财经报2017-02-1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