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蕃百年战争——安史乱前的风波

 陆一2 2018-12-28

       上文所提哥舒翰重新夺取石堡城后,为了巩固唐朝对新收复地区的统治,开始采用一贯的方式在赤岭以西屯田,随后以此为据点不断压缩吐蕃边境线。天宝九载,公元750年唐军攻下树墩城(今青海共和南),之天宝十二载,公元753年哥舒翰再度发兵攻破吐蕃洪济,大漠门等城池(青海共和南部地区),将整个黄河九曲的部落尽皆降服,将吐蕃的重要粮食后勤基地夺取,完成了唐朝对吐蕃战争里完全碾压式的河陇局势,吐蕃几乎无力招架。此时唐蕃之间的边境已经由赤岭一线推进到青海之黄河河曲以西。

          与河陇西域一片大好的局势相比,西南局势却开始糜烂不堪。天宝七载,公元748年,南诏开国君主皮逻阁去世,其子阁罗凤即位。这个阁罗凤是皮逻阁的继子而不是嫡子,于是早已心存打压南诏之心的姚州都督张虔陀以其嫡子诚节为由干涉南诏继承,并在阁罗凤携带王后前来姚州谒见的时候辱骂阁罗凤,并侮辱阁罗凤妻子。与此同时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率兵八万南下,欲直接出兵进攻南诏。阁罗凤被迫起兵提前进攻姚州,斩杀都督张虔陀。此时阁罗凤一时惶恐下闻唐军主力已经抵达曲靖,连忙使人谢罪请和,但鲜于仲通拥兵八万,立功心切,不予接受,率军进逼洱海,并同时命一部军队绕道点苍山,准备将南诏主力歼灭。阁罗凤自知不敌,向吐蕃求援并称臣,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赤德祖赞册封阁罗凤为赞普钟,并出兵与南诏夹击唐军。鲜于仲通靠讨好杨国忠上位之人,志大才疏,不敌,全军覆没,剑南军为止一空。       

       玄宗晚年政事一概交由杨国忠处理,为了在鲜于仲通惨败之事传至玄宗耳里,杨国忠将战报扣下,并调集十万关中军(禁军)由李宓率领南下征南诏。结果大军南下后在云南地区无法得到补给,加之水土不服,疫病流行于军中,致使唐军不战自溃,而吐蕃南诏联军则趁机追击,“兢角兢冲,彼弓不暇张,刃不及发。白日晦景,红尘翳天。汉血成川,积尸壅水。三军溃衄,元师沉江”,李宓也战死,唐军覆没。这一事件带来的严重后果其实相当严重,此次南征的十万大军乃是关中禁军,加上前次覆没的八万剑南军,几乎二十万正规军就此白白损失,使得安禄山觉得时机成熟,朝廷腹地无兵而趁机起兵,而唐廷不得不临时征兆壮丁御敌,结果被打的溃不成军,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距二十余年后阁罗凤在南诏王都太和城所立之德化碑上记述被逼反之过程,并告诫后人以后要重新归唐,并指着这块碑告诉唐使,让大唐明白我并非真的是要背叛大唐。杨国忠靠贵妃得玄宗宠信而上位,对于开边建功来提升自己威望,巩固自己地位的迫切要求迫使杨国忠及其党羽无故寻南诏的麻烦,并且主动逼迫其造反好给自己执政期间获取政绩与功劳,奈何实在是靠裙带关系之人,真真切切没有一点真本事,反而将南诏逼入吐蕃之怀抱,在吐蕃四境皆困的情况下为吐蕃重新打开了一扇大门,并轻易葬送了近二十万精锐正规军(玄宗时代大唐就只有接近五十万正规军),为安史叛军轻易攻克洛阳长安,玄宗西狩成都,大唐由盛转衰可谓是推波助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