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要知拳真骸、首行站桩起”

 天地虚怀xia 2018-12-28

   “要知拳真骸、首行站桩起

    浑元桩为意拳技击训练的第一步。意拳浑元桩(传统名称,意为追求六面整体爆发力的桩法)既是意拳最基础之桩法,也是意拳最高级的桩法。“不求形骸似,只求神意足。”意拳桩功究竟是养生桩还是浑元桩?区别不在于桩法外形,而是取决于桩的内在意念活动。

    意拳浑元桩要求练习者在位静的状态下,首先按照周身放松、思想集中、呼吸自然的要求,根据不同的训练层次设置不同的意念活动通过特定具体的意念活动对支配神经系统进行千百次的条件反射,使人体支配神经系统的灵敏度大大提高,进而使周身各部连成一个整体,就到了古人所讲的“独立守神、肌肉若一”的初步要求。

    有了初步的整劲以后,开始运用假借的另一种意念活动,使全身各关节之间都建立起争力。这种争力首先由神经系统的松紧来体会,继而通过试力和发力的训练方式用肌肉的松紧来体现。体内争力的建立与掌握标志着练习者己达到了“一动百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整体爆发力的水平。然而,仅有体内各关节之间的争力是远远不够的。这种争力不利于精神力和人体潜在能量的发挥。当体内争力达到随心所欲时,须将自己的争力意念活动放大到身外,与外界的物体建立前、后、左、右、上、下六面争力。争力的训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身体各部松紧的相互交替。争力的训练可使精神和肢体,肢体和外界达到高度协调统一,从而在运动中尽可能充分发挥人的精神和身体的最大能量。经过由静到动,由神到形、由微动到速动的过程,就可以培养出“冷绝脆快、浑元均整”,一触即发,力感即应,遍体皆争力,无点不弹簧”的上乘浑元力。

    浑元力具有整体、爆发、惊弹的性质和发力时具有最近的距离、最快的速度、最高的频率,最大的重量的特点。浑元力是意拳之所长,是意拳区别于其他拳种的重要标志。

    意拳把桩功、试力、发力的练习过程称为摸劲。宗师王芗斋先生把这叫做“体认功夫”训练中要求“平心静气、凝神定义、顺其自然、舒适得力”要求训练全过程始终强调意念诱导,以意念统帅全身。王芗斋先生称之为“意拳者,举手投足皆意,念也。由此可见,意拳功夫的提高靠的不是形体套路的外观的重复和强化,主要靠的是潜心体会过程中的悟性。

    意拳深元桩在形体间架设置中明确提出了关于意念,重心配备的三个三七关系。即:上三下七,前三后七和撑三抱七。

    意拳把桩功练习过程中形和意的关系分为:有形有意,有意无形,无形无意三个阶断。

    意拳把桩功、试力和发力三个部分组成的摸劲过程分为三个阶断:仅仅掌握动作要领而做不出正确发力的泛化阶段,已经能做出正确发力的但时对时错的分化阶段;全面掌握浑元力已达随心所欲的自由化阶段。

    关于意和力的关系,根据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和循序渐进的原则.又分为:用意不用力,意到力到和意力不分三个阶段。

    通过要领明确、意念具体、阶段分明的训练。意拳完成了由神练(桩功)到形神兼练(试力)和形练(发力)的由内到外、由神到形和神兼练的过程。完整而具体的体现了内外家拳法相结合的训练模式。

    意拳特定的试声方法,讲究声由内唤,声力并发,发声瞬间气宜下沉,形成腹腔加压,丹田充实,增加抗打击的能力。同时声由内唤的振动而调动更多筋肉细胞参加发力,极大的增加了打击的力量,发声与发力相结合,无异于如虎添翼。

    意拳步法训练主要以摩擦步为主,要求做到“上动下自随、下动上自领”在前、后、左、右退、进、转、停中都能保持身体重心的平稳和协调。根据实战的原则,把身体及时运送至恰当的位置,以便能够在不同的情况下随机随势的实施发力。

    推手是火器代替冷兵器以后,我国武术界所保留下来的一种既不伤人又能区分武功高低的对练方法。其中包含很深的学问和功夫。今日社会上之推手多流于形式而近乎于游戏。意拳认为:推手功夫训练的目地在于弥补散手之不足。

    意拳散手是意拳所有训练内容的总成。是意拳功夫的集中体现。意拳认为:散手是不附加任何条件的徒手搏击。由于意拳散手训练立足于实战,加之风格独特的浑元劲力。所以不少意拳选手在国内武术散打比赛中和公安、国防实践中充分显示了很强的战斗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