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8脊柱外科最新研究进展 下篇

 无心过失 2018-12-28

于斌

北京协和医院脊柱外科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脊柱畸形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学会骨科分会第一届、第二届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骨科专业委员会脊柱分会脊柱腰椎教育工作组委员、国际矫形与创伤外科学会(SICOT)会员等。


2018年脊柱骨科最新进展(下篇)

 

来自哥伦比亚密苏里大学的Choma教授对近一年中发表的脊柱外科研究文献进行了回顾总结,选择出同行评议质量最高的研究,主要探讨了颈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外科手术、脊髓损伤预后因素等方面的最新进展。


03
背部和颈部疼痛


椎间关节射频消融术

荷兰学者Juch等通过一项多中心前瞻性研究(证据等级II级)比较了射频消融联合功能锻炼和单独功能锻炼治疗腰痛的疗效,共纳入了681例患者,分别随访3个月、12个月。在各时间节点对患者自述的疼痛情况均无明显效果。因此,并不能说明射频消融在治疗腰椎椎间关节和骶髂关节导致的慢性背部疼痛的临床意义。


Lee等通过一项Meta分析,纳入了7篇研究共454例患者(证据等级II级),其中231例为射频消融椎体小关节去神经, 223例为假手术或硬膜外阻滞。结果发现射频消融去神经组(尤其是最初诊断性小关节阻滞时反应良好的患者)在背部VAS疼痛评分上优于对照组,且这种优势在随访1年后超过了临床重要差异的最小值。为此,作者认为射频消融去神经可作为治疗慢性腰背部疼痛的一个选择,特别是目前这一区别可以帮助解释该研究和前面引用的研究结果的差异。


急性下腰痛的物理治疗

Frit等通过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证据等级II级)比较了220例急性下腰痛早期和延迟物理治疗的疗效,一开始的分析显示早期物理治疗有一定的优势。但是,最近研究者对此研究进行效益分析,发现早期物理治疗组每一质量调整生命年(quality-adjustedlife year)物理治疗费用需增加约32058美元,并认为这是划算的。

 

04
代谢性骨病和脊柱肿瘤


脊柱转移瘤患者生存预测

Amelot等搜集了51例手术治疗多发性脊柱骨髓瘤患者(证据等级III级),作者比较了每位患者的Takuhashi 和Tomita生存评分和实际存活情况,中位存活时间为108个月,Takuhashi 和Tomita均明显低估了患者的实际生存情况。因此,作者认为这两个评分可能不适用于手术治疗脊柱多发性骨髓瘤患者。


每周注射特立帕肽在骨质疏松患者脊柱融合中的应用

Ebata等通过一项随机对照研究(证据等级为I级),将66例年龄大于50岁患有骨质疏松腰椎融合术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接受皮下注射特立帕肽,一组为不接受。持续六月后,CT扫描发现,特立帕肽组椎体融合率(69.0%)明显高于对照组(35.1%),作者提出每周注射特立帕肽在骨质疏松患者中有利于提高椎体融合率。


专家点评:由于特立帕肽费用较高,且存在一定的致瘤性,因此,应用对骨质疏松患者每周注射特立帕肽以提高椎体融合率不宜常规应用。


05
畸形


成人退变性畸形

欧洲脊柱研究学会随访了多中心222例成人脊柱畸形患者2年,剔除了整体力线和比例评分来预测机械力学方面的并发症。目前这个评分系统可以用于其他患者或者病例,还需要观察者间和观察者内可靠性研究。

 

目前学者推断三柱截骨越靠近尾侧在矫正矢状位畸形方面可能更有优势。Ferrero等通过一项多中心回顾性研究(证据等级III级)纳入了共468例患者均接受三柱截骨矫正脊柱畸形,平截除角度为25.1°,矫正角度不会随截骨平面而改变,并且矢状面垂直轴和骨盆倾斜的矫正程度与三柱截骨平面无关系,但术后假关节和肌力异常在更低节段的三柱截骨中更为常见。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Thompson等随访了168例采用支具治疗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证据等级III级),观察结果为脊柱侧凸加重大于50°或手术融合,同时也观察患者支具使用的依从性。作者发现,即使脊柱侧弯程度和患者支具治疗的依从性类似,但是,胸弯患者比腰弯患者支具治疗的失败率更高。

 

Bartley等研究了近20年多中心共3582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证据等级IV级),发现围手术期大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6%,随访两年后大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1%。

 

外表形态观察(Surface topography)学仍然以作为评估脊柱畸形的一种潜在方式,或关注避免儿童接受过多的离子辐射。来自加拿大的学者Alberta等,通过无标记外表形态观察(Surfacetopography)方式测量45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畸形患者(证据等级为II级),并通过与影像学上的对比,观察1年。他们提出了决策树,并确认这种方法对轻度侧凸患者具有很强的敏感性和阴性预测率,可以减少31%的射线暴露。

 

有学者认为围手术期氯胺酮麻醉药物的使用剂量可能会改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术后镇痛效果。近期有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证据等级II级)比较48例患者术后72小时内安慰剂和氯胺酮镇痛效果,发现两者在术后镇静需求、镇痛方面无差异。

 

创伤和脊髓损伤

Squair等通过直接测量平均动脉血压和脑积液压力间接监测脊髓灌注压力(证据等级II级),经过对连续92例创伤性脊髓损伤患者的测量,发现如果脊髓灌注压力小于50mmHg的次数越多,脊髓功能改善越小。这个研究尚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支持。

 

Kwon等分析了50例急性脊髓损伤患者的脑脊液(证据等级II级),脑脊液通过放置于鞘内的导管多次获取,通过对脑脊液细胞因子的分析,发现在损伤6个月之后细胞因子的变化水平与力量和功能的预后改善有关,这个研究结果作为脊柱研究中作为新的领域,需要更多的后续研究。


专家点评:脊髓损伤由于较高的截瘫发生率,一直倍受众多学者关注,期待能够使患者神经功能得以恢复。Kwon等报告的方法可能对后续研究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此外,智能机器人辅助手术已在一些医院开展,其可提高内植物置入准确性,较少辐射暴露。微创椎间孔镜技术发展迅猛,其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从最初单纯的腰椎间盘突出发展到腰椎管狭窄,甚至有作者报告可以通过椎间孔镜技术完成椎体间融合(EndoLIF),这将进一步拓展椎间孔镜技术的应用范围。3D打印技术在骨科也开始有应用,并有一些产品获得国家食品药瓶监督管理局认证,有望应用于临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