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瓷都游记,状元洲上状元阁的楚风神韵(三)

 成靖 2018-12-29
编者按


红壁沙版,玄玉梁些。

仰观刻桷,画龙蛇些。

坐堂伏槛,临曲池些。

芙蓉始发,杂芰荷些。

紫茎屏风,文缘波些。

                      ——屈原《招魂》


楚风建筑  道法自然

楚人博采众长,独创一格,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不但首推县制,首筑长城,独步青铜铸造,独创连发弓弩,而楚国建筑也同样宏伟与精美,成为列国诸侯竞相效仿的表率。


“灵王倾国崇台宇,钟鼓凌空震三楚”,作为“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之一的楚国,在中国建筑史上留下了灿烂的文化篇章。“章华台是我国古代第一座层台累榭”,“作为游宫建筑群和园林建筑群的鼻祖,在世界建筑史上也有并非无足轻重的地位”(张正明《章华台遗址琐议》。

中国哲学提出的“天人合一”,内涵着人既要顺应和尊重自然,又要认识和把握自然规律,进而实现人与自然界和谐统一等要义。

【老子】认为天地万物是一个整体。“道”是天地万物的根源和基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又“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周易》崇尚天地和合,并将天地人视为“三才”,强调人应当与天地和合,建构起一种天地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中国园艺的最高境界就是“天人合一”,讲究自然天成,不露人工斧凿的痕迹,将自然“人格”化。崇尚自然的思想首推道家,而楚国是道家思想的发源地,天人合一”的文化思想始终贯穿楚国建筑的设计、建造、装饰中,是楚人的伦理观、审美观、价值观和自然观的深刻体现。

中国制造  席卷欧洲

传教士东来的初衷是为了推广基督教,而结果却大相径庭,占绝对优势的中华文化几乎是倒灌欧洲,直至“欧洲中心论”逆流而起,传教士也从宗教殖民转变为武力殖民、文化殖民的先锋。

荷兰东印度公司使节纽浩夫(JohanNieuhoff,1618—1672)的《中国出使记》


吹拂欧洲的“中国风”发端于11世纪,13世纪成为季风,16世纪变成飓风,法国是欧洲的中国文化传播中心,【Chinoiserie】成为了法语专属名词,但中国的园林艺术却于17世纪首先登陆英国,英国是最早模仿中国园林的,影响也是最大的国家(欧洲17世纪才有“国家”概念),随即风靡整个欧洲,18世纪中叶达到顶峰。

法国的芳藤伯罗宫,德国的无愁宫,瑞典国王阿尔道夫·福雷德里克送给王后洛维萨·乌尔里卡的生日礼物“中国宫”,都带有“曲尽其妙”的浓郁的中国风韵。


根据史料,最先介绍中国园林建筑的除了《马可·波罗游记》,就是利玛窦协助范礼安(Alessandro Valignano,1538-1606)于1582年(万历十年)撰写《圣方济各·沙勿略专》中的《论中国的奇迹》及奥斯定会西班牙传教士胡安·冈萨雷斯··门多萨(Gonzales de Mendoza,1540-1617)于1585年汇编的《中华大帝国志》,后者可以视为中国园艺西传的开始。


1685年,【英】威廉·坦普尔爵士(William Temple,1628—1699)所著《论伊壁鸠鲁的花园》中写道:中国人会讥笑英国人的几何式种植,中国在造园艺术中人们通过极其的想象力来创造出造型丰富、夺人眼球的美丽景象,然而这样的一些规划形态却不是人们一眼就能将其看透看明白的造型形态。


1756年,《世界报》的撰稿人查德·坎布里奇【英】曾自豪的写道:“不管人们对‘中式园林’ 如何评价,也不管那些说法是真是假,我们英国人最早发现他们的审美趣味,这一点毋庸置疑。”


1757年4月,包考克博士游历英国时写道,所到之处满目皆是中国货:中国画、中国船、中国建筑、、、。


苏格兰建筑家、造园家威廉·钱伯斯勋爵(William Chambers,1723-1796年)通过瑞典东印度公司多次到过中国。曾赞叹:“中国人的园林布局是杰出的,他们在其中所表现出来的趣味,正是英国长期追求而未能达到的。”

英国桂冠诗人威廉·怀特黑德(William Whitehead,1757—1785)曾在《世界报》12期抱怨道:“弄得样样东西都是中国式的,或者是按中国情趣设计的;若用较为委婉的说法,便是‘半中国式的’。桌子、椅子、壁炉架、镜框,甚至最平常的家庭用具都得屈从这一新奇的标准;中国热真可谓风靡一时,户外的东西更是如此,连牛棚的门也改成了T形或Z形,而每间牛舍的角上都挂着铃铛。”

1848年亨利·奥斯丁设计的中式纽黑文火车站(1874年被毁)

状元洲阁  道法自然

湖湘四方交融,“湘东门户”醴陵既为荆楚古邑,又处“吴楚咽喉”,备受荆楚和吴越建筑的影响。

楚人信奉的老子“道法自然”的美学观,古楚建筑追求天然形胜,注重对自然的移接因借。醴陵三面环水,状元洲若琴横水上,渌江时有潮汛,状元阁融合了高台、干栏式建筑于一体,应天从人,正是楚风一脉,充分体现了崇敬自然和情系故土之特性。


中轴对称,是融于建筑里的极具约束力的中国礼序,大到宫殿,小到宅院,莫不如此,中国人有着千年不变的恪守,其标准布局通常以南北向为轴,受地形地势限制以东西向亦可。

醴陵状元洲东西长510米,南北最宽处90米,以东西为轴,其建筑布局遵守方正严整的中正思想,状元阁及图书馆等主要建筑物位于主轴线上,亭台水榭居两侧和谐对峙,符合中国古代社会宗法和礼教的制度。

六角攒尖“品禅”“听蕉”左右而立

【品禅】【听蕉】四面迎风八面玲珑,乃“园林之眼”亭者停也,雨打芭蕉听禅机,品禅涤心悟心境,从而见微知著独见前闻不惑于事。“虚能引和,静能生悟;仰以察古,俯以观今。”庄子曰:“冥冥之中,独见晓焉;无声之中,独闻和焉。”


亭有顶无墙,廊有盖无壁,无不将视觉延展至外,这种似有如无、似静而动的渗透性“灰空间”,涵蕴于古楚建筑中的虚实互补、有无相生的“空灵”美学意念。

起着遮风避雨、联系交通等实用功能的回廊,其长、深、空的视觉效果,给人以曲折悠远的变幻之感,即明朝计成《园冶》所谓“长廊一带回旋,在竖柱之初,妙于变幻”之义。古人诗词常以廊表达相思与闺怨,亦有追思和冥想之意。


中国古代建筑把屋顶视为第五立面,从高空俯视,富有弹性的屋檐曲线、由举架形成的反曲屋面、远伸叠翘的翼角,以及歇山、庑殿、攒尖、重檐等多样屋顶形式,配以流光四射的琉璃瓦,“第五立面”魅力无穷。状元阁的“重檐三滴水”,颇有屈原《九歌·湘君》“鸟次兮屋上,水周兮堂下”的生活情趣和浪漫色彩。

八角重檐攒尖顶俗称重檐三滴水

江河之滨  上善若水

楚王好筑台,楚国的亭台遍布高山流水间,其宏阔气势彰显着崇拜自然的宇宙精神,引领战国诸侯筑台之风盛极一时。

阁是道家建筑的一种,与道家的其它传统建筑如观、洞、宫、塔不同,给人一种飞阁崛起,层楼俨以承天的气势,主要为登临凭吊、游憩、藏书之用,在造园中往往作为主景。

状元洲虹卧西东纳天地之灵气,状元阁雄峙湖河之滨呈负屃之魂,楚辞《河伯》中咏道:“鱼鳞屋兮龙堂,紫贝阙兮朱宫,灵何为兮水中?”

洲阁流水相印,化静为动,虽静犹动,蕴含着活泼、热烈的生命活力,非常符合“上善若水”之意境。


状元阁中通四敞,内外空间通透对流,与自然融合相亲;层檐飘逸,环廊凭栏,不仅富含古韵,且模糊了楼阁冷峻的外廓,弱化了与自然的边界,近看突兀,远眺却似温润的镶嵌于水天一色之间,以达天、阁、人共鸣。

春秋时期,楚国的门长宽比是1:0.5到1:0.6,相当于黄金分割的比例,楚国有正侧门之分,侧门刚好是正门的一半。


迎晨曦,送暮霭,状元阁与自然浑然一体,编织出云蒸霞蔚,光怪陆离的奇妙景观;或梅雨绵绵,江面袅袅升腾的薄雾如轻纱遮面,平添了几分朦胧神秘。

登台送目,临榭远眺,一种寥廓的宇宙意识顿时在胸中奔涌,这正是老子所谓“大象无形”,用“有限”的物象寄托“无限”的苍穹意念。


夜幕降临,状元阁虹霓辉耀,江水波光粼粼,缤纷倒影如银蛇游动,灯火阑珊处游人如织,笛子二胡音韵不绝,毫无寂寞孤独之感。

“但愿置樽酒,兰釭当夜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