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玉识趣(49):时代工具有特征 同工同艺不同形

 昵称S60KR 2018-12-29

型制似为良渚权杖玉钺底部之玉镦的藏品(图1),见仿的原因在于纹饰见仿、掏膛挖孔不真(参见《古玉识趣(47):形似良渚钺之镦纹乱新工为仿型》)。

古玉识趣(49):时代工具有特征 同工同艺不同形

图1

或有藏友不以为然,认为符合古玉钻孔取料的工艺特征:掏膛的两端见明显钻孔、掏膛的底部也见管钻工痕,应该符合古工掏膛特征(图2)。

古玉识趣(49):时代工具有特征 同工同艺不同形

图2

值得强调的是:虽然同样是钻切掏膛,但是由于工具的局限,不同时代的工艺仍然打上时代的烙印,古玉的每一道工艺都应该有与其所处时代相对应的痕迹特征,才能鉴定为真。

良渚时代的掏膛工艺所处的技术水平如何呢?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方向明先生《良渚琢玉——兼谈新石器时代玉器考古学研究的意义》有详实介绍。

掏膛是对需加工的部位(卯孔)进行多次实心钻(单次的往往是管钻掏膛),往往用于端饰。

掏膛的技术由工具决定。良渚时期的掏膛工具主要靠实心钻,这种实心钻在浙江余姚田螺山和宁波慈湖的河姆渡文化晚期的遗址中曾有出土,为组合式实心钻(图3)。良渚文化的实心钻也是类似的组合式,可以钻的很深,如反山M17:9遗址出土的长玉管,长12.48厘米,双向实心钻而成,其中一端钻深达11厘米,是目前已知最深的实心钻痕。

古玉识趣(49):时代工具有特征 同工同艺不同形

图3

用粘结方式组成的复合式钻头就是良渚时代掏膛的工具了,这样的掏膛可以根据需要把钻芯留在加工件的底部(图4)。

这样的钻头是不规格的,所钻出的工痕也无规则可寻,从瑶山M11:72遗址出土的一件半成品掏膛工件上来看,一个榫卯孔的掏膛至少进行了7次规格不一的钻孔(图4)——钻头的大小规格不一样,留下的孔痕也不一样,那是原始工具艰难的完成。

古玉识趣(49):时代工具有特征 同工同艺不同形

图4

良渚时期的工具水平只能带来这样的工艺结果,当然同一时期不同阶段和不同区域的工艺会产生些许差别,但差别不会巨大。到代真品的良渚掏膛孔壁只能留下钻孔锯齿状边沿,如果似如此钻孔后轻松削平孔内边沿的工艺,则是现代电动工具的杰作、绝非良渚工艺所能达到的水平了(图5)。

古玉识趣(49):时代工具有特征 同工同艺不同形

图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