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星巴克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我们这里员工至上,股东不重要

 摩诃般若波羅蜜 2018-12-29
在舒尔茨离开原来的星巴克,自立门户的时候,他对公司的运作模式和价值观并没有什么明确的规划。但是他很有理想,一心要通过星巴克,把意式咖啡和咖啡文化带给全美国乃至全世界,这种激情和魄力吸引了一位小有名气的咖啡专家——戴夫·奥尔森。奥尔森不仅懂咖啡,还特别擅长管理公司内部事务。于是,俩人一拍即合,舒尔茨主外,奥尔森主内,一个富有创业的激情,一个具备专业化团队的运作能力,成了绝对的黄金搭档。
   
那么,星巴克的价值观又是什么呢?在这一点上,他们也有着共同的看法,那就是以人为本。如果要用一个关键词来描述星巴克的企业文化,那一定是“伙伴”。对于星巴克来说,无论是员工,还是客户,又或者股东,都是公司的伙伴,都应该共享企业成长带来的价值。在这三类伙伴中,星巴克最看重的是员工,其次是顾客,最后才是股东。你可能会觉得不可思议,对于一个上市公司来说,股东不是最重要的吗?为什么星巴克会有“员工至上”的原则呢?
   
原来啊,在舒尔茨买下老星巴克以后,曾经的同事变成了他的下属,虽然他们表面上对舒尔茨这个新老板笑眯眯地表示祝贺,但心里其实很担忧,因为他们对舒尔茨没信心,要知道,舒尔茨对咖啡的大部分知识还是他们教出来的呢,所以在他们看来,新的星巴克前途未卜。就这样,公司里的信任越来越少,焦虑却越来越多,不停地有人离职跳槽,留下的人也干劲不足。
   
这不禁让舒尔茨想起了他的父亲,父亲曾经尽力改变自己的处境和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但是在号称“梦想之地”的美国,却没有一个地方能给他生活的尊严,最后沦落到在贫民窟过日子。他脸上经常流露出的那种怀疑和气愤,跟舒尔茨在员工们脸上看到的表情一模一样,他们都觉得自己的价值被低估,对未来没有安全感。舒尔茨意识到,如果不能在管理层和员工之间建立起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关系,那么什么目标、什么梦想都只会是空话,永远实现不了。
   
于是,他定下了一个目标,要尊重和珍惜每一位员工,跟他们共享发展的成果,让他们为在星巴克工作而感到骄傲。他希望在星巴克,每个人都能实现属于自己的价值,并且得到他人的尊重和认可。
   
举个例子,在1988年,面对飞涨的医疗保险成本,大多数公司的管理层都挖空心思,想出各种招数来控制公司的医疗开销,然而星巴克却反其道而行之,想方设法给员工增加医疗保障的福利,甚至对那些每周只工作24小时的兼职员工也一视同仁。1990年,星巴克更是推出了一项名叫“咖啡豆股票”的员工期权计划,把星巴克的所有员工都变成了公司的合伙人。
   
毫无疑问,这两项计划给公司带来了不小的资金负担,但它们带来了更有价值的回报:员工对公司的信任感和归属感大大增强,让星巴克的员工流动性远低于同行业的其他公司,这不仅节约了培训新员工的开支,还降低了客户的流失率,很多老客户在常去的店里都有认识的店员,毕竟谁不喜欢熟悉的感觉呢?每天去买咖啡,不用说人家就知道你喝什么,还熟练地在杯子上写下你的名字,想想都觉得很贴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