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忆昔旧游-酒】(原创)

 西园倦客 2018-12-29
 【忆昔旧游-(6)酒】(随笔)


   酒实在是神奇的一种发明,三杯老酒下肚,一个人的人生观就会发生奇妙的变化。中国人一直认为此物是杜康的发明。曹孟德便有了“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咏叹。但是酒是否真能“解忧”不得而知。倒是确能勾起人的许多忧愁。曹操就马上推翻了自己的观点,“忧从中来无断绝”。“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举杯浇愁愁更愁,抽刀断水水更流”,看来酒倒是起了相反的作用。余光中说,酒入愁肠,只能浇起一种壮烈的幻觉,岂能到心?大凡酒鬼都有这样的感受,一夜酩酊大醉,醒来后空虚的心比床头的空酒瓶还空。酒的最大的坏处是“乱其心性”故而,大多数宗教都视其为“禁物” 。《尚书 酒诰》曰: “祀兹酒”,“勿彝酒”,都是在警示人们不可过度饮酒,魏晋的名士如“竹林七贤”都以善饮酒而出了名,尤其是那个刘伶,都快喝出病了,妻子让他戒酒,他却说戒酒可以,但须备好祭品,好在神灵前发誓。妻子随备好酒肉果品让他发誓。刘伶却背着妻子说:天生刘伶,以酒为名,妇人之言,慎不可听。待妻子回来,他已经享用了祭品,喝得酩酊大醉。

     酒可以壮胆,平时不敢做的事,不敢想的事,几杯过后就能敢做敢想。武松那厮喝了“三碗不过岗”,就敢和“吊睛白额大虫”过招。至于酒后敢牵扯皇妃娘娘的衣裙,色胆包天之徒,历史上也不乏其人。中国古人有写过《酒德颂》,酒不但会乱性,还会损德。逢年过节,朋友相聚,小酌几杯,增添几分快乐,自是怡情之事。但喝五幺六,灌得呕吐狼藉,相互争雄,酒进舌出,搬弄是非,最终黑了脖子红了脸,发誓不再交往,实在有损其德。更为严重的是损伤肝脏,如古龙大侠,最终成为酒鬼。家乡是青稞酒的发祥地,也是西北最大的酒业集团所在地。相传青稞酒的酿造历史不少于三百年。清代就有“八大作坊”,以“天佑德”最为出名。其酿造方法是晋商传自“杏花村”汾酒,没有品尝过青稞的人是绝对区分不出两者的差别的,实际上汾酒以高粱为原料,其味道干烈,而青稞酒以高原红青稞为原料,其味绵甜独特。  西北人喝酒豪爽,这与气候,饮食有关。气候寒冷,常吃肉类,喝酒有助于消化和御寒。

    时下有的人喝酒既不是“品”,也不算“饮”,是如刘姥姥所言,是饮马饮驴。不论是“茅台”“五粮液”还是进口的“轩尼诗”“人头马”,只管灌。我就多次亲历过这种场面,那简直是“恐怖”,掐着鼻子硬灌还不算,几瓶啤酒被强行灌下后,还不许上厕所,挤在沙发上左右还要摇晃,也许大家都见过摇晃过的啤酒瓶刚打开的情形吧?还有“打擂”的豪壮场面,十几人聚在一起,长条桌上摆一溜龙碗,倒满酒,一人作擂主,其余人排队挑战,输了的一声绝望的长叹,赢了的自然喜形于色,最终,都是两败俱伤。绝大多数古人还是饮酒有度的,他们深得酒之真味。“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可见喝酒是要选择对象和场合的。那种曲意逢迎,强人所难的应酬是不喝也罢。

     记得小时候老祖母时常做一种甜食——甜醅。先把白青稞用温水浸泡,去皮,煮熟。放在阴凉处,拌以酒曲,码放在坛子里,搁置半月。待发酵有酒味,盛在碗里,拌上白糖。特别好吃。但少不更事的小孩贪吃,尤其是里面的汁液,实际上就是清酒。结果是酩酊大醉。那好像是自出生以来第一次醉酒,所以记忆深刻难忘。家乡是青海出名的酒乡,有对联赞道:开坛十里游人醉;驮酒千里路风香。故乡人也是出了名的酒徒。无论男女老少都能喝几杯。外乡人都说互助的麻雀也能喝二两,这不是夸张。大凡酿酒作坊,将酒糟堆放在露天的地方,卖给农民做饲料。因酒糟里有大量的囫囵青稞,被泡得通红透亮,麻雀吃了,就会醉倒,我就亲眼见过醉了的麻雀扑腾着翅膀,愣是飞不起来。记得母亲喂猪,也用酒糟,那老母猪吃醉后的憨态,十分有趣。

  常言说:花要看半开,酒要饮微醺。这才是饮酒的最高境界,适逢过年,希望朋友们喝出情谊,喝出健康,万事如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