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湿疹中医名家内服效验方(一)】

 石门易卜 2018-12-29

1.湿疹灵

(1)处方大黄、黄芩、黄柏各10g,苦参、海螵蛸各20g,地肤子、白鲜皮、土茯苓各15g,黄连8g。皮肤潮红,水疱糜烂,剧痒,溲黄便干,苔黄腻者,加金银花、连翘、茵陈;皮损色暗,滋水浸淫,纳减便溏,苔白腻者,加炒白术、云苓、炒山药。本方有消热解毒,利水渗湿之功。

(2)方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服用。同时配合用五倍子、槟榔、苍术各10g,明矾、滑石粉各20g,冰片3g,泼尼松、苯海拉明各10片;共研细末。渗出多用药粉外撒患处,渗出少或无渗出用香油调敷患处,每天2次。

2.氤氲汤

(1)处方黄豆卷60g,佩兰、焦栀皮各10g,藿香、青皮各9g,连翘、郁金各12g,滑石18g,细通草、石菖蒲各6g。本方有芳香化湿,消热透表之功。

(2)方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

3.湿疹汤

(1)处方萆薢、泽泻、车前子、茯苓、苦参、白鲜皮、防风、地肤子各5~9g,薏苡仁、生地各6-20g,金银花、连翘各6-15g。亚急性湿疹者,加蝉蜕、白蒺藜;慢性湿疹者,去车前子、泽泻,加玄参、当归、乌梢蛇、红花。本方有清化湿热,滋阴养血,祛风通络之功。

(2)方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

4.石膏芩青汤

(1)处方生石膏、马齿苋各30g,黄芩、六一散各10g,大青叶、白鲜皮各15g,生地、白茅根各20g,丹皮12g。皮损泛发全身,鲜红灼热,身热烦躁,舌红绛者,加水牛角粉、赤芍;水肿明显,滋水淋滴,水疱多者,加车前草、茵陈、汉防已;瘙痒剧烈者,加苦参、地肤子、僵蚕;对药物、食物过敏者,加连翘、蚤休、绿豆;皮损发于头面部,日晒加重者,加青蒿、地骨皮。本方有清热,凉血,利湿之功。

(2)方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早晚2次服用。同时配合外用涂擦炉甘石洗剂。若水肿明显、渗出水疱多者,用上方内服汤药第三煎,放凉后湿敷患处。

5.枣仁安神汤

(1)处方酸枣仁、白鲜皮、威灵仙、当归、白芍、熟地各15g,生龙骨(先煎)、夜交藤、何首乌各30g,苦参、五味子各10g。本方有养血安神,祛风燥湿之功。

(2)方法水煎取汁,分次温服,轻者每日1剂,重者每日2剂。同时配合外洗药:白鲜皮50g,荆芥、防风各30g,冰片(后下)0.5g。每日1剂,水煎取液外洗患处。

6.加味四物汤

(1)处方熟地或生地15~30g,白芍或赤芍、当归各10-30g,川芎8~15g,何首乌15~40g,刺猬皮、乌梢蛇、苍耳子、皂角刺、蛇床子、白鲜皮、白蒺藜各10g。风热偏重者,加防风、苦参、薄荷;风寒偏重者,加桂枝、荆芥;湿热偏重者,加茵陈、黄柏;血热偏重者,加丹皮、青蒿;热毒偏重者,加金银花、土茯苓;偏血虚者,加龙眼肉、紫河车;偏气虚者,加黄芪、黄精;偏血瘀者,加丹参、地龙;纳食不香者,加山楂、山药;顽固性奇痒者,加全蝎、蛇蜕;反复发作者,加核桃仁。本方有养血祛风止痒,清热解毒利湿之功。

(2)方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上午、下午空腹服用。每剂煎完2次后,适量多加水,煎第3次,煎开40分钟,去渣,将药液倒人澡盆,洗澡半小时。同时配合针灸治疗:取百虫窠穴(血海上1寸),常规操作,留针40分钟,每隔4-5分钟行针1次,使针感向周围扩散,每日1次。

7.龙蚤清渗汤

(1)处方龙胆草、黄芩、炒山栀、当归各10g,蚤休、生地、白鲜皮各30g,丹皮12g,赤芍15g,苦参10-30g,六一散(包煎)25g。如渴饮脉洪者,加生石膏、知母:瘙痒剧烈者,加地肤子、川槿皮;神经性皮炎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者,加丹参、莪术。本方有消热解毒,利湿止痒之功。

(2)方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

8.加减四妙汤

(1)处方薏苡仁50g,苍术、黄芩、川芎、白蒺藜、赤芍、生甘草各15g,苦参、白鲜皮各20g。湿烂性湿疹有渗出、黄水多、继发感染者,加板蓝根、金银花各25g,或加蒲公英30g;糜烂渗出重者,加紫草20g,或外用紫草油纱条。本方有消热燥湿,通络止痒之功。

(2)方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

9.热湿系列汤

(1)处方热盛型药用生槐花、土茯苓各30g,生苡米20g,生甘草10g;湿盛型药用全蝎、三棱、莪术各10g,皂刺、厚朴各15g,炒白芍、白鲜皮各20g。

(2)方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