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编剧步步为营

 江山携手 2018-12-29

摄影机角度和剪辑说明

确立镜头(establishing shot)、CU(特写,close up shot)、POV(主观视角,Point of view shot)、切(cut to)和溶(dissolve)等术语,并不是严格限定的禁忌,但是新手们最好还是避免使用它们,将如何拍摄和剪辑电影的决定权留给导演吧。

   同样,也要避免使用这样的语句,如:“摄影机找到并跟随着……”实际上,永远不要提及摄影机。我强烈建议你去掉“我们能看到……”或者“我们听到……”这样的说法,用“我们”来提示剪辑安排已经过时多年了。虽然这样使用并不会造成致命的伤害,但是它们会使你的作品看起来很陈旧。这就是写作电影剧本时一点点可怜的心理战术。

   如果你看到了有摄影机角度和剪辑说明的完成台本,就当没看到好了。既然电影工业都要求我们不要在商业剧本里出现这些元素,我们为什么还要花费时间在这些必须避免的事情上呢?一个优秀编剧的品质就在于不必使用“镜头”的词汇便能在文本中用暗示的手法掌控镜头角度和剪辑。)

  外   游行场地(暗示广角镜头)
  星条旗在看台上飘扬。(暗示中景)
     达伦走向麦克风。(可能是特写)

   在这种转变中,每个场景的结尾自然意味着“切”,除非编剧另有安排。所以在每个场景结尾都写上“切”,就像在每页页首和页尾用“未完待续”一样没有必要,冗杂而且空洞无物。

 提示!当你提交一个剧本时,你就好像是在应聘一个职位,你的剧本就是你的求职书,而制片人便是你将来的雇主。他们需要你的作品符合他们对商业剧本的要求,他们想要你把那些技术行话从剧本中清除,所以最聪明的办法就是迎合他们的要求。制片人不在乎你的场景是否以“溶接”结尾,但是他们确实在乎你的剧本是否能成为银幕上的一场戏。

 介绍人物

   在动作段落中,当你第一次介绍出场人物时,用黑体标出他的名字。然后,用正文字体。比如:

     外  游行场地——日
  清晨,天很蓝,阳光强烈,热浪在草地上升腾。场地边的露天看台上,红白蓝星条旗飘扬。
  达伦,穿着制服,在指挥台出现。他敲敲话筒,看它是否开着。

    第一项工作,赋予人物一个合适的名字。“一个女人劝说一个男人不要自杀”,这样太空洞。“简劝说艾德不要跳楼”这样的表达就会赋予人物以生命,人物越显得真实,越能帮助你设计他们的动作。另一方面,你可以用属性称谓来介绍配角或背景人物,比如“两个警官”,“一个侍者”或者“一群人”。它们也都必须用黑体标出,同样,紧接着转成用正文字体:

  外 游行场地——日
  人们开始入座。一些人拿着旗帜。一队衣着鲜艳的守卫雄赳赳气昂昂地走进场地,守卫的旗帜还未展开。

  “致命”的问题
     一个学生曾经问道:“我是否该将一具尸体视为某个人物呢?”我的回答是:“只要它开口说话。”有时候,在你介绍人物时,你必须弄清楚它们是否是“人物”。在戏剧中,人物参与戏剧动作。如果你的尸体开始像其他人一样说台词和有行动时,你可以视他为“人物”,给他去一个名字,在动作段落中用黑体介绍他。如果你的尸体只是伸开四肢,僵硬地躺在地上,它就属于设定情景,成了背景的一部分,如同道具一般。

  写作对话:
    在距页面左缘3英寸处开始写作对话,并将它限制在一个大约3.25英寸宽的方框内(不要超过这个范围)。从左边的空白处起的右边边缘,再留出2.7英寸的空白,或者从对话框的左边边缘起,留出12个空格来,然后用黑体标示正在说话的人物名。每个人物名及其对话间留出单倍行距。示范如下:
             主持人:
             下午好,女士们先生们,奏国歌,请起立。

 避免事项
    同空格一样,对话栏的宽度也会影响你的剧本的长度。太宽或太窄的对话栏,都会影响剧本的容量,进而使剧本结构受到影响。

 同样,将一段对话在页与页之间断开,也会给人造成不好的印象,如果格式又不正确,后果会更为严重。比如:

                                  玛西亚
                今天真难挨。我要休息一下,开始崭新的明天。
断页:—————————————————————————————————————
            这场闹剧,太让我难受了。真不知道我能不能撑得过去。
    看到了吗?台词在一页结束处戛然而止,又在另一页重新开始,而且这页没有任何线索暗示说话人的身份。不要用这种方式将对话断开!说明白点,就是万万不能断开同一段对话。
  电影中的对话应该简洁。如果你的人物台词从一页一直延伸到另一页,你可能犯了“哈姆雷特综合症”:写了很多的独白,你的人物总是“很大声”地思虑着,背诵出种种思绪、感觉和事实,这样的台词太损伤动作了。如果你的谈话经常长达五六行,你就应该思考一下了。
  你可以采取重写的办法避免让谈话在页与页之间断裂。比如可以加一些东西来打断谈话:
                                  玛西亚
               今天真难挨。我要休息一下,开始崭新的明天。
                      她走向吧台,到了杯白兰地。
断页:—————————————————————————————————————:
                                 玛西亚
            这场闹剧,太让我难受了。真不知道我能不能撑得过去。
     另一种方法是让第二个人物打断第一个人物的谈话,哪怕第二个人物只说一两个词。
                               玛西亚  
                 今天真难挨。我要休息一下,开始崭新的明天。
                              
                             好极了。
断页:—————————————————————————————————————  
                                 玛西亚
            这场闹剧,太让我难受了。真不知道我能不能撑得过去。
  提示!当重新开始一场被打断的谈话时,一些剧本将“续”或者“未完待续”加在说话人物的名字旁边。这又是一个你不需要遵循的惯例。只用将重新开始的谈话视为另一句台词便可,如同上面的例子那样处理。
  大多数情况下,这样的小策略可以起到作用。但是,有些台词无法调整。如果你真的不能避免谈话被打断,可以采取这种方式:
                             玛西亚
断页:—————————————————————————————————————
                             玛西亚
         这场闹剧,太让我难受了。真不知道我能不能撑得过去。
  如果谈话断开,至少要保证每页都有两句以上的台词,不能让每页只留下孤零零的一句。一些剧作者用完整的“未完待续”,但其实用“续”就可以了。而且,有些编剧软件会自动加入“续”和“未完待续”,所以一定要加倍注意。对于断裂对话的偏见是如此严重,最好还是修改一下软件的这种功能设定吧。

特殊情况

 括号
    说话人物的“舞台说明”是在括号里的一两个台词,在人物名与台词之间用单倍行距显示(不要在括号里使用三个以上的词汇)。它们被用来提示一些在上下文中并不显著的行为动作。从左边空白的右边边缘往右2.2英寸处,或者说对话框左边边缘往右6个空格处开始写括号内容,并将它们限制在1.5英寸处,或者说对话框左边边缘往右6个空格处开始写括号内容,并将它们限制在1.5英寸宽的方框内。

                        主持人
                            (唱)
                     哦,如果你能看到……

 持续的争论
    许多其他电影专业的人士将剧本里的内容,比如标明摄影机角度等,视为一种侵犯。他们说:“应该把动作留给演员,把导演的工作留给导演干”。更有甚者,他们宣称,一个写得好的剧本,任何括号都是不需要的。举例说明:
                          示威者
                           (笑)
           让焦尼·罗杰垮台!让魔鬼船腐烂!

    我们一般会认为示威者一定很生气,但是我的括号内容却说明他们在笑,所以我会争辩说我的舞台说明赋予了场景一种超出预期的解释。但是很多电影从业人员对这种简单用法提出质疑,他们会指出:我可以用“大笑的示威者”这样的方式介绍人物出场,这样我就能删掉括号内容了。

    当然,他们是对的,我们确实很少需要括号。实际上,对于编剧新手而言,括号既是支撑又是瘟疫。为什么?因为新手都很缺乏安全感,他们抑制不住要去把所有事情解释清楚,以为使用括号就能使阅读者领会整个故事的意思。久而久之,不幸的事情发生了:几乎每段台词前面,都紧紧黏着一个括号。

   千万!千万不要这样!当你使用括号时,你就在纸上履行导演的职责。一个剧本的成功在于呈现出有强烈视觉效果的形象和戏剧性动作。如果你害怕人们会误解你写的场景,那就重写一次,重新安排你的视觉形象和动作,直到你的意思不用附加说明就能传达出来为止。当你实在需要括号内容时,将它们限制为动词,并尽量阐述行动。避免用形容词或者副词来描述行动,比如:

           (微笑)而不是(欢乐的)或者(欢乐地)
          (紧张)而不是(紧张的)或者(紧张地)
          (生气)而不是(生气的)或者(生气地)

    记住,你是在为专业的艺术家们写作。如果你做好了你的工作,你的设定情境和对话语气会给导演和演员以恰当的线索提示。百分之九十九的情况下,他们不需要你的帮助,就能正确地将场景重现。

 转场
    初学者经常会为应该何时以及怎样转场而感到困扰。这里有较好的指导方针:一个场景是指在某处发生的一个完整的戏剧动作,其时间一致,目的和人物也一致。下面的参数可能会启发你明白何时转场最合适:

          地点或时间的转变。(最为频繁)
          增加或减少人物。(较频繁)
          改变场景的戏剧目的。(有时如此)

  渐渐地,你会对这些转变产生一种本能的反应。请记住,一个场景标题(嵌入条)标志着一处场景的转换。同样,台词之间的空白也非常重要,当你改变场时,在你先有场景的最后一句台词与下一场的标题之间,应该是双倍行距。

        外 装船处——日
        港口,停泊着一艘海盗船的复制品。大笑着的示威者举起警戒标志游行。                                   示威者
              让焦尼·罗杰垮台!让魔鬼船腐烂!
       外    海滩——夜
       日落染红了大西洋。微风吹拂海滩,桑德拉注视着她的儿子提姆,这个少年正爬上岩石海滩。

    看明白了吗?当打出你现有场景的最后一行台词时,插上一行空白,然后再打出新的场景标题。你也许会看到在场景间使用三倍行距(两个回车空白)的剧本,据我所知,在场景间,两倍或三倍行距都是可行的。只是要小心,不要在其他情况下使用三倍行距。

 声效
   当你的人物或者观众听到特殊的声响,你就需要写声效。声效只在动作段落内出现,而且永远应该加黑。仅仅用一两个词提示“声音”,表明你所期望的声效只需要极小的视觉线索。(千万不要另起一栏,标明“特技效果”或“声效”。)

  怎样区别什么是声效而什么又不是呢?一个原则便是去寻找声音的来源。你能发现有什么东西能引起声响吗?如果没有,那你应该写上声效。比如:

        外 街角——夜
        倾盆大雨,电闪雷鸣。一个空的电话亭。一辆汽车驶过。电话铃响。一只游荡的狗冲着电话亭吠叫。
    你能看到倾盆大雨,所以你不需要加上声效。但是你不能看到雷声,所以,你必须写下“雷声”的声效。同样,你可也看到电话,但是你不能看到它的铃声,当电话铃响时,你需要加上声效。你能看到狗叫,所以当它叫的时候,不需要加上声效,而另一种情况:
       外    街角——夜
        倾盆大雨,电闪雷鸣。一个空的电话亭。一辆汽车驶过。电话铃响。远处传来狗吠。
这时,狗在银幕之外,你可以写上“狗吠”作为声效。
    电话铃、门铃和收音机的声音都属于声效。因为就算在银幕上看到了电话或者门铃,你也不能“看”着它们弄出声音来。在电视机上,你看到图像就会对声音有所预期,并知道它们是从何而来,但是你不会“看”到一个收音机在播放音乐。
        内 厨房——日
        收音机播放着轻音乐,这时传来“嘟”的一声。
                          广播员
                     这是动力广播网的试播节目。

   注意“广播员”的(OS),这是OFF SCREEN的缩写,意为声源在画外的台词。遗憾的事,有些初学者弄错了它的含义,并且在声效后加上(OS)。可别!这样纯属多余。只需要动作段落中用加黑表示你想要的声效。如果对话发生在银幕外,你才需要用(OS)。
   同样,请正确使用(VO)。这是VOICE OVER的缩写,意味着观众能听到的叙述声道,但是银幕上的人物却听不到,也就是旁白。比如,在《私家侦探马格伦》中的汽车追逐场面,马格伦轻声说:“我知道你在想什么。”

    编剧用旁白来揭示事实。不幸的是,如同括号一样,旁白也被新手们当作救命稻草。我强烈建议你尽量避免使用旁白。但是如果你情不自禁,请在那些剧本既不能被看到又不能被听到的材料上使用。正确使用(vo)的方式,仍是将它加在人物名后:

                              马格伦
                         我知道你再想什么。
  特效
    不必说明特效应该怎么达到。在好莱坞,能实现你设想的人数不胜数。只要简单地写下你想要观众看到什么。
        外  农庄——夜
       一个巨大的银色飞碟盘桓在空地上空,吱吱作响。出口打开,一柱光芒倾泻而出。
        光线斑斓变化,绿色小人从中走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