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宋八大家之王安石简叙

 爬虫爱书 2018-12-30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他是北宋时期的改革家、文学家。在文学方面,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精通经学,并著书立说,被称为“通儒”。

唐宋八大家之王安石简叙

王安石出生于公元1021年,他自小就很聪明,又读书刻苦,最主要的还能过目不忘,这给他以后得文学成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他的父亲王益是官员,所以他得以和他的父亲去了很多的地方,也了解百姓的生活。

公元1037年,王安石和他的父亲王益去了京城,并且结识了曾巩,当时王安石文章写的很好,得到了欧阳修的大力赞许。(王安石、曾巩、欧阳修都是唐宋八大家之中的)。

王安石在公元1042年中进士第四名,并且被任命为淮南节度判官,后调为鄞县知县,在那里王安石兴水利、办学校,有很好的成绩。

公元1051年,王安石改任舒州通判,他勤政爱民,成绩和名声都很好,后又为群牧判官、常州知州。

唐宋八大家之王安石简叙

王安石在公元1058年,被任命为度支判官,并进京任职,当时他就写了长达万言的《上仁宗皇帝言事书》,提出他变法的思想。在这次写的他总结多年的在地方为官的经历,道出了当时宋朝的贫弱的现状,而解决这种现象的办法,就是改革。王安石主张对宋朝的以前法规进行大改革。

王安石的主张虽很明确,但宋仁宗当时并没有接受王安石的变法想法。

虽然王安石当时的变法主张当时没有被采用,但后来王安石名声越来越大,也受到很多人的推崇。后王安石被朝廷任直集贤院、知知诰,审理刑狱之事,这在当时深受朝中士大夫们的赞许。

公元1063年,王安石的母亲去世,王安石于是回家守孝。虽然之后朝廷多次让王安石进京任职,但王安石皆以给其母守孝、或有病为由而没有进京。

唐宋八大家之王安石简叙

在公元1067年,宋神宗登基为帝,这宋神宗久闻王安石大名,所以他非常器重王安石,先任命他为江宁知府,后又改为翰林学士兼侍讲。

当时宋朝危机重重,又辽和西夏的侵犯,王安石就又提出改革的主张,宋神宗接受了王安石的主张,并让王安石辅助他一起改革。

公元1069年,王安石被任命为参知政事,得以成为大宋重臣。之后王安石就开始推行变法,因为当时是宋神宗熙宁时期,所以这次变法称为“熙宁变法”。

变法虽然目的是富国强兵,但变法的同时也损害了保守派的利益,因此王安石的变法遭到保守派的强烈反对。他们两派也进行了非常激烈的斗争,新旧党争之间也一直不能相合。

同时变法虽然有利,但也有弊,当时百姓为了逃避保甲法,就出现自断手腕的情况。

唐宋八大家之王安石简叙

因为王安石的变法,不仅让保守派反对,并且当时太皇太后曹氏、太后高氏也向宋神宗哭说“王安石乱天下”。

宋神宗在多方面的压力下,开始动摇了变法。于是就罢去王安石的相位,而为观文殿大学士、知江宁府。

王安石被罢去相位后,就推荐吕惠卿为参知政事,又建议韩绛代替自己,然而吕惠卿掌权后,担心王安石在回到朝廷影响到自己的地位,所以就陷害王安石的弟弟并排挤王安石。但吕惠卿的行为目的被韩绛看的明白,于是韩绛就建议把王安石调回。

唐宋八大家之王安石简叙

后来王安石虽然得以回朝再次为相,吕惠卿也被调任陈州知州,但因为变法派内部已经出现了严重分裂和矛盾,同时王安石那时也没有得到很多人的支持,所以王安石的新法很难施行下去。

公元1076年,王安石之子王雱去世,王安石非常难过,之后他辞去相位,调为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后又被封为舒国公

公元1085年,宋神宗驾崩,宋哲宗继位,高滔滔被尊为太皇太后,并且她以太皇太后的身份临朝称制,王安石被封为司空。太皇太后高氏本来在宋神宗时期就对变法极度的反感,这时她临朝称制大权在握,她就起用司马光,恢复旧法。

唐宋八大家之王安石简叙

公元1086年,当时王安石六十六岁,他因病去世。王安石去世后,朝廷赠他为太傅。到公元1094年,王安石谥号为文,并得以配享神宗庙庭。

王安石变法虽然失败了,但他还是有一定的地位,并没有因为变法的失败而结局悲惨。同时他在文学方面的成就也是很高,他无论在诗、文或词都有很高的成就,王安石出生于临川,王安石的著作作品有《临川集》、《临川集拾遗》、《临川先生歌曲》、《临川先生文集》等。

唐宋八大家之王安石简叙

其中在散文方面,王安石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辙、苏轼、欧阳修、曾巩被合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而王安石和曾巩则是临川文学的代表人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