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能力差,是因为你还在翻译英语,而不是运用英语。也就是,你必须得把读到的英语句子用汉语表达出来,才能领会其意思。这样费时费力而且不必要。单就考试方面而言,这种思路的劣势在题量小的时候不明显,但是到了四六级的时候,当题量变大,比如一篇阅读的文章有五百以上单词的时候,靠翻译理解英语的弊端就显示出来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培养语感,更确切的说是如何直接用英语思考和表达,也就是让英语直接对应语义,不经过汉语。用思考和表达方法你要做到的是:读到句子我就理解意思,而不是把它用英语表达出来,我才能理解。所以,你要做的其实很简单:避免汉语的干扰,扔掉汉语这根拐棍。那么怎么构建基本的英语思维模式呢?这和决心和习惯有关。很多人靠翻译学英语是长久以来的习惯,他们觉得这样更容易,而不愿意直接让自己接受英语的语义。对于这些人,我只有一句话奉送:扔掉拐棍,独立前行。到高中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扔掉拐棍了,更何况考六级的时候呢。思维模式的养成,是建立在长时间的练习并形成习惯的基础上的,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比如见到sheep,你想到的不该是羊这个字,而是羊这种咩咩叫的动物,比如见到moderate,想到的不是适度的这三个字,而是一种平衡的状态,不如见到justify,想到的不是证明合法,而是一种想让某事显得有道理的冲动。justify这个单词是很能考验你有没有英语思维的单词。证明某事或某物合法或合理是很抽象的概念,但是用英语解释是:to show that sb/sth is right or reasonable(表达某人或某事是正确的或对的),这一长串,靠翻译太麻烦了。但是靠理解,只是一瞬。下面是一些能让这个过程更简单的技巧:第一,所有的句子,在本源上,其实只表达了两种意思:谁做什么谁是怎么样的其它时态,语态,语气,修饰等都是细枝末节。所以在阅读中,只要能有意的往这两个方向破解就行。第二,对很多动词来说,英语释义比汉语释义更好理解。比如notify这个动词,根据notice,能猜到通知通报的意思。看下英汉对照的解释:才知道汉语释义并不达意。notify的意思是正式告诉某人某事,看了例句才知道怎么用,光看汉语解释,根本不能算掌握。所以,扔掉拐棍,向前奔跑吧。不要做翻译的无用功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