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启功先生讲刻石与拓法

 齐彦国 2018-12-30

作者:启功,侯刚

京东

【编者按:就像许多人不知道启功先生会写隶书一样,许多人并不知道启功先生也会篆刻。启功先生早年是学过篆刻的,偶尔雅兴骤起,也会捉刀在方寸之间,玩玩篆刻的乐趣。如今,家里仍保留着启老篆刻用的工具。今天讲的这段故事,其中砚台上的“启功”两字就是先生当年为备课而刻,可惜的是由于篆刻需要耗费时间,先生为节省时间都是在家里刻好后拿来课堂上讲,所以也没有留下篆刻的珍贵影像。】

 

古代的碑和志是直接拿朱(红)笔写在石头上刻,这个过程是:

1.先用朱笔将文字写在石面上(因为石面颜色灰暗,用朱笔比较明显),称为“书丹”;

2.然后刻工就在字迹上刊刻。最低的要求是把字迹刻出, 使它不致磨灭;再高的要求便要使字迹更加美观。


书法有高低,刻法有粗精,在古代碑刻中便出现种种不同的风格面貌。这种经过刊刻的书法一般有两种类型。

一种是注意石面上刻出的效果,例如方棱笔画,我们如用毛笔工具,不经描画,一下绝对写不出来。但经过石刻,可以得到方整厚重的效果。这可以以《龙门造像》为代表。

 

龙门二十品之郑长猷造像题记


一种是尽力保存毛笔所写点画的原样,企图摹描精确,做到“一丝不苟”,例如《升仙太子碑额》等。

 

升仙太子碑碑额


但无论哪一种类型的刻法,刻得像与不像,我就们没法知道了。其总的效果,必然都已和书丹的笔迹效果有距离、有差别。

我们这里主要说把纸上的字转移到石头上再经过拓这个过程。

我在纸上写两个字“启功”,这是一张宣纸,墨在上面有洇的痕迹,洇出来一些。

 

墨迹


我们怎么把它转移在石头上?这有一个小砚台,怎么把字刻在这个砚背上?我们再拿一张薄纸,把宣纸上的字给它勾出来,在每个笔画的周围勾出一个圈来。这叫做双钩。

 

双钩

 

我们把薄纸翻过来,在背面按照双钩的笔迹,拿银朱,红色的笔,把它勾出来,这是反的字。然后把反的字摁在石头上,压在石头上,再拿下来,石头上就有红细道, 出现了双钩的“启功”两个字。

 

反勾


 铺丹


根据石面上红色的细线,再拿刀子去刻。刻完了,就是这个样子。

 

刻成的效果


那么,刀刻在这个石头上必然出现、起码出现一个现象:墨写在纸上它有一种墨洇出来的痕迹,或者是浓淡的痕迹,或者是枯笔、干笔的痕迹,而刀刻在石头面上,就很难表现出洇的地方,不可能出现浓淡。

然后,拿一张白纸,把它拿水贴在石头面上,再拿一个软的包贴在纸上使劲往下摁。也许还有别的种种办法,总之是把纸捶到笔道凹进去的沟里去,然后在上面加墨,墨铺完了,拓出来就成了黑底白字,这个就叫做拓本。


拓本

拿黑底白字的拓本和墨迹对照, 可以清楚地看得出来,原来有洇的地方比较自然的样子,经过刀刻就感觉到死板,不论多么精致的刻手,总有他不能表现的地方。

这是比较精致的拓本。

 

 精拓


还有一种情况,如果拓的时候墨比较湿,墨的分量再加得重一些,结果就出现了这种现象:第二个拓本比第一个拓本看起来就瘦得多,字的笔画比较窄。

 

 拓本比较


有时候,一个拓本,一张纸,不大好保存,在拓本背面刷上水,刷上浆糊,加上一张纸,把它裱起来。可是,那些字的背面本来是鼓的,正面的笔画本来是凹进去的,经过这一裱,它就撑开了,笔画就撑开了,就成了这种比较肥大的样子。

粗                                 精                               肥


我们来比较一下:拓得最精致的那个,可以说比较多地保留或表达了石刻上的字最真实的样子,笔画粗细均匀;粗拓的,墨比较重比较湿,笔画就显得潦草一些,笔画比较瘦;经过裱的,笔画就显得比较肥。同一个石头上的三个拓本,笔画的宽窄、肥瘦各不相同,我们能够说它们就是三块石头上刻的字吗?绝对不是。同是一块石头上刻的,拓出来的效果就有这样的不同。

再拿这三个拓本和墨迹来比呢,就更不同了。

墨迹与拓本比较


我们懂得了拓本的程序,就可以知道,古代名家的作品经过石刻,它比起原样要发生几次走样,再从石头上经过多次传拓,同墨迹相比较,失真的可能性就更增加了。这个事如果不明了,我们就没法子研究碑和帖的关系。


启功亲刻砚铭(陈垣题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