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说儒家文化最缺“人文精神”和“契约精神”?这对中国历史和文化发展有何影响?

 小桥大水人家好 2018-12-30

科技科普促使人们养成理性思考和理性处理事务的习惯——凯腾聚知

人文以及人文精神

人文以及人文在现代语境下的意涵通俗的定义如下。

人文:人类文化文明活动的总称,泛指文化活动。

人文精神:泛指人类文化文明进程中形成的尊重人,爱护人,敬畏生命的个人或组织品性!

人文与人文精神是一个随时代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契约以及契约精神

契约:双方或多方为了一个具体的事务而达成的需要共同遵守,执行的责权利义务明确的或潜在明确的约定事项。有口头契约,公共契约,精神契约,法律契约等若干形式。

契约精神:基于契约意涵,第一是签订,达成契约; 第二是遵守契约。

儒,儒学与儒家

儒:术士也——《说文》。熟悉诗书礼仪以及其议程的人的总成。泛指读书人。在特定的语境里,儒也泛指为贵族统治阶级服务的读书人。

儒学:孔子学说(孔教); 孔子及其门人弟子创立的一家的学说。

其特点是强调对孝、仁、义、礼、智、信等基本道德的实践和修养,该学说在历史上已成为中国大部分伦理、教育、政治以及宗教的基础 。

儒学作为一门哲学的发展脉络,建议看看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儒家:以儒学经典为研修发展以及传播为己任的专家学者。

儒家文化:以儒学为基础,以儒家为传播使者的形成的文化,文明活动以及活动成果的总称。

根据个人浅薄的儒学知识将儒家分为:孔孟的儒家,程朱的儒家或宋明清的儒家。

孔孟儒家:尊礼守仁尚义。并形成《诗》,《书》,《礼》,《乐》《易》,《春秋》,《论语》,《中庸》,《大学》,《孟子》等基本典籍。为形成逻辑严谨的儒学体系奠定了基础,但没有实现逻辑严谨的体系,强调自修而后治世,没有实现货与帝王。

程朱儒学,董仲舒在汉武一朝独尊儒术的实践失败,以及入世的功利使后世儒家放弃了实证而强调心学并一往情深,实现了货与帝王。顺从,人身依附,明哲保身,有限度抗争,强调术成为儒学的主旋律,并把儒学推向了后世诟病的地步。

儒家学说以礼教为本为千年来的二元社会结构——血缘宗法伦理仕绅治理社会下元,和皇族/王族家天下官僚人身依附的社会上元提供了文化保障。

新文化运动以前的文化基因之本社会伦理体系=血缘宗法伦理体系+皇族/王族家天下官僚人身依附的组织伦理体系。

其中人身依附的组织伦理体系是当今社会诟病的主要意项。


由于儒家走入心学后,实证科学基因和儒家失之交臂。儒家作为治世学说没有分离出系统的心理学家,科学家,没有形成强逻辑的哲学体系实属遗憾。

儒家没有人文与契约吗?

根据前述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到正是因为儒家强调“孝,仁,义,礼,智,信”才有了中国千年的人文之本旧基于血缘与礼教社会伦理体系。

不可否认的事实是程朱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误导或被政治集团利用有意误导,而造成现实中礼教高于人命尊严的,让后世诟病的人文关怀缺陷。

也是新文化运动100年来批判的核心!


儒术中的权变+社会功利化使的唯利是图的自私得到张扬,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缺失不完善的现实,造成儒学文化不守契约的表象。

题主问题的社会学意义

国民现代文明素养缺失,尤其是政治精英经济精英等社会强势阶层基于人格平等的自由与民主,科学与法制精神缺失以及社会功利化,泛政治化,泛道德化放大了当今社会人文素养缺失和契约缺失这两个核心价值观内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