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寒冷的冬季,趁着睡前,倒上一盆冒着蒸汽的热水,舒适惬意地泡个脚,那种从脚底直达全身得暖意,瞬间驱散了疲惫。但看似简单的泡脚你还未必真会。什么样的水温最适合泡脚?怎么样泡脚养生效果最好?

泡脚这个流传了千百年的养生法,在今时今日依旧深受人们欢迎。打一盆冒着蒸汽的热水,将双脚缓缓伸进水中,窗外的寒意和一天的疲惫都飘向九霄云外。只要你会泡,这盆泡脚水还可能变成“神药”。给你的洗脚水中加点“料”,泡出好身体。

我国民间自古就有泡脚养生的说法: 春天泡脚,升阳固脱。 夏天泡脚,暑湿可祛。 秋天泡脚,肺润肠濡。 冬天泡脚,丹田温灼。
除了古语为证,中外科学家们还细数了泡脚的3个好处

用热水泡脚时,腿脚的末梢血管逐渐扩张,血流量随之增加。因此,适当泡脚能改善血液循环,缓解手脚冰凉症状。
正确泡脚能减轻头部血管压力,对改善头痛有好处。对更年期女性来说,泡脚可缓解腰背痛。
由于脚掌上无数神经末梢与大脑紧密相连,热水泡脚时对脚部末梢神经的温热刺激作用,使人感到脑部舒适轻松,有助解除疲劳,提高睡眠质量。 中医认为,这段时间是人体肾经气血比较衰弱的时辰,泡脚可以放松神经和肾脏,达到最好的养肾效果,人也会因此感到舒适。
热水泡脚时,对盆没有特别要求;中药泡脚时,最好用木盆。铜盆等金属盆中的化学成分不稳定,容易与中药中的鞣酸发生反应,生成鞣酸铁等有害物质,使药物的疗效大打折扣。
水温太高,不仅刺激心脑血管,且容易破坏足部皮肤表面的皮脂膜,让角质层干燥甚至皲裂。水温以40°C~45°C为宜,可以先用手试试,糖尿病人保险起见,可以用温度计做测量。
泡脚时,人体血液循环加快,心率也比平时快,时间太长容易增加心脏负担。由于更多的血液会涌向下肢,体质虚弱者容易因脑部供血不足而感到头晕。如果出现胸闷、头晕,应立即停止泡脚,躺在床上休息。
中医认为“汗为心之液”,出汗太多不利于心血管系统的健康。泡完脚后别急着倒水,最好平躺或半躺3分钟,有利于血液回流心脏,预防低血压和眩晕的发生。 
此类人泡脚时最好用温水,时间不超10分钟,否则易导致大脑和心脏供血不足,出现头晕目眩等症状。
糖尿病患者皮肤比较脆弱,脚部末梢神经对温度不敏感,很容易被烫伤,导致足部感染、溃烂,泡脚时要严格控制水温和时长。
可能加重静脉回流负担,导致曲张的静脉进一步扩张,加重下肢充血,使病情加重,把脚越泡越肿。建议不用热水泡脚、泡腿,也不宜用热水袋暖脚或洗桑拿浴。
用热水泡脚可能导致继发性细菌感染。对于皮肤已经破溃的伤口,热水泡脚更是雪上加霜,一定要敞开伤口,干燥通风。此类人尽量不要泡脚。
人体足弓在儿童时期逐渐形成,此时如果经常用热水泡脚,可能会导致孩子足底的韧带变得松弛,不利于足弓的形成和维持,增加形成扁平足的风险。除非儿童脚部冰凉,尽量不要长期热水泡脚。 
花椒性温,在中药里属于祛寒类药物,能除五脏六腑之寒,且能通血脉,调关节。
用法:抓一把花椒加入适量水煎,煮出花椒味后倒入盆中先熏双脚,等水温到能下脚时用来泡脚。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不断加入热花椒水,水以盖过脚踝为好,泡上半小时,以全身微微冒汗为宜。

柑橘皮气味芳香,有祛风寒、助眠的功效。
用法:洗净鲜橘皮,放在通风、阴凉地干燥1周。泡脚前,把柑橘皮装入棉布袋里,再放入热水中浸泡。等水变温,就可以享受清香怡人的橘皮足浴了。

生姜性温,能加快血液循环,改善新陈代谢,促使毛孔张开,起到散寒发汗、祛风驱寒的作用。泡脚发汗后穿上袜子保暖,有助于缓解感冒症状。
用法:取15~30克生姜拍扁,加水煮10分钟后,加适量冷水泡脚。
 茶叶有收敛和吸附异味的作用,茶叶中的儿茶素具有消毒、杀菌、除臭功能。 用法:在洗脚水中加入25克茶叶,水量以刚好没过双脚为宜,浸泡并用双脚互相搓洗5~10分钟。

艾草有回阳、理气血、逐湿寒等功效。用艾草泡脚能够改善肺功能,对于患有慢性支气管炎的人很有益处。
用法:取30~50克干艾草,加水盖锅盖煮10分钟,倒出后加适量冷水。每周泡2~3次即可,不宜过于频繁。 
红花活血通经、祛淤止痛,冬季容易发生冻疮和皮肤皴裂的人,可用红花泡泡脚。
用法:取红花10~15克,放入锅中,加小半锅水,盖上锅盖用热水煮上10分钟左右。煮好后倒出,加入适量冷水至40°C左右即可泡脚。 ◎ 让更多人能够走近本草,在这个世界里寻找一味本草,一个故事,一种功效,收获对身体、对精神世界的滋养。感谢大自然恩赐给人类最好的礼物。健康需要的不仅是如何解决困扰,而且还需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和坚持下去的毅力;养生是一种生活态度,对生命的尊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