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JCR:外泌体可增强溶瘤腺病毒和紫杉醇的靶向传递

 生物_医药_科研 2018-12-30

前言

既往细胞外囊泡负载药物治疗肿瘤的文章层出不穷,本文作者以前发表文章证实人肺癌细胞来源的EVs可以作为载体用于全身输注溶瘤病毒(OVs)和紫杉醇(PTX)等化疗药物,从而增强裸鼠的抗肿瘤作用。最近,他们一篇名为“Extracellular vesicles enhance the targeted delivery of immunogenic oncolytic adenovirus and paclitaxel in immunocompetent mice”发表在《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上。主要使用生物发光和荧光成像技术评估了EVs的生物分布,从而证明了这些EVs可特异性靶向肿瘤,而不影响其他组织。


此外,利用报告小鼠体内成像的NFκB激活允许展示的选择性能力EVs诱导肿瘤相关的炎症反应,表现为免疫原性细胞死亡和CD3 + CD4 + / CD8 + T细胞浸润。研究结果有力地支持了全身性使用EVs单独或联合负载化疗药物作为治疗原发性和转移性癌症的优越性。

研究思路

 

Figure 1:LL/2小鼠肺癌细胞来源的EVs在负载紫杉醇或者溶瘤病毒后的的一般特性:这些实验证实,紫杉醇或者溶瘤病毒对EVs的大小和电荷影响很小。

 

Figure2:体外MTS实验、ATP释放试验、免疫原性细胞死亡、钙网蛋白暴露情况、腺病毒向E4基因复制情况的检测都表明在体外,EV制剂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并诱导免疫原性细胞死亡。

 

Figure 3:通过利用NFKB-luc2报告小鼠,发现装载药物的EV可诱导小鼠肿瘤相关炎症的产生。

 

Figure 4:将NFKB-luc2报告小鼠各个脏器在体外拍摄,发现在肿瘤位置EV-Virus

-PTX可诱导很强的炎症,对其他器官脏器影响较小。

 

Figure 5:负载溶瘤病毒的EV在肿瘤部位显示阳性荧光信号,显示EV系统给药后可靶向给药至肿瘤部位。

 

Figure 6: 病毒的生物分布和免疫细胞的浸润情况:待治疗后,分离各个脏器,检测腺病毒向E4基因复制情况,发现肿瘤中滴度最高,而其他各脏器几乎很少存在,同时24h后分离肿瘤浸润的淋巴细胞,发现使用了溶瘤病毒会导致CD3 +,CD4 +和CD8 + T细胞数量增加,与使用EV作为载体并没有太大关系。


总结

实验结果显示EVs能够选择性地将抗肿瘤药物输送到肿瘤组织,从而降低化疗的副作用。此外,使用EVs装载药物不会改变溶瘤病毒刺激肿瘤产生的与NFκB相关的炎症反应,以及肿瘤浸润的CD3 +,CD4 +和CD8 + T细胞数量,为外泌体作为药物载体呈现了一个强有力的支持证据。

    

全文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x1zs7AnkdFt3bqRrR2xADw 


EVs-Exosomes由苏大,浙大, 法国居里研究所数位博士、博后及教授创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