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帮助孩子不做“低头族”?

 长沙7喜 2018-12-31

我一直在你左右,伴你朝向更好的生活

这是曾经发生在辽宁省盘锦市的一幕悲剧,从截图中不难看出网友对这件事情激烈的讨论,其中有惋惜、有悲痛、更有关于家庭教育的讨论,但不可否认的是家长与孩子在如何使用手机上的冲突是整个事件的导火索。

随着手机的普及,玩手机的年龄趋于低龄化。除了电脑网络,手机是又一个出现在初中生学习生活中并颇具影响力的现代产品。然而,当越来越多的学生拥有手机,如何应对学生玩手机的问题一直困扰着老师和家长。避免悲剧重演让我们从心理学的角度去思考孩子为什么依赖手机。

 青少年学生自控力弱,放在口袋里的手机一旦震动,总忍不住拿出来看并且回复消息,学生无法集中注意力听讲。现在的手机通常都带有游戏功能,学生通常都喜欢玩游戏,于是,手机变成了学生手中的游戏机。手机在学生中造成的攀比,学生不是“使用”手机,而是“玩”手机。于是,攀比便不可避免地造成。更为恶劣的是,随着手机上网功能的开发,当通过手机浏览色情图片和文字对学生而言变得轻而易举时,手机便蕴含了极大的危险。

手机有这么多的危害,然而,真要让学校禁止手机,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当一名学生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手机,和属于自己的手机号码,是一种自我价值的肯定。而自我价值的肯定,正是一名青少年成长所必经的过程。手机于他们而言,已经超越了通讯工具,更是一种自我独立意识的标志。

青少年依赖手机主要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烈的交友愿望

交往是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中学阶段是个体交往需要非常强烈的时期。但同时中学生自我意识、独立欲望、自尊心都明显增强,内心世界不愿轻易向他人袒露,在心理发展上有封闭性。而通过手机互发聊天、在线游戏等手段进行交往,使交往双方避开了在现实中必须面对面的压力,从而可以畅所欲言,满足了其交友的心理需要。

2、求知欲下的探究心理作用

中学生认知活动及思维活动较小学生有了明显发展,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究精神,许多中学生经常通过手机上网获取各种信息,如体育新闻,娱乐动向,学习信息等。同时也由于中学生认知发展的不成熟性和不稳定性,面对大量的网络信息,如果不能分清这些信息的实质,不加以处理和筛选就贸然接受,很容易走入误区。

3、青少年情绪表达需求

学生随着自我意识、独立性与自尊心的发展,他们对周围的人和事较为敏感,情绪不稳定。可是他们已不再像小学生、幼儿那样将情绪体验表现出来,他们往往表现得更为“深沉”,将更多的兴奋和悲怒隐藏于内心深处,但是通过手机在朋友圈、微博上他们可以尽情分享快乐,而毫无顾忌宣泄悲愤,从而缓解了自己的情绪压力。

4、玩乐心理作用

手机游戏成为许多学生繁重学习后的娱乐消遣,从游戏中寻求快乐,减轻学习上带来的压力,把寄托放在这个虚拟的世界里,能够让自己感到放松。但是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还不够成熟,容易游戏成瘾。

5、性好奇心理作用

性心理是指在性生理的基础上,与性征、性欲、性行为有关的心理状态与心理过程。中学阶段学生处于性意识从萌芽到成熟的阶段,他们对性的理解还很模糊。中学生往往对性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理。随着手机上网功能的开发,中学生有意无意地接触到黄色信息,因为他们意志发展上的自我控制能力还不成熟,即便知道浏览黄色内容信息不利于身心健康,也还是沉迷于此,从而达到性心理的满足和自我体验。

给家长的建议
01

在给孩子买智能手机前,考虑孩子自我控制力程度。可以签订文字协议,告诉孩子手机的所有权是父母的,他们是借用父母的手机,双方分别有什么权利和责任。

02

可以采取给孩子试用自己的手机,逐步观察他们的自我控制程度,同时也将此作为他们累积信用的过程,然后再决定是否单独给孩子买手机。

03

关注孩子使用手机情况,保持和他们的沟通。

04

 和孩子谈网络的利弊以及安全使用网络的重要性,告诉孩子“他们在网上的形象,就是人们在线下看他们的形象”,今天不经思考的一个帖子,或许会成为他们将来的一个障碍。

05

如孩子遇到网络社交和安全问题,及时和班主任联系,请他们帮忙处理。虽然很多时候问题发生在学校以外,但矛盾双方通常都是校内学生。

06

 家人在共处的时候,将手机放在一个固定的地方,避免一边吃饭一边时不时查收和回复短信。此法其实适用于全家。

07

 在孩子最初接触手机游戏的时候,作为家长要及早做好引导,否则会导致不良后果。孩子真的沉溺游戏之后,外界的一切都不感兴趣。这时候家长不要只顾着和孩子发脾气,用行动和言语去感动孩子,让孩子走出自我封闭的状态。

 将心比心,走近孩子的内心世界,尝试做心与心的交流。可以找专家面对面咨询,或者到书店去购买孩子教育的书籍,用科学的方法去教育孩子,与孩子保持畅通的交流。最应注意的是,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使用极端的方式,比如夺走手机,因为极端的方式可能导致孩子感觉父母与自己是对立的,孩子极有可能做出过激的行为。所以,及早地纠正孩子的行为才是最关键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