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藩之乱时,号称活吕布的王辅臣为何最先被康熙平定?

 hzq114 2018-12-31

1673年,吴三桂耿精忠尚可喜发起三藩之乱,反叛大军迅速攻占云、贵、川、湘、闽、粤等省,局势对清朝极为不利。

1674年11月,清朝康熙十三年,陕西提督王辅臣被康熙派往四川讨伐吴三桂,和他同去的是经略莫洛。大军进至宁羌(今陕西宁强),王辅臣杀了莫洛,率部反清。王辅臣部经沔县(今陕西汉中勉县)至略阳(今陕西汉中略阳),向吴三桂表忠心,听从吴三桂的号令,跟着吴三桂混。王辅臣被吴三桂封为平远大将军,赏20万两白银,并得到吴三桂派出的北出四川的王屏藩部支援。

镇守沔县的清朝定西大将军董额见叛军势大,经汉中退往西安。镇守汉中的镇西将军席仆臣也退回西安,至此叛军占据汉中之地。

汉中北依秦岭山脉,南靠大巴山脉,是关中到四川的必经之地,战略位置极其重要。占据汉中,进可攻退可守,北上可入关中,西进可至陇右,东出可下南阳盆地,南下可入四川。春秋战国时期,秦蜀为争汉中之地打得不可开交。汉高祖刘邦就是在汉中休养生息,而后夺取天下,开创大汉王朝数百年基业。三国时期,蜀国诸葛亮苦心经营汉中之地,只为北伐,奈何实力所限,未能成功。

清军不战而弃汉中,将如此重要的战略要地送给叛军,实属严重的错误。不但湖广、浙赣地区面临吴三桂、耿精忠等势力的威胁,在西面战线又将面临更为严重的威胁。如此三面受敌,对立足未稳的清朝来说,搞不好就是致命的。

王辅臣继续北上攻秦州、平凉、兰州、庆阳等地,控制陇南、陇西和陕北的大量城池,其路线和当年诸葛亮北伐先取陇右再图关中的路线基本一致。若和汉中的王屏藩部两面夹击,西安危在旦夕,整个关中之地都岌岌可危,届时整个西北地区将被叛军所掌控。然后若三藩北上,东出关中策应,康熙很有可能会被赶回老家,哪来的回哪去。

幸亏康熙认识到事态的严重性,在形势变得更糟之前,1675年调整了平叛策略。征调各路大军合击王辅臣,董额军和阿密达军攻秦州、平凉,调遣驻军张掖的张勇(甘肃提督)、武威的孙思克(总兵)、王进宝(西宁总兵)、陈福(宁夏总兵)等多路齐发,进攻兰州、陇西、河州等地,派平逆将军毕力克图从大同南下攻陕北,基本上陕甘宁晋一带能调的并都用上了,对王辅臣形成战略包围。

清军如此兴师动众,吴三桂当然也不甘寂寞,派王屏藩和吴之茂攻秦州增援王辅臣。王辅臣在短时间内能拿下这儿多城池,和其名气和实力有很大关系。王辅臣本人战力爆表,人称“马鹞子”,因和吕布画像酷似,也被人称为“活吕布”。王辅臣不但长得像吕布,也有吕布的勇猛,打仗的时候经常骑着黄马,一身白袍,乱军之中十进十出,莫不能挡。

王辅臣当年追随姜瓖反清的时候,让阿济格的八旗精锐都胆寒,多尔衮亲征也搞不定他。王辅臣后来降清,连京城里的满人若是谁说认识他,都倍儿有面子。王辅臣被洪承畴举荐,做了总兵。

吴三桂极力拉拢王辅臣,将他弄到自己身边做总兵,后来去缅甸抓南明永历帝朱由榔,也带着王辅臣。吴三桂对王辅臣非常看重,但是王的品性和吕布也非常像,个人利益至上,首鼠两端谁给的好处多跟谁跑。因和吴三桂子侄闹了矛盾,就花钱找关系离开吴三桂去当了甘肃提督

吴三桂反叛之初派人送信请他一起举事,结果王辅臣立马就向康熙告密领赏。领兵讨伐吴三桂的半路上,因和莫洛的八旗营因粮饷问题发生矛盾,然后就反了。可见,王辅臣这个人,其实是有勇无谋,见利忘义的。

图-康熙

尽管这样,各路清军合击平凉半年多,却一直没能攻下来。康熙只好又从京师派图海率军驰援,并节制陕甘宁诸军。1676年,在图海恩威并施下,王辅臣再度降清,后来为保全亲人而畏罪自杀。

清廷调动各路大军,经过一年多的时间才平定王辅臣的叛乱。虽然代价不小,但是对清廷的意义是重大的。收复陕甘之地,避免了三面受敌,可以腾出手来专心对付吴三桂等藩王的反叛,扭转了三藩之乱的整个战局形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