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97期:2018年IVD行业年终漫谈

 生物_医药_科研 2019-01-01


窗外雪停了,正好理一理头绪,想想过去的一年IVD行业的情况。一家之言,肯定偏颇,欢迎读者拍砖吐槽。也祝各位读者元旦假日愉快


生化


上市公司已有九强,利德曼,美康,而蓝怡IPO被否,这个行业的格局似乎难有大的改变。2018年利德曼大股东易主,对公司的影响还有待观察。


那么问题来了,市场上能否再出现一家以生化为主业的上市公司?

 

免疫化学发光


2018年是化学发光行业变革的一年,看看各大玩家:

 

迈瑞,已经上市,IVD是三大产品线中增速最快的,而免疫化学发光又是IVD产品线的增长动力来源,正如星哥之前所写,迈瑞将在3-5年后超过新产业,稳居国产化学打光第一的宝座;

 

新产业,作为国产化学发光第一个吃到大闸蟹的厂家,新产业是一个传奇。全球>8000台的装机量,目前国产化学发光厂家排名第一。尽管IPO卡着不上不下,新产业本身业务是没啥问题的,一年净利润几个亿,游刃有余。

 

安图上市以后也是牟足了劲往前冲,年营收超10亿的公司,账上现金才几千万,最近又公布了增发方案;

 

迈克在这几家里,增速稍微靠后一些,尚需努力; 

 

科美被并购,华兴是有多看好化学发光这个领域,主业做FA的居然拉上几个弟兄出手并购了,退出途径实在是很好奇;

 

长光华医,经过多方激烈争夺和博弈,终于花落法国生物梅里埃;

 

排名前十的厂家里,目前还有博奥赛斯华科泰

 

目前阶段再进入免疫化学发光行业,其实对于很多IVD厂家来说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除非本身的其他IVD业务已经有一些起色,依托现有营销渠道,多少也能铺一点;或者针对免疫化学发光的一些痛点,走不同的技术路线,或也能分到一杯羹。

 

国内免疫化学发光180亿的市场容量,在目前阶段,其实对于绝大多数厂家已经没有太大意义了。

 

POCT


机会偏爱有准备的人,武汉明德生物顺利上市。含光微纳和菲鹏生物闷声不响搞研发,整全套解决方案,分别于CACLP和秋季CMEF召开发布会,备受关注。这个领域看似鸡肋,依然存在惊喜。


业内同仁都看到了POC生化和POC免疫的竞争态势,大家都觉得POC分子诊断是未来,所以国内几十家团队在做POC分子诊断产品,进度似乎差别不大,后续进展如何,持续关注。


NGS


二代测序的厂家2018年终于有厂家获证了,可喜可贺,后续希望他们的业绩也撑得起动辄几十亿的估值,不辜负投资人的殷切期望。


血球


国际上希森美康,贝克曼,国内迈瑞。这两年最受瞩目的玩家应该还是罗氏,历经十来年,终于补齐的血球产品线,市场表现值得期待。目测到明年春季CMEF会有好几款五分类+CRP+SAA+PCT+IL6+……的厂家出现,极具中国特色的指标和竞争方式。

 

政策面


今年对于IVD行业最重大的政策是“4+7”药品集中采购,现在的问题不是考虑IVD的集采会不会实施的问题,是什么时候会实施,从哪些项目开始实施的问题。


目测生化,免疫化学发光,血球这样的成熟大品种首当其冲,至于读者提到的目前市场上的已有机器,试剂耗材封闭式等诸多操作层面上的问题,在医保控费的大背景下,全都不是事,分分钟一刀切,搞定。

 

一个小问题:为什么国内IVD行业的竞争态势如此趋同?


这个月和一位在生命科学领域创业26年的前辈聊天,偶然聊起这个问题。 我想了想,说了说自己的看法,首先要声明国内各行业的同质化竞争是共性,看到什么好做都是争先恐后,并非IVD行业独有。


1.   IVD行业本身的特性。


生化,血球,免疫化学发光,尿分析,血凝,都是应用在检验科,只要一个产品进了检验科,那么靠着渠道推其他产品,多少也能做一点。


2.    国内IVD行业玩家起步都比较晚,格局不如国外那么稳定,弯道超车不是梦想。


国外的罗氏,雅培,贝克曼,西门子,梅里埃等巨头,相互之间打了多少年,对各自的强项和劣势一清二楚。国内可就不一定了。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比如新产业在化学发光领域虽然领先三年,但是不妨碍迈瑞,安图业务的快速增长;基蛋和明德虽然起步晚,照样超越诸多早起的POCT玩家,成功上市。


3.   中国市场是最好的市场,纵向和横向的市场覆盖都非常宽广。


上到一线城市全套罗氏产品的大三甲医院检验科,下到十八线县城的简陋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总能找到你的定位客户;同时34个省级行政区域,差异极大,没有任何厂家敢说在所有省份都做的好,抓住几个省份,业绩一起来,冲刺一下就可以准备上市了。


4.    创新成本太高,国内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不健全,人员流动频繁。


三方面因素导致企业自主创新的动力不足,与其做成本高昂的创新产品,不如从友商那里挖几个人,组个团队,上马同样的产品,然后大家去拼渠道和商务。


5.    IVD往上游的延伸,技术门槛太高,难度太大,远不如横向扩充产品来得容易。


比如IVD上游的抗体,抗原,酶,很多是从国外进口的。自主研发?人家可是几十年的技术积累,技术壁垒不是一天两天能跨越的,那么只能退而求其次,横向扩充产品线了,说白了你在那个位置,你也会这么干。


祝国内IVD行业的未来越来越好!


作者:星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