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Taka ~ 人都是热衷于做出改变的。 最开始,哪一个不是热血沸腾地下定决心,雄心勃勃地要去完成目标。 然而,怎奈自己眼高手低还不自律! 要么迟迟不行动。 要么就是还没坚持个几天,就故态复萌。 再过段时间,觉得自己不能这么颓废啊,于是又开始了新一轮地打鸡血,再坚持个几天,又失败,就这样一直反复:
间歇性斗志昂扬,持续性萎靡不振...... 蓦然回首,才发现自己最初立的 Flag 倒了一大片。 图片来源:Pinterest 嗯! 自己之前也是这样子没错了!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其实现在也是。 奇不奇怪? 我说自己是行动上的矮子,今天却来和大家聊「如何从一个空有上进心的人,变成行动上的巨人」。 那是因为在我看来,要想成为行动上的巨人,你首先得承认自己就是一个「空有上进心」的人。 怎么说?咱们来一点一点讲。 「从此刻就开始」 首先,在你定好目标之后,脑海里拒绝出现:
行动,就是要从你做好决定的那一刻就开始! 因为,你要知道,自己是一个空有上进心的人,此时此刻不开始做的话,即使到了明天你也不一定会做,所以不要再用「明天」做借口了。 说个故事。 之前我参加了一个线上的学习训练营。 开营的第一个作业是: 在两天之内做出一份3个月的学习计划,要求细致到每一天的任务量。 当时很多小伙伴都觉得: 反正两天时间嘛,着什么急,先好好想想,可以明天再做。 但是,我结束工作的当天晚上就把学习计划做出来了。 既然当天的时间也很充裕,为什么一定要等到明天呢?! 后期同大家交流的时候,我才发现,是因为很多人都存在这样一种思维模式: 「凡事都要先一顿研究,把事情仔细琢磨一个遍儿,等万事俱备了,才去动手做。」 但是我却一直觉得,有了想法的时候就去做啊!边做边准备,这样难道不是更好么?! 图片来源:Pinterest 一方面,如果不实际动手做,很多人根本不会认真地去思考。 更多时候,你要承认,「先好好想想」、「明天再开始」,这些都只是你自欺欺人的一个借口罢了,好让自己可以心安理得地拖着不行动。 另一方面,只有在做的过程中你才会发现问题,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去解决问题。 一些东西,只有当你实际需要它的时候,你学起来才更有针对性,也更快。 这也就解释了: 为什么大多数人会觉得毕业之后的1-2年内学到的东西要比大学四年都要多。 很多事,你做了,才会知道要如何准备、如何解决。 一句话: 你想要什么,想做什么,那么就从你「想的这一秒」就开始,去做吧! 先做了再说! 「从最小行动单位开始」 什么意思? 就是从最简单、最小的那件事开始。 不要给自己定太大的目标啊!什么一年读50本书、一个月瘦10斤之类的。 统统没用。 因为你是一个「空有上进心」的人,你没有那么大的行动力去完成这些目标,不要过于乐观估计自己的行动力。 不过你可以先从「最简单的小事」做起,从你能够行动的那件小事做起。 图片来源:Pinterest 再说个 Taka 自己的故事吧。 我养成读书的习惯,也是因为自己先从一些「趣味性」的小书开始看起的。 在此之前,我给自己定过很多次的读书计划,书单里面都是一些晦涩难懂的书,无一例外都失败了。 觉得:看书,也太痛苦了吧! 后来,我试着从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书开始看起,以小说、散文居多,这样的书我比较能够读进去,开始慢慢感受到读书的乐趣了,自己也开始抽出更多的时间来看书。 现在,除了每天会固定看书,每个周末,自己也会抽出一天时间来,窝在沙发上,点开自己喜欢的歌单,然后慢慢享受看书的时光。 这是我去年朋友圈的读书打卡情况。
熟悉我的读者都知道我在推荐书单的时候,也是会先推荐大家1-2本的睡前读物,都是一些趣味性的书,主要是想帮大家一起养成读书的习惯。 习惯养成之后,我就开始了主题阅读,每个月都读一个专题的书,比如: 一月份读「心理学」; 二月份读「沟通类」; 三月份读「简单的经济入门书籍」; ....... 你看,如果我一开始就对自己的行动力乐观估计,那我现在还卡在那些高深又晦涩难懂的书里,怕是连10本书都没有读完吧。 再来说个我「早起」的例子。 刚开始决定早起的时候,真的是对自己太自信了,平时每天早上都是7点起床,非要给自己定个六点起床的目标。 (此处内心os:怎么就看不清自己是个空有上进心的人呢?) 可想而知,根本起不来啊!每天都是斗争一番,然后再倒头就睡。 后来,我想,提前一个小时不行,那提前10分钟我总可以吧。 我利用每天早起的十分钟,做好自己一天的安排,出门上班的时候,心中分外轻松。 现在,我已经可以将时间调整至6点起床了,可以有完整的一个小时来看书。 每次看着窗外的天一点点亮起来,外面的世界一点点热闹起来,自己内心也变得非常充盈。 一句话: 从「最小行动单位」开始,要降低行动的难度, 不然你就会拖延行动的时间。 「不要愧疚」 在行动的过程中,如果稍微放纵了一下,不要愧疚。 愧疚感不会让你马上去行动,恰恰相反,它可能会让你陷入恶性循环。 因为在内疚的情况下,人们会倾向于选择「短暂的即时的快乐」来麻痹自己,让自己忘掉内疚感带来的不适,但是这样只会让坏情况进一步加剧。 就像《小王子》一书中提到的酒鬼,为了忘记自己是一个酒鬼这件事所带来的愧疚感,他选择用喝酒来继续麻痹自己,然后更加愧疚,就继续喝酒。 这不是很可笑么? 图片来源:Pinteres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