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礼”就是“合体”

 红谷斋主人 2019-01-01

(原文)

冉求曰:“臧文仲知鲁国之政,立言垂法,于今不可亡,可谓知礼者矣。”孔子曰:“昔臧文仲安知礼?夏父弗忌逆祀,而不止,燔柴于灶以祀焉。夫灶者,老妇之所祭。盛于瓮,尊于瓶,非所祭也。故曰:礼也者,犹体也。体不备,谓之不成人。设之不当,犹不备也。”

 

 

臧文仲是春秋鲁国的大夫,世袭司寇,执礼以护公室。他历事鲁庄公、闵公、僖公、文公四君。冉求问孔子:“臧文仲知鲁国之政,立言垂法,于今不可亡,可谓知礼者矣。”藏文仲执政期间,提出了许多利国利民的好主张,包括在鲁国发生饥荒的时候,自告奋勇前往齐国“以鬯圭与玉磬如齐告籴。”结果使“齐人归其玉而予以籴。”[《国语·鲁语》]时鲁国大旱,他提出具体的抗旱的办法,使得“是岁也,饥而不害。”[《国语·鲁语》]他主张积极改善与晋国、楚国的关系,推动与陈结好,阻止了齐国的进攻图谋。臧文仲主张“贤者急病而让夷,居官者当事不避难,在位者恤民之患,是以国家无违。”所谓“贤者急病而让夷”就是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别人。救难让夷的思想,当官不避难的思想,在位体恤民情的思想,都是十分可贵的。因此冉求说臧文仲是一个知礼者。孔子反问说:“昔臧文仲安知礼?”昔日的臧文仲真是一个知道礼者吗?夏父弗忌逆祀,而不止,燔柴于灶以祀焉。夏父弗忌,亦作夏父不忌。鲁文公时期任宗伯,是掌管祭祀的主官,文公二年,“秋八月丁卯,大事于大庙,跻僖公,逆祀也。于是夏父弗忌为宗伯,尊僖公,且明见曰:‘吾见新鬼大,故鬼小。先大后小,顺也。跻圣贤,明也。明、顺,礼也。’”[《左传·文公二年》] 鲁闵公,公元前661年即位,在为仅二年。公元前659年鲁僖公即位,在位33年,此后便是鲁文公执掌大权。文公二年,在太庙祭祀。夏父弗忌升僖公之位于闵公之上,还认为这样做是“明顺”,其实是违反礼制的,而臧文仲不加制止,且进行了“燔柴于灶”的仪式。《仪礼》规定:“祭天燔柴”。“燔柴于灶”是什么仪式?“夫灶者,老妇之所祭。盛于瓮,尊于瓶,非所祭也。”祭祀“灶神”是由家庭主妇主持的祭礼。祭灶的时候,把贡品盛在瓮里,用瓶子祭奠,这是祭天的仪式吗?“故曰:礼也者,犹体也。体不备,谓之不成人。设之不当,犹不备也。”什么是“礼”?“礼”就是合体,就是合体制,合规矩,合制度,合礼仪。得体的仪式没有了,破坏了,规矩就破坏了,制度就破坏了。你主持的仪式不当,不合规矩,还不如没有呢!

孔子非常重视“礼仪”,尽管臧文仲在任做了许多好事,但他不能成为“好礼”者。“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礼”被破坏了,还有天下之“和”吗?“礼”就是规矩,“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动。”[《论语·颜渊》]“礼”没有了,还有规矩吗?“礼”就是法制,“夫礼,禁乱之所由生,犹坊止水之所自来也。”“礼”没有了,法制还存在吗?“礼”就是立身,“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诗经·鄘风·相鼠》]制度、法律、礼仪、规矩都被破坏了,还谈什么发展,进步,提高,还谈什么人民福祉。(署名文章,原创维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