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林书院

 大成教育图书馆 2019-01-01

  杨林书院既是古代泉州最早冠以书院名称的私人读书之所之一,又是古代泉州一所从私人读书之所的书院直接发展为授徒讲学的书院。杨林书院原为唐末杨肃的书舍,位于南安石井的杨子山。

  杨子山原名崎髻山,因杨肃而更名为杨子山。杨肃,又名杨樵,字救贫,号清臾,唐末咸通年间(860—874年)生。杨肃天资聪颖,且勤奋学习,既读四书五经,也读医学著作,且随父学习行医。传说有一天杨肃奉父命上山采药,得老叟指点,成为名医。

  杨肃即于杨林书院潜心研究《易》理,时常荷锄采药,因号樵。杨林书院位于杨子山南麓。杨子山虽仅海拔四百多米高,但却正如俗语所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因为有杨子读书处而闻名,成为南安名山之一。自五代至宋代,许多文人学士“高怀寄此山”,纷纷慕名而至,在此读书。南宋时期,杨林书院已成为讲学授徒的书院。至于杨林书院是在南宋什么时候成为授徒讲学的书院,有的学者认为是在嘉定三年(1210年),但笔者以为,这一时间应往前推,至少当在朱熹任同安主簿时。因为朱熹在同安任职时,据载亦曾多次来书院讲学。四方名人学士来访者络绎不绝,学风大盛。朱熹还在杨林书院附近留下了“仙苑”、“极高明”、“活源”、“眠琴”等赞美胜地风光的题刻。

  南宋时期在杨林书院读书讲学的还有吕大奎、杨景陆、泊有朋等一大批人,杨林书院亦因吕大奎、杨景陆等名噪一时的人物而更为著名。杨林书院在宋代因造就这些著名人物而颇为盛名,不仅在当时的社会上产生了不小的影响,而且对以后书院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苏黎明 陈智勇 文/图)

(责任编辑: 和讯网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