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玉镂空制作——商代

 睫毛上的风尘 2019-01-01


新石器时代,玉器因地域文化的差别而风格迥异,镂空也由此显现不同的痕迹特征。商代,玉器镂空在承继前代工艺的基础上持续发展,除仍使用砣具、桯具外,另以金属三角棱线具取代早期软性线具作为加工工具,并视造形部位之需要,选用其中的一种或多种进行镂空制作。

从迄今已知的资料来看,商代玉器镂空多位于器缘处,在突显整体造形轮廓的同时还具备较为强烈的装饰性效果,故而也可称作“边饰镂空”。这种镂空在玉料边缘透雕去料,因所选制作工具与加工方法的不同,产生出“扉棱状镂空”、“齿轮状镂空”及“L形镂空”等镂空样式。

一、扉棱状镂空

扉棱状镂空是使用砣具在玉料边缘由垂直或斜向角度切入,并将直、斜切口以交替方式排列所形成的规律扉棱状镂空样式。

这种镂空样式多见于商代玉鸟冠羽、龙形玉饰背脊及玉戚、玉刀等边缘处,。河南省殷墟妇好墓出土的一件青碧色龙纹玉刀,刀背处有扉棱为饰,扉棱以数组垂直和斜浅透空交替排列而成,二者切口处均遗留砣具切割特有的外宽内窄痕迹,应是分别使用砣具垂直、斜向切入所致,正是典型的商代玉器扉棱状镂空。 图1 商代 玉斧 图2 商代 神人纹玉佩
二、齿轮状镂空

齿轮状镂空是使用桯具和金属三角棱线制作的一种放射齿轮状镂空样式。其加工方法是先于所需位置用桯具钻孔定位,再以此为基点,藉由金属三角棱线呈放射状向外拉切,由于金属三角棱线所出透空呈三角状,因此环状连续排列的三角状镂空即构成齿轮状镂空。

这种镂空样式通常出现在商代龙形玉饰之上,用于突显龙吻部的样态。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所出一件片状龙形玉玦,背脊处雕琢扉棱状镂空,吻部一齿轮形透空明显由中部圆孔与四周多个三角状镂空构成,应是以桯具钻孔与金属三角棱线拉切组合制作,可为商代玉器齿轮状镂空之例证。
图3 商代 玉龙 三、L形镂空

L形镂空是以砣具、桯具及金属三角棱线组合制作的一种镂空样式,因形似“L”故名。其加工工序基本可分为三个步骤:首先,用砣具由玉料边缘切入;其次,在切口旁侧以桯具钻孔定位;最后,将金属三角棱线穿入钻孔并沿砣具切口垂直拉切,即形成L形镂空。
图4 商代玉鸟边饰镂空饰工序

L形镂空常见于鸟形玉饰和兽形玉饰,多用于强调嘴部形态。由于这种镂空会在器物周缘产生近乎垂直的方转,因此成就了商代玉器凌厉勾转的造形,此样式可参见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的商代玉鸟。 图5 商代 龙纹玉饰 图6 商代 兽面纹玉饰商代以边饰镂突显玉器造形,特殊透雕工艺所产生的规律扉棱状、放射齿轮状边饰及凌厉勾转形态,使这一时期玉器风格在中国玉器发展史中独树一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