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根权品评书谱第92讲《授书论》异质同妍

 長江頭 2019-01-01

一、原文

譬夫,绛树青琴,殊姿共艳。随珠和璧,异质同妍。何必刻鹤图龙,竟惭真体。得鱼获兔,犹恡筌蹄

二、注释

① 绛树:古时美女名。魏文帝《答繁钦书》:“今之妙舞莫巧于绛树,清歌莫善于宋臈。”庾肩吾《咏美人诗》:“绛树及西施,俱是好容仪。”

② 青琴:古时美女名。《汉书·司马相如传》:“若夫青琴密妃之徒,绝殊离俗。”《抱檏子》:“南威青琴,姣冶之极,而必俟盛饰以增丽。”

③ 随珠:古代传说中的明月珠,亦称灵蛇珠,隋侯珠。 “随”通“隋”。《淮南子·览冥》:“隋侯之珠。”高诱注:“隋,汉东之国,姬姓诸侯也。隋侯见大蛇伤断,以叶敷之。后蛇于江中衔大珠以报之,因曰隋侯之珠,蓋明月珠也。”

④ 和璧:即“和氏之璧”,又称和氏璧、荆玉、荆虹、荆璧、和璞等。在此璧流传的数百年间,一直被奉为无价之宝

⑤ 筌蹄:亦作筌蹏。“筌”,捕鱼用的竹器。“蹄”,捕兔用的网具。后比喻达到目的的手段。

三、译文

譬如说,绛树和青琴这两位古时候的美女,她们的姿态容颜各不相同,但却同样都是美女。隋侯之珠与和氏之璧这两件稀世珍宝,它们的质地虽然不同,但却同样的妍美珍贵。雕刻就是雕刻,雕鹤不是养鹤。绘画就是绘画,画龙不是求龙。当鹤雕刻成了以后,当龙画成了以后,竟然自感惭愧。自责自己所雕刻的鹤不是真鹤,自责自己所画的龙不是真龙,这又何必呢?有收获就要有所付出。操具捕鱼,张网捉兔,当猎获了鱼与兔以后,又在那里吝惜起自己捕鱼的筌和捉兔的蹄,这又是为何呢?

四、品评

   “譬夫,绛树青琴,殊姿共艳”句。“譬”,比喻。“譬夫”,比如说。因为这一章是上一章的继续,这一章要用具体事例对上一章中所提出的观点加以说明。故此,用“譬夫”开篇。“绛树青琴”,古时候的两位美女。据魏文帝《答繁钦书》:“今之妙舞莫巧于绛树,清歌莫善于宋臈。”庾肩吾《咏美人诗》:“绛树及西施,俱是好容仪。”绛树不仅是一位容仪可以与西施相媲美的女子,而且善于跳舞,舞姿妙巧。据《汉书·司马相如传》:若夫青琴、宓妃之徒,绝殊离俗。妖冶娴都,靚妝刻饰。便嬛绰约,柔桡嫚嫚。妩媚纤弱,曳独茧之褕袣,眇阎易以恤削。便姗嫳屑,与俗殊服。芬芳沤郁,酷烈淑郁。皓齿粲烂,宜笑的皪。长眉连娟,微睇绵藐。色授魂与,心愉於側。”唐 李贺 秦王饮酒》诗:仙人烛树蜡烟轻, 青琴 醉眼泪泓泓。” 元 范子安 《竹叶舟》第四折:自有霓裳羽袖纤腰舞,自有 绛树 青琴 皓齿歌”。青琴是一位气质高雅非常漂亮的女子,而且善于妆饰打扮。 “殊姿”,具体的容颜姿态不同。“共艳”,同样的艳美。这句话的意思是:譬如说,绛树和青琴这两位古时候的美女,他们的姿态容颜各不相同,但却同样都是美女。

“随殊和璧,异质同妍”句。“随珠”,“随”通“隋”。《汉书·邹阳传》云:明月之珠,出于东海,藏于蚌中,蚨蜃伏之” 。晋《搜神记》载:珠盈经寸,纯白,而夜有光明,如月之照,可以烛室。《太平御览》曾引用《墨子·佚文》:隋之明月,出于蚌蜃。 “和璧”,即和氏璧。关于和氏璧的记载,最早见于《韩非子》《新序》等书。传为琢玉能手卞和在荆山发现,初不为人知,后由文王赏识,琢磨成器,命名为和氏璧。春秋战国之际,几经流落,最后归秦,由秦始皇制成玉玺。后世所称之传国玉玺即为秦始皇改造和氏璧而成。秦亡后,此玉玺归于汉刘邦。入唐后不知所终。和氏璧极富传奇色彩,史料中有许多关于和氏璧的记载和传说,其中最有名的当属后来被演化为成语的“完璧归赵”。“异质”,质地不同。“同妍”,同样的妍美。这句话的意思是:隋侯之珠与和氏之璧这两件稀世珍宝,它们的质地虽然不同,但却同样的妍美珍贵。

“何必刻鹤图龙,竟惭真体”句。“何必”,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必。“刻”,雕刻。“鹤”,鸟名。头小颈长,咀长而直,脚细长,后趾小,高于前三趾,羽毛白色或灰色,群居或双栖,常在河边或沼泽地带捕食鱼和昆虫。鹤在文学艺术中喻意长寿,被称之为仙鹤。“刻鹤”,雕刻鹤。“图”,绘画。“龙”,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身躯长,有鳞,有角,有爪,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降雨。封建时代用作为帝王的象征。“图龙”,画龙。“竟”,竟然。“惭”,惭愧。因为自己的缺点或过失,做错了事或未能尽到责任而感到不安。这句话的意思是:雕刻就是雕刻,刻鹤不是养鹤。绘画就是绘画,画龙不是求龙。当鹤雕刻成了以后,当龙画成了以后,竟然自感惭愧。自责自己所雕刻的鹤不是真鹤,自责自己所画的龙不是真龙,这又何必呢?

“得鱼获兔,犹恡筌蹄”句。“得”,得到。“获”,捕获。“犹”,还,尚且。“恡”,通“吝”,吝啬,过分爱惜自己的财物,当用不用。“筌”,捕鱼用的竹器。“蹄”,捕兔用的网具。这句话的意思是:有收获就要有所付出。操

具捕鱼,张网捉兔,当猎获了鱼与兔以后,又在那里吝惜起自己捕鱼的筌和捉兔的蹄,这又是为何呢?

上一章讲的是书法作品创作中运笔用墨的变化,最后用一句话“自可背羲、献而无失,违钟、张而尚工进行了归纳小结。那个小结有一个前提和递进着的三层意思表述。前提是:书法创作中的运笔用墨能够达到“穷变态于豪端,合情调于纸上”。递进的三层意思是:首先,其运笔用墨符合书法艺术的规范要求。其次,能与书法先贤齐。第三,其书法艺术能力水平就有可能超越王羲之、张芝、钟繇、王献之等书法先贤的书艺水平。这一章则是对上一章归纳小结所做的一个补充说明。所补充说明的也有三点:一是从审美的角度,对“自可背羲、献而无失,违钟、张而尚工这句话的意思作进一步解释阐述,即“异质同妍”的问题。二是从书法艺术创作的角度,对“自可背羲、献而无失,违钟、张而尚工这句话的意思作进一步解释说明,即明确书法艺术的创作不同于书法艺术的学习。三是从得到与必要付出的关系上,对“自可背羲、献而无失,违钟、张而尚工这句话的意思作进一步认识,即正确认识得到与必要付出的关系问题。

上一章中有一个观点:书法艺术创作中的运笔用墨,如果能够做到“穷变态于豪端,合情调于纸上”,那么就“自可背羲、献而无失,违钟、张而尚工”,即能够书写出与王羲之、张芝、钟繇、王献之等书法先贤不相同的点画结字的形态情态,书艺能力水平能与这些书法先贤齐,甚或可以超过他们的书艺水平。这一章所做的补充说明是:类似于美女名玉的“异质同妍”,书法家的书法艺术能力水平同样存在着“异质同妍”的问题。符合书法艺术运笔用墨的规范规则,书写出与书法先贤不相同的点画结字的形态情态,就是书法艺术能力水平中的“异质同妍”。具有如此书法艺术能力水平的“异质同妍”,就能与书法先贤的书艺水平等齐,甚或超过了他们的书艺水平。

关于“异质同妍”,此讲中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美女,一个是名玉。美女举的是古时候的两位美女绛树青琴,名玉举的是明月珠与和氏璧。古代的美女很多,后人能记住她们姓名者很少,能够进入现代人意识中的多是经过文学加工处理过的。绛树和青琴后人没有进行过文学加工处理,仅仅是偶尔有人提及而已,故此知道的人不多。从文献中能见到的少量文字记叙中可以肯定,绛树青琴的确是两位大美女。孙过庭在这里强调的是这两位大美女,她们各自所表现出来的美的具体内容和形式的不同,但均具有美的效果,均不失为大美女。明目珠是珍珠,和氏璧是玉器。明月珠与和氏璧它们的质地和造形不同,它们均为稀世珍宝。美女和珍宝如此,同为美的书法艺术作品亦如此,这就是“异质同妍”。美女和珍宝均属人们喜闻乐见,思之欲求者。书法艺术作品的美人们也是喜闻乐见,思之欲求。美女、珍宝、书法同为美,审美的思路和方法是相通的。

关于书法艺术的创作问题,在第五十五章中孙过庭说:“虽学宗一家,而变成多体。莫不随其性欲,便以为姿。”在第四十五章中指出:“子敬已下,莫不鼓努为力,标置成体。”这些全都说的是书法艺术的创作。上一讲的观点是:“穷变态于豪端,合情调于纸上”,“自可背羲、献而无失,违钟、张而尚工。在这一讲中,孙过庭用“刻鹤图龙,竟惭真体这一比喻讽刺那些不懂艺术,不知创作的学书者。指出他们求像求真想法的幼稚可笑,意在说明创作中艺术形象与艺术原型的“不同”, 强调这种“不同”才是书法艺术创作所追求的,“相同”就不是艺术了,“相同”就没有艺术价值了。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一文中,对文学艺术本质的阐述,有一个非常深刻而明确的观点: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即源于原型,而高于原型。孙过庭的艺术观点与毛泽东的艺术观点是相通的。孙过庭认为,雕刻和绘画都是艺术,刻鹤图龙是具体的艺术行为。“刻鹤图龙”作为艺术源于“鹤”与“龙”的真体,而高于“鹤”与“龙”的真体,是对“鹤”与“龙”真体的艺术加工和艺术创造。在“刻鹤图龙”的艺术创作中,已经完成了对“鹤”与“龙”真体原型的艺术加工和艺术创造了。现在反过头来说它不是真体原型,还为不是真体原型而惭愧,岂不是艺术之外行,岂不幼稚可笑。孙过庭用这个比喻要说明书法中的什么问题呢?要说明书法艺术的创作不同于书法练习中的临摹。临摹时要求“察之者赏精,拟之者贵似。”但“精”与“似”都是临摹,而非索求真迹。临摹只是学习书法艺术的基本功,属初级阶段。学习书法艺术的高级阶段,就是学习书法先贤们如何“穷变态于豪端,合情调于纸上”,而不是学习他们具体的某一笔画是怎么写的,某一个字是怎么写的。

“得鱼获兔,犹恡筌蹄”语出《庄子·外物》篇: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庄子此语说的是“饮水思源”,不要忘本的道理。强调的是生产工具在再生产中重复使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孙过庭从书法艺术创作的目的出发,将庄子的这句话变换了一个角度,变为“得鱼获兔,犹恡筌蹄,意在强调收获与生产工具的必要付出问题,提示不要因为吝啬生产工具而失去收获。捕鱼捉兔需要使用网具,这是再必要正常的事情不过。吝啬可以理解,但不能吝啬到连生产工具的必要使用都吝啬的程度,不能吝啬到了空想,如此吝啬实在是可爱可笑。孙过庭引用这个比喻要说明的是,要能够书写出与王羲之、张芝、钟繇、王献之等书法先贤点画结字不同的形态情态,在运笔用墨的变化上下工夫是非常必要的,书法学习中的付出是非常必要的。不能掌握了运笔用墨的规范规则,能够书写出与书法先贤点画结字不同的形态情态,却错误地认为,当初的学习付出可以省略,遗憾当初学习运笔用墨的付出为不必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